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满素

来源:钱满素 著《美国文明三部曲》

1860年11月6日,林肯宣誓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尽管生前所受非议颇多,死亡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越到今天,越有更多人懂得了林肯。2006年,林肯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林肯再度名列第一。这种“逆袭”性的历史口碑,来自何处?

林肯的真正伟大之处,

在于顺应潮流

文 | 钱满素

两百年前,在肯塔基一个小圆木屋里,林肯诞生了。

即便在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美国,这里也算得上穷乡僻壤。然而犹如诞生在马厩中的耶稣一样,林肯最终成为全世界仰慕的人物。而他遇刺的4月14日,正是当年的耶稣受难日。

西奥多·罗斯福说过,“伟大的时势造就伟大的政治家。如果林肯生活在和平年代,今天就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话一点不错,说到底,时势造英雄。美国的伟大总统都出现在历史重大转折之时——华盛顿是开国元勋;杰斐逊力挺民主,开创不同党派间权力的和平转移;林肯在内战中维护了联邦统一并结束奴隶制;罗斯福通过新政带领全国走出大萧条和二次大战。

国家处于十字路口,急需正确引领,时势的紧迫促使人心的凝聚和权力的集中,这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众志成城。

当然,并非所有大权在握的人都能把好舵,将国家引向光明---抵挡不住诱惑而权欲膨胀,终于倒行逆施、沦为枭雄的事,也是历史常见。

位高权重能使人呼风唤雨,但职权本身并不足以使人伟大。杰斐逊不将两届总统列入他一生完成的三件大事,在他看来,不要说起草《独立宣言》了,就是创建弗吉尼亚大学也比当总统更重要;塔夫脱在如愿以偿当上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后甚至说,“我不记得我曾经当过总统”。中国有句俗话,“当了皇帝想成仙”,美国总统不可能有此奢望,他们的理想是成为伟大总统,彪炳史册。



威廉·塔夫脱(1857—1930),美国第27任总统

不过美国迄今为止已卸任的总统中,真正享有历史地位的屈指可数。作为领袖,人品端正、奉公守法远远不够,他还必须高瞻远瞩,知人善任,在尊重民权民意的基础上,正当利用民众授予的权力,以精湛的领导艺术,把握时机,带领国家度过危机或确保安宁。

这常常意味着要顺应潮流,实行民众所要求的改革,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秩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完成作为领袖的历史使命。

林肯之为伟人,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功绩和不朽的精神遗产。19世纪中叶的美国,西部的发展已打破南北力量的对峙,奴隶制南方在博弈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埋葬奴隶制的历史条件趋于成熟。此时,一个领袖若能抓住机遇,就能推动历史进步。

在这一关键时刻,林肯不负众望,勇于接受挑战,最终完成了建国时不可能完成的大业:他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促成结束奴隶制的宪法第13条修正案的通过,他因此成为人类解放的象征。困扰和分裂美国的几大难题:奴隶制、区域矛盾、州权及民主问题,终于都有了了断——奴隶制被消灭,州权再无力挑战联邦,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北部发展制造业的诉求和南部杰斐逊提倡的政治民主,在林肯这里得到了统一。



1865年4月4日,林肯携幼子走在南部邦联首都的街道上,成千上万获得解放的奴隶闻讯如潮般涌来,想要亲眼看到大解放者。此时距林肯遇刺只有10天

林肯是解放和民主的象征,但人们常常忽略,他首先是法治的象征,他实现解放和民主的途径,严格限制在宪法框架内。作为总统,他必须不折不扣地捍卫宪法,他深知对一个民主国家来说,法治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如不尊重宪法,那么他自己——按这一宪法产生的总统——又怎能保持尊严和权威?就奴隶制而言,当时最大问题是宪法默认了奴隶制,这是历史遗留的尴尬。1787年合众国宪法制定时,北方各州已基本取消奴隶制,南方各州却大相径庭,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都与奴隶制不可救药地缠绕在一起,制宪者虽大多对奴隶制持否定态度,但为南北十三州统一,不得不达成妥协,承认其事实存在。

为维护联邦,林肯必须尊重宪法。他在1861年第一次就职演说中承诺:

