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遗产继承者,收获了大量苏联军事遗产。其中,军工企业多达 3500 多家,军工潜能不容小觑。然而,由于长期经济低迷,乌克兰不得不逐渐变卖这些家底。就连其著名的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公司,也不顾美国阻拦,向中国伸出了合作之手 。



近年来,中国空军发展迅猛,歼 20、歼 16、歼 10C 等先进战机不断涌现。但航空发动机却一直是制约中国空军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犹如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若能得到乌克兰的技术支持,中国有望快速攻克战机的 “心脏病” 难题。对马达西奇公司而言,与中国合作也能获得急需的资金,这无疑是双赢之举 。

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堪称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商之一。往昔,该公司的出口份额曾占据乌克兰总出口份额的半壁江山。早在苏联时期,其产品便畅销全球 90 多个国家,备受青睐。但苏联解体后,公司发展陷入困境,总生产值大幅下滑,仅占全球的 0.1% 。为推动国内经济复苏,乌克兰决心摆脱外部束缚,选择与中国合作,并计划将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转移至中国。



此次中乌合作涉及 8 个型号的发动机,其中包括通用飞机的理想动力 AI - 450S 通用航空飞机发动机,以及乌克兰去年刚推出的大马力 AI9500F 涡扇发动机。一旦生产线成功落地中国,对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 - 31 的研制以及民航大客机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政府对中国获取乌克兰航空发动机技术极为敏感。此前,曾派遣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约翰・博尔顿前往乌克兰进行干预,并以乌克兰能否加入北约为筹码,向乌政府施压。最终,乌方没收了马达西奇公司 100% 的股份。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更是将参与此次收购案的中国公司列入 “军事最终用户” 名单 。这场本应是企业间的纯粹商业行为,却引得美国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等高层纷纷出面阻拦,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共赢需各方摒弃 “零和博弈” 思维,增进互信。在全球化浪潮下,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中乌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双方有望在合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当然,合作之路难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免受西方干扰,两国应坚守合作初心,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切不可因困难而放弃。



再来看看日本发动机技术。日本发动机以先进著称,且敢于向任何国家出售,却似乎并不担心技术泄露。实际上,即便将发动机图纸免费赠送,其他国家也难以完美复刻。这背后,得益于日本制造业独特的加工工艺。以丰田发动机为例,汽修老师傅都清楚,其内部零部件精密程度极高,零件与图纸几乎零误差,且零件之间无论冷热,都能实现无缝咬合,保证发动机在低损耗状态下稳定运转。此外,其采用的涂层材料十分独特,具备耐冷、耐热、耐高压、耐腐蚀等特性。但涂层中具体添加了哪些材料、配比如何、涂刷次数等关键信息,外界无从得知。如此一来,他国即便有心模仿,也因无法保证零件制作误差、零件间无缝咬合以及涂层比例等关键要素,而只能望洋兴叹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