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1287年或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竹斋、煮石山农等,浙江绍兴人。元朝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他出身农家,幼时家贫,年轻时一度热衷功名,但屡应举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王冕工诗善画,尤以墨梅知名,其画作和诗作都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一生清贫,靠卖画为生。他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组诗。



墨梅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王冕

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

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

诗的开篇“老仙醉吸墨数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老神仙醉酒作画的场景,生动有趣。“吐出梅花个个真”则进一步突出了老神仙画技的高超,他笔下的梅花仿佛具有生命一般。

诗中的“相见草嫌颜色异”表达了世俗之人对于非传统色彩或形式的偏见和嫌弃。这里的“草”可以视为世俗眼光的象征,而“颜色异”则指墨梅与自然界花草颜色的不同。

“山林别是一般春”则揭示了墨梅在山林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暗示了墨梅虽不被世俗所认可,但却在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春天,象征着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王冕的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韵味和意境。他通过描绘老神仙醉酒作画的场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墨梅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墨梅四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王冕

面皮如铁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

转首江南春似海,一声箫管月苍苍。

“面皮如铁惯风霜”:以“面皮如铁”比喻诗人坚韧不拔、历经风霜的品格,表现出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毅力。

“焉肯托根桃李场”: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在繁华的桃李花场中寻求庇护或名利,坚守自己的高洁和独立。

“转首江南春似海”:诗人转头看向江南,春天的美景如同海洋一般无边无际,这里用“春似海”来形容江南春天的繁盛和美丽。

“一声箫管月苍苍”:在春天的美景中,诗人听到了悠扬的箫管声,月光也变得苍白而苍茫。这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江南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墨梅四首 其三 元末明初 · 王冕

我家洗研池边树,朵朵花开澹墨痕。

不要人誇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吾家洗砚池边树”:开篇点题,直接描绘出梅树生长的环境——洗砚池边。洗砚池是文人墨客常用来洗笔砚的地方,这里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志趣,又为梅树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朵朵花开淡墨痕”:通过“淡墨痕”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色彩。梅花以淡墨勾勒,既显得清雅脱俗,又符合文人墨客追求的高洁品质。

“不要人夸好颜色”:梅花并不在意人们是否夸赞它的颜色,这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虽然颜色淡雅,但它所散发出的清香却能弥漫整个天地。这里“清气”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精神,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富足和内心宁静的人生境界。

诗人将梅花人格化,以梅写人,梅与人合一,既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又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墨梅四首 其四 元末明初 · 王冕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

玉堂多少閒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莫厌缁尘染素衣”:这里的“缁尘”指的是黑色的尘土,常用来比喻世俗的污垢或名利场的纷扰;“素衣”则象征着纯洁和高洁。诗人以“莫厌”二字开头,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即使衣裳被尘土沾染,也毫不在意。

“山间林下自相宜”: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在山间林下的生活状态,认为这种生活才最符合自己的心意。山间林下的环境清幽宁静,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是诗人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这里的“玉堂”通常指的是朝廷的宫殿或贵族的府邸,象征着权贵和名利;“闲风月”则指那些悠闲的风月美景,代表着世俗生活中的享乐和安逸。然而,诗人却以“老子熟眠殊不知”来回应这一切,表明自己对这些权贵和享乐毫不在意,甚至在沉睡中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这种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山间林下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