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新的一年里,广东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记者会,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就如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晒思路、谈举措。
■一架无人机搭载着快件从珠海飞抵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附近的起降点。(资料图)新华社发
■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展台。(资料图)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生物制剂生产车间配液。(资料图)新华社发
焦点1
如何实现关键领域技术攻关?
谁被卡谁出题、谁能干谁来干
“揭榜挂帅”能者上
作为创新大省、创新强省,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介绍,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蝉联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稳居国家第一方阵,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
接下来广东将如何以更多的技术突破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王月琴表示,广东将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关布局,比如说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同时,探索实施多种新型攻关组织模式。在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上探索“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谁牵头谁采购”的“揭榜挂帅”组织方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将1/3以上的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对此王月琴回应,将统筹推进“两个结合”,一个是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结合的基础研究模式,一个是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力争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此外,接下来将围绕量子科技、脑机接口、高端科学仪器、具身智能、6G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前沿技术攻关,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提供动力源泉。
焦点2
如何解决新质生产力“成长的烦恼”?
深入推广“4个90%”经验
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表示,近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他举例介绍,广东梯次化产业格局初步构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电子信息产业1-11月同比增长13.7%,持续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1-11月产量已达315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广东造”。
接下来广东如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解决新质生产力“成长的烦恼”?艾学峰说,广东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广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4个90%”的经验,让企业在创新中真正站C位、唱主角。
其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一方面做大产业“基本盘”,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战略性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发展“生力军”,将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成新的万亿级、5000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再者,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奏曲”。发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畅通科技成果和市场对接的“中梗阻”。布局建设30到50家省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基地,为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前来广东转移转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焦点3
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广“链式改造”
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为产业链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空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说,广东省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拥有全部的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
接下来,广东省工信厅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抓住未来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以及若干个产业“竞技场”集聚成势。以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基础,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其次,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狠抓工业投资,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推广“链式改造”,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增强绿色化适用技术等先进技术供给。
涂高坤提到,广东省工信厅将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省级)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重大专项行动,加快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技术和产品,以高质量技术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焦点4
如何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项目落户?
瞄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
抓好场景招商
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10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成为全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说,10周年是一个新起点。站在新起点,广东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广东自贸区提升战略行动20项任务落地,争取《广东自贸区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方案》纳入国家“1+N+X”政策体系等。
同时,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推动15项试点任务在全省复制推广。加快推动首批改革创新62个事项、622个任务全部落地,抓紧研究第二批改革事项复制推广,鼓励各联动区开展差异化发展。
“广东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措并举抓招商抓项目,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投产。”张劲松说,“从今年招商的项目结果来看,高技术项目占比达到了40%以上,而且高技术项目增长也是有序有效的。”
张劲松介绍,2025年,广东省商务厅将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广东将吸引更多海外主权基金来粤投资,加强与中东、新加坡等在华活跃的主权基金建立合作关系。广东还将抓好场景招商,瞄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车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招引独角兽公司、瞪羚企业,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项目落户。此外,充分发挥8个国家级经开区和56个省级经开区的优势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招商引资主阵地,更大力度吸引内外资项目。
焦点5
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广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介绍,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科技已成为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突出产业导向抓创新方面,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依托种业振兴专项,成功培育33个超级稻品种,占全国26%。开展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蓝圆鯵等适养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在拓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应用方面,建设广东农业智慧大脑,建成8个智慧农场;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溯源品控体系建设,推动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业有序发展,促进全省各地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陈慕媛 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