“对于各蓄奴州内存在的奴隶制度,我无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我认为我既无这样做的权力,也没有这样做的意向。”

林肯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法治的尊重:尽管宪法有错,但法就是法,废除前就仍然有效。倘若总统违宪,必定铸成更大的错。无论以何名义,即便民众拥护,总统违宪都将开人治先河。两害相权孰重孰轻?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目标从不动摇,但他必须有耐心等到修宪的那一刻,为此他不惜忍辱负重。

林肯如此坚定地依法执政,是因坚信法治是维护民主的保证,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语重心长地提醒美国人民:

就是这些美国人民,在创建领导我们的这一政府体制时,十分明智地仅赋予其一点小小的权力以防酿成祸害,且以同样的明智作出规定,短时期以后又把这点小小的权力收回自己手里。只要人民提高警惕,任何一届政府无论怎样无耻和愚蠢,短短四年时间内都不可能对政府体制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

出于对这一体制的忠诚,美国在战火纷飞中按例举行了总统大选,林肯在连选成功后肯定了大选的意义:

“这次选举是必要的。不进行选举我们就不可能有自由的政府。如果叛乱迫使我们提前或推迟大选,可以断言,它已经征服我们了。”

林肯终生信奉《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他的心灵不能容忍人类奴役。他对黑人的奴隶地位、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极为反感,也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除了象征自由和平等的价值,林肯也象征了人性和博爱。他不幸领导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60多万美国人葬身其中,而当时全美人口仅3000多万。人民的巨大勇气和牺牲时时刺激着他的悲悯情怀,令他身心交瘁。他深感生杀予夺的重压:

“在这四年中,我处理过的人命攸关的案件,比所有担任过这个职位的人所处理的此类案件加起来还要多。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苦恼。”

他愿意倾听任何人的呼声,无论普通士兵还是黑人奴隶,尽其所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赦免犯了过失的人。对待叛乱的南方诸州,他抱有仁慈之心,不想对战败的南方采取报复,更不想看到杀戮镇压。他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呼吁: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

他的重建计划是宽大为怀的,只要能接受奴隶制的灭亡,重新宣誓效忠联邦,他希望迷途知返的南方兄弟能尽早回到联邦中来,并获得和以前一样的平等地位。

历史是公正的。林肯生前是争议最大的一位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一次总统选举结果遭遇如此抵制。他还未上任,南卡罗来纳便宣布脱离联邦。在美国,内战激起的社会震荡远远超出革命时期,那是充满仇恨、势不两立的年代,林肯要面对无穷尽的肆意谩骂和人身攻击,不仅来自南部同盟,也来自共和党内的反对派。但林肯却能镇静自若,不反击、不记仇、不报复,以身作则,秉公行事,最后,他成了最无争议的总统、民族团结的象征。



美国历史上为人引用最多之演说: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中发表演说,哀悼在长达五个半月的葛底斯堡之役中阵亡的将士

不仅如此,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林肯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他在纪念阵亡战士的葛底斯堡演说中的“民有、民治、民享”三词,总结了美国民主的最高理想,被无数人无数次地重复。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超越党派、种族和阶级界限的解放者,他的人格力量无与伦比。尽管林肯是凭借新生共和党的力量赢得总统大选并达到其政治目标,但他维护联邦和消灭奴隶制的事业,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是超越党派的。

同时,他对人人平等的信仰也超越了阶级局限。他不主张以革命的剥夺方式来达到经济平等,他是这样表述的:

“无房者不要去拆掉别人的房子,而是辛勤劳动,给自己造一幢房子,这样就以身作则,保证他自己建的房子也不至于遭受暴力。”

作为第一位被刺杀的美国总统,林肯为人类解放、为公共事业献身的精神,更是永远激励着后人。1963年,正是在林肯纪念堂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实质性改变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状态。

从一个庄稼汉到受人爱戴的领袖,林肯的一生正是美国梦的体现。尽管他的遇刺身亡是一个巨大悲剧,但就其历史成就来说,看清时势,体察民意,努力顺应潮流,是他成功(伟大)的源头,诚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