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名气太大。
虽然名气大,但官运却很差,这样一位大文豪,却总是穷困,甚至总是摊上事,做苏轼的弟弟,该是一种什么体验?
时钟放到今天,网络小说里苏家绝对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原因无他,无非是苏这个姓氏朗朗上口,实在是一个听起来很舒服的姓氏。
但在历史上,宋朝的苏家,确实也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因为苏家父子三人,竟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光是八大家这个称谓就让人艳羡了,唐宋两朝,几百年的时间,只有八个人能够跻身此列,足见这八大家的分量有多重。
但是甭管能成为八大家的门槛有多高,对于人老苏家来说,都不是个事,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三个人竟然全数此列,就足以见的苏家的底蕴是有多么的雄厚。
众所周知,看一个人的家庭是不是书香门第,就看这个人的名字是不是风雅,假若苏家的儿子叫什么苏二蛋,那肯定不是什么大家族。
苏轼的轼字,是车厢上的横木,而苏辙的辙字则是车轮碾压留下的痕迹。
这两个字出现在名字当中,本就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所以光是看名字,就知道苏家的不俗。
事实上,苏轼和苏辙两个人虽然在文学上的造诣都是一顶一的好,但在性格上,兄弟两却并不相似。
苏轼才华横溢,在苏家三杰中,实打实的说,成就最高,也正因为恃才傲物,苏轼的性格也相当犀利,尤其是对于朝堂中他看不惯的那些事,苏轼的言辞总是很激烈。
也正因为如此,在仕途上,苏轼是相当坎坷的,动不动就因为触怒权贵,而遭到贬斥,甚至是沦为囚徒。
而苏辙,虽然是弟弟,但却稳重的多,单从性格来看,彷佛苏辙做哥哥才更加恰当。
更早出仕的苏轼,早在1079年就因为自己的诗作有诽谤朝廷的意味,而被下狱。
当时,正值刚刚考取功名的苏辙走马上任的时候,眼看着哥哥被下了大狱,苏辙急坏了,初生牛犊的苏辙,也顾不上想太多,立马上书为苏轼求情。
谁知,苏辙的上书不但没有救出哥哥,反而还把自己给连累的一把,好在,苏辙当时本就刚刚考取功名,不过是晚了几年升迁罢了。
但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辙成了苏轼任性最大的靠山。
第一次下狱不久之后,朝廷中的新党就想将苏轼彻底抹杀,好在朝廷中的不少元老认为,苏轼名声大噪,才华横溢,岂能随意杀掉,尤其是当时已经身处高位的王安石,亲自为苏轼站台。
这才让苏轼免于杀身之祸,但即便如此,苏轼还是在大牢里呆了整整103天。
被释放的苏轼,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 他的官职直接从湖州知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就相当于原本都已经做到了市长,一夜之间,调到连队里当个副连长一般,可谓从山顶直坠悬崖。
到了黄州之后,苏轼心灰意冷,抑郁寡欢,像是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诗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因为他所担任的黄州团练副使本身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要做,所以,闲暇时间,苏轼就在城东的一处坡地上开垦种植,这也是为什么苏轼又叫苏东坡的原因所在。
就在苏轼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却平步青云,虽然他跟哥哥苏轼一样,对于王安石的变法表示反对,但是苏辙的仕途却比哥哥的仕途要平坦的多。
在苏轼和苏辙均被贬斥的时候,神宗驾崩,哲宗即位。
哲宗上台之后,对于实行新法的新党大加斥责,反而对于旧党委以重任。
而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辙,自然也被哲宗视作旧党,而将其从地方召回中央。
自此,苏辙平步青云。
回到朝廷的苏辙,先是担任了校书郎,然后任右司谏,再做了中书舍人,最后官至太尉,尚书右丞相。
苏辙也来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拥有权力和地位的苏辙,并没有忘记在外的苏轼,除了经常接济哥哥,更是多次上书,为哥哥陈情。
尤其是在哲宗刚刚即位的岁月里,因为哲宗年幼,朝中大权掌握在高太后的手中,苏辙很得高太后的赏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苏辙对苏轼的帮助更容易,也让苏轼的生活好过了不少。
在这段岁月里,苏辙虽然是弟弟,但感觉上,他似乎更像是哥哥。
事实上,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略逊于苏轼,单论文采,苏辙总是不及哥哥,有这样一位大文豪的哥哥,也让才气逼人的苏辙总是感觉有压力。
但更让苏辙有压力的是,哥哥苏轼的仕途实在是不顺,自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苏轼一直被外放。
直到哲宗登基之后,苏轼才被调回中央。
不同于苏辙在朝中的圆滑,苏轼回到朝廷之后,渐渐的发现,当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新党不过是为了权力在斗争,而现在王安石的新党被弹压,旧党走上权力中心。
但实质上,这些旧党人士也不是忠君爱国的主,他们不过是为了打压新党,排除异己而组成的一派人物。
新党和旧党之间,如果非要说有差别,那就是不与对方一致的政见罢了。
政见只是这两派争权夺利的工具,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做大官,捞大钱。
若是要深究,一丘之貉而已。
所以,重返朝廷的苏轼又开始了抨击之路,对旧党的一系列操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苏轼的这种做法,让他既得罪了新党人士,又得罪了旧党人士。
因此,回归朝廷没多久的苏轼,境况更加为难,在朝廷呆了两三年之后,再度被贬斥。
这可把苏辙给愁坏了,要知道,在当时,仕途不顺,贬斥外放,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原来朝廷中枢,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生涯很可能走向末路,更为关键的是,还有可能遭到更大人物的弹压和迫害。
为了保护哥哥,苏辙只能纵横捭阖,在朝堂之上寻求靠山。
苏辙在朝中的奋斗,某种程度上说,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苏家,更是为了自己这个祸从口出的哥哥。
所以,虽然苏辙是现实中的弟弟,但他才是真正扛起了哥哥职责的那个人。
苏辙在高太后这里非常得脸,这是因为苏辙本身就是旧党人士,恰好对了高太后的胃口,再加上他才华横溢,因此步步高升。
但是到了1093年,高太后驾崩了,朝局的风向再度发生了变化。
哲宗亲政之后,被弹压数年的新党再度崛起,皇帝政见的变化,让苏辙开始举步维艰,甚至成了被打压的对象。
不多久,苏辙就因为诽谤先帝而获罪。
自此,苏辙的宰相生涯也走到了尽头,被贬至袁州。
至此,兄弟两个,都只能在外地苟活。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经过了高光的苏辙也认识到朝廷中枢,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能够立足。
而自己的哥哥苏轼,一辈子都仕途不顺,从杭州,到扬州,到定州,再到惠州,最远甚至到了儋州,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可以说一辈子,苏轼都是在贬斥和贬斥的路上。
抑郁不得志的苏轼于1101年去世。
随着哥哥的离世,苏辙也彻底看清官场的残酷,自此他也也渐渐淡出政坛,1104年,苏辙来到颍州,建起了遗老斋,自此不问世事,专心于文学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