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立德树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德育的力量根基和内容源泉,能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所以,做好文化育德工作至关重要。

  文化之所以在德育中发挥基础作用,是因为文化与德育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文化即以文化之,“文”是文字、文学、礼乐、艺术等客观存在,“化”是通过某种客观存在的介质使人受到教育,因此教育是文化的核心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本质就是育人。古人所说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阐释的就是文化、道德、教育的密切联系。文化所包含的德性能量,使得文化可以培元、铸魂、润心、笃行,是培育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重要内容,我们理应把文化育德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坚持文化育德,以文培元。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文化则是涵养学生“三观”的重要精神食粮。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深厚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思想,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提供强大力量。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书育人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大力培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唱祖国,歌颂人民,礼赞时代,推崇英雄,不断提振学生的精气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坚持文化育德,以文铸魂。德育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的灵魂,人无德不立。《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以立德为首。文化所蕴含的德性能量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主要动力源。中华文化具有经过革命锤炼的纯洁性,是以文铸魂的重要优势。革命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铸就的,是在长期艰苦奋斗中淬炼的文化精华,如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无比崇高和纯洁。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自然是进行德育的生动教材。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薪火相传,充分运用好革命先烈用生命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革命先驱的崇高品德、英雄气概,塑造当代学生的灵魂和气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遗志,充分学习革命先辈追求真理、顽强斗争、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道德情操和坚强意志品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自我品格。

  坚持文化育德,以文润心。德育具有丰盈学生内心世界、涵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功能。以文育德,可以使学生养成温润而美好的心灵,在其生命历程中不断增强内在修为。《中庸》云:“富润屋,德润身。”有“文”且又能“化”,才能形成内心的强大。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而不衰,在于古今中国人能够心灵相通、坚持文化传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诞生了孔子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巨匠,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造就了屹立千年的建筑,探索了悬壶济世的中医良方,创造了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延续至今,虽历经挫折但愈发坚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独有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的能力。人们常说,读“经”使人明道,读“史”促人增智,读“子”催人修身,原因在于它可以使人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进而增强内在感悟力,积蓄正气于胸怀,从而升华思想道德境界。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践悟启智润心,提升内在修养与外显德性,增强心理素养和精神力量。

  坚持文化育德,以文笃行。德行一体,不可分开。以文育德,最终要落实到道德实践中。从造字的本义看,“德”义为“视正行直”,其字形演绎表达了从道德到品行的实践过程。《荀子·非十二子》中阐述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也强调了问、学、让等“行”成为“德”的构成。以文化人,关键在“化”,核心是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文化实践活动。首先,要夯实学校和家庭文化育德主阵地,培养校园文化和良好家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场景中进行文化实践。其次,要增加德育中的文化实践比重,组织学生体验感悟新时代新征程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积极开展文化育德研学活动。再次,要加强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营造“文化+网络+育人”的良性生态,为学生的网络文化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并筑好安全屏障。最后,文化育德成效须通过学生文化自信度来检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学生只有坚定了文化自信,德才能真正立起来。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分中心,本文系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ZDCS01]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6日 第06版

作者:范卿泽 赵文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