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多措并举推进岸滩环境整治——
岸绿滩净,守护蔚蓝海湾
本报记者 邵玉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年01月16日
第 12 版)
空中俯瞰北戴河沿海。
河北省秦皇岛市鸽子窝公园美景。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湿地风光。
本文图片由李 铎摄
冬日的北戴河岸滩,海鸥轻舞金沙,这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拍照,鸥鸣、快门声此起彼伏……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因其优越的岸滩环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曾经,由于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北戴河岸滩全面侵蚀后退,部分海滩失去浴场功能。2008年起,秦皇岛市率先在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开展岸滩修复,通过持续努力,如今的北戴河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秦皇岛市将岸滩修复工作从北戴河段向全域延伸,因地制宜开展“一湾一策”差异化治理,创新岸滩修复模式、实施河海联动治理、完善岸滩环境维护机制,不断提高岸滩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截至目前,秦皇岛已累计修复岸线约46.15千米,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美丽海湾展现在人们面前。
创新岸滩修复模式
午后,阳光洒在秦皇岛湾北戴河段浅水湾浴场的木栈道上,细腻的海沙在冬日暖阳下闪闪发光。
“现在这片浴场沙滩的平均宽度为50米,6年前,这片区域还处于大多已被侵蚀的状态。”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海洋地质中心党支部书记、金屋至浅水湾浴场岸滩修复工程负责人刘建涛介绍,曾经岸滩被侵蚀,海浪直接作用于沙滩后缘,覆植沙丘、部分沿海栈道及滨海防护林被冲毁,这段长达3.5公里的海湾,大家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修复完成。
据记者了解,整个修复工程有几个关键步骤:先补沙,然后通过地形塑造使沙丘和滩肩初步成形;再植绿,在沙丘上覆植耐盐碱耐旱且防风固沙能力强的植物;最后筑沙坝建潜堤,潜堤以生态鱼礁为主,通过结构创新,在水可穿透、鱼能栖息的同时还能实现防潮御浪。
“在这次修复工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的海滩静态平衡修复模式,在防波堤建设上进行了创新,变硬式岬头为沙质岬头,提升防浪功能的同时,打通了岬头两侧海域的物源生态交流。”刘建涛说,沙质岬头还可以作为两侧岸滩的沙源,进一步减缓侵蚀速率。
今天,位于秦皇岛湾昌黎片区的黄金海岸因其沙质金黄而得名。2023年,黄金海岸侵蚀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工程负责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工程师安振振说,这项岸线修复单体工程涉及6.2公里的海岸线,其中需要覆植沙丘的长度就达5.5公里。
“覆植沙丘可以防风固沙,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来临的时候,还能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安振振介绍。
覆植的考量越来越精细化,黄金海岸的沙丘覆植对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种植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遵循‘草木在前、灌木在后’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我们选择了滨麦、紫穗槐等当地物种,按一定比例调配种植,争取达到固沙的最大效能。”安振振说。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和海岸带保护修复等多个项目,有效缓解了海滩侵蚀后退情况。”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姜集伟说。
实施河海联动治理
海洋污染是造成岸滩侵蚀后退的原因之一。海洋污染的发生,会使近岸鱼类因缺氧死亡,近海水域发臭,导致沿岸沙滩被污染、“沙滩泥化”加快,从而使海岸绿化带及岸滩被侵蚀。
“在秦皇岛,海洋污染中80%以上为陆源污染,陆源污染的80%又源自河流。”姜集伟说,秉持系统修复理念,秦皇岛市实施河海联动治理,构建起陆海一体化治理体系。
怎么治河?
河道底清淤,种植水生植物,河两岸建设生态缓冲带……“除了对市内主河道进行治理外,2022年以来,我们还陆续启动了支流、沟渠整治。”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庞向征说。
在戴河入海河口处,水质监测浮标每4小时自动取样、化验、实时传送数据,一旦发现异常,便会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目前,秦皇岛市7个国控入海河口全部实现在线监测。
不止入海河口,秦皇岛还对市内13条主要入海河流、865条支流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建立起全流域监测机制。“我们绘制了河流的支流沟渠及污染源分布图,并依托河长制、支流沟渠协管员清单制等开展日常巡查维护。”庞向征介绍。
北戴河区北戴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克宝是戴河村级河长,也是支流沟渠协管员之一。李克宝全年无休,每天都要从北戴河火车站出发,沿着戴河入海方向逆流而上,踏上长达2000多米的巡河路。迄今为止,秦皇岛市将戴河等13条主要入海河流进行分段分片管理,已建立起四级河长齐抓共管、全流域管理体系。
从戴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时不时看到工作人员用水下机器人、潜望镜等设备勘测沿河管网的破损情况。“这是我们聘请的专家团队,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进行摸底调研。”秦皇岛环保产业集团总经理王涛介绍,戴河、洋河、新河、人造河等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将于不久后正式实施。“除了进一步强化河道清淤、排水口规范化建设等,我们还将对几条重点入海河流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巡查,共同构成水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与监管体系,打造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王涛说。
入海河流治理,有助于岸滩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安振振说,入海河流治理好了,绿潮、赤潮、浒苔等旺发情况减少,近海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形成了海岸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完善岸滩养护措施
穿戴好救生设备,乘船由戴河口渔港出发——正午,秦皇岛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中心主任赵吉和同事开始了日常的海上巡视。
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维护好岸滩环境至关重要。巡视船行至北戴河区鸽子窝景区外围海域,赵吉和同事仔细观察海面情况。“我们主要是看近海岸区域是否有赤潮、海上漂浮垃圾、油污和大型藻类等,如果发现,会立即打捞清理,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资源化利用,植物类垃圾则进行无害化处置。”为了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秦皇岛建立起常态化海上巡视机制,组建了海上巡视队,赵吉便是其中一员。
岸滩垃圾的及时清理也是防止岸滩侵蚀的关键举措之一。在秦皇岛,岸滩环境的日常维护机制日渐完善。“我们建立了全年垃圾清理‘5分钟反应圈’,确保丢弃在岸滩上的垃圾5分钟之内捡拾完毕。”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梦海湾浴场管理股股长温强,一边在浴场巡视,一边告诉记者。在秦皇岛,每一个浴场都建立了一支保洁队伍,确保岸上垃圾随有随清、上岸海草随清随运。
“岸滩垃圾的及时清理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游客安全。”金梦海湾浴场保洁队队长张立兴已从事岸滩清理工作10余年,旅游旺季时每天清晨5点,其他时间每天早上7点之前,他都会沿着海岸线旁的自行车道观察一番,然后按照观察到的垃圾多少划分区域开始逐步清理。
岸滩的细沙里,贝壳等微小的垃圾很多,传统捡拾垃圾的夹子容易把细沙连同垃圾一并带走。为了减少岸滩细沙的流失,张立兴发明了一个“6齿”耙子,将每两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厘米之内,这样一来,微小的垃圾也可以被小耙子捡拾起,而细沙则会通过齿间的缝隙“回”到岸滩。
“海漂垃圾、岸滩垃圾等清理治理是保护岸滩生态、建设美丽海湾的基础。”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生态科科长张佳林介绍,以入海河流漂浮垃圾治理、海漂垃圾、岸滩垃圾和海水养殖区垃圾清理为重点,秦皇岛市先后出台多项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化防治机制和督导机制,不断提高岸滩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