从内部寻找突破口,形成一个鼓励检举食品安全乱象的社会机制,或许是一种问题的解法

近日,有视频显示,江西新余一学校食堂员工脚踩食材,网友质疑该校食品卫生问题。当晚,新余市渝水区教体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视频内容属实,并对食堂工作人员简某某作辞退处理,对学校校长刘某和总务处主任付某某作免职处理,后续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作进一步处理。


应当说,这个处理是迅速有力的。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不拖泥带水,直接将校长和总务处主任免职,这个坚决的态度值得肯定。

从相关部门的表态看,事件尚未就此结束,还有待进一步调查,这也是必要之举。脚踩食材的画面实在过于刺激眼球,这一现象究竟为何出现?影响范围有多大?是否暴露监督机制的短板?这些也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就在几个月前的2024年9月,当地曾发布通报称,2024年以来,新余市场监管局在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检查学校食堂150余家次,排查各类问题隐患110余个,均督促整改到位。

现在回头看,经过整治之后的校园食品恐怕依然存在盲点,整治行动依然有持续加压的必要。不过也不难想象,不同于各种元素指标,“脚踩食材”是一种行为,当检查到来之际自然会收敛,这客观上也给问题的发现带来了困难。

校园食品如何监督,确实是一个治理难点。近年来,校园食品卫生出现了不少牵动舆论的新闻。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督一直备受社会探讨。

这起案例或许提供了一个思路——事件的曝光源自一段爆料视频,人们并不太清楚拍摄者的身份,但这确实是一个近距离的拍摄。无论是现场拍摄,还是监控视频,也部分说明爆料者很有可能和食堂有一定的联系,对其中乱象有所掌握。

那么,从完善监管的角度看,是否可以激活“吹哨人”制度?即鼓励学生、家长、公众以及校园食品链条上的工作人员,通过种种渠道去揭发问题。可以想象,像“脚踩食材”这种问题,如果不是被偶然曝光,常规检查颇难发现。那么从内部寻找突破口,形成一个鼓励检举食品安全乱象的社会机制,或许是一种问题的解法。

已经有些地方在尝试。比如此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对“校园餐”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校园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将各地的举报邮箱、电话予以公告。此外,贵州德江县、甘肃夏河县、海南昌江县等地,均发布了对“校园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公告。

由此可见,奖励举报有渐成共识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校园食品涉及的链条长、关节众多,监管力量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本身就是个挑战。那么发动广大的公众对其进行监督,也不失为一个现实的办法。

如果再有所奖励,那么可能就会有更多像新余这起案例里的拍摄者、曝光者站出来,给种种违规乱象当头一击,倒逼校园食品的从业者紧绷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真正确保学生吃得健康、放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