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欧阳宏宇
多年以后,面对“BBA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回想起,头部自主品牌带它去“科技界春晚”上宣告出海战略的那一天。
日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 2025上,极氪围绕智舱、智驾、超快充生态以及智能架构发布四大出海战略。就在同一天,吉利也在该展会上公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面向全球展示基于AI原生OS构建,覆盖了C端消费者、B端企业服务以及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生态。除此之外,零跑、小鹏、长城等也纷纷展示出其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融合的展品;即便没有在现场公布出海计划,但也向北美、欧洲乃至全球的主机厂和消费者,透露输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雄心。
如今,“不出海,就出局”已锚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因中。在面对国内市场前所未有激烈竞争的同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在出海过程中正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功在老牌汽车强国中“圈粉”消费者,并留下自己独特的烙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正快速引领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写照;中国人都有一个全球梦,就是希望中国的汽车产品能够出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十连冠”
出海呈现中高端化、智能化趋势
2024年,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量连续成为全球第一的第十年。
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依然保持着同比两位数的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如果将电动汽车(含底盘)统计在内,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除了出口销量保持较快增速,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正逐渐呈现出中高端化、智能化趋势。
“过去这一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处于高速崛起和发展中,所有品牌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向上卷’和‘向外卷’。”极氪智能科技CMO关海涛介绍,所谓“向上卷”就是卷价值,在三电技术、座舱技术和支架技术上大力投入研发;“向外卷”则是卷市场,在全球的舞台上更多地展示中国品牌。
事实上,多家车企已在本届CES上就已展示出了引领中国新能源科技出海的效果。比如,智舱技术方面,极氪宣布与高通携手合作,共同研发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目前,其车型中已有搭载由高通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驱动的Kr AI大模型系统,并支持OTA迭代升级。
而在智能化方面,吉利在现场发布的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已囊括了基于该技术体系开发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Flyme Auto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最新的AI技术成果,并已在银河E8、银河E5、银河星舰7等车型上应用。
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得找到合适的人去问。同样是作技术发布,在CES内外的不同是,中国车企在用出海作为“统一答案”后,面对的“如何出海?”“如何打造一款成功的全球车型?”等新问题还没有“标准答案”。
出海不仅是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企业的体系实力。吉利、极氪等车企在CES上所宣告出的技术体系与出海战略就是在试做解答。对于它们来说,在克服市场、环境、文化、法规、习惯等外在因素后,凭借技术力和产品力,是有可能造出一台像卡罗拉、高尔夫这样的全球化车型。
出口销量大涨背后
是向海外拓展要技术和经验
时间回到10年前,国内造车新势力掀起创立潮,传统车企集体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3-2016年世界经济低迷下的剧烈下滑后,我国汽车出口剧烈下滑;2017-2020年间,我国出口增速逐步企稳,但始终徘徊在100万台左右。从2021开始,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巨大的销量和单价的突破。
尤其在价格方面,2019年-2023年里,我国汽车出口的均价从0.5万美元提升到2.4万美元,同比增长380%;价格的提升也意味着出口车型从中低端向高端的跃升。
在这过去十年中,一汽、上汽、东风、吉利等都是全程参与者,它们大多依靠出海获得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推动产品迈上新台阶。
比如,在完成了“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后的吉利汽车,其销量的爆发正式始于2017年。据统计,吉利汽车集团在2017年累计销量达124.7万辆,同比增长63%;此后一直保持在120万辆以上区间。也正是在这一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合资成立极星,瞄准全球高性能电动汽车市场;并在随后陆续收购宝腾汽车、复兴路特斯。
同样,连续三年参加CES的极氪,也在全球市场的稳步拓展。其先后将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Waymo定制专属车型、以及纯电豪华轿车极氪007等带到CES,逐步从中国高端智能纯电技术成功进入成熟市场,迈向中国车企全球布局的雄心。
类似的布局还有比亚迪预计其在匈牙利的工厂将于2025年末开始投产,零跑国际已经在13个欧洲国家拥有超过200家经销商;正处于调整中的哪吒汽车,也是在通过“一车出海带动全链”和“技术出海”的中国模式,把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供应链、制造能力带给当地市场。
这一切的布局都意味着,中国品牌出口销量大涨的背后,是大众新造车和主机厂积极向海外布局和拓展,依靠产品力和不断追求的创新内生力,所赢得是市场。
新能源汽车出海道阻且长
全产业链优势保驾护航
造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航。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还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刻。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CES期间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后,出海比传统汽车更难。“因为门槛更多、体系更复杂,投入更大,但很多车企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由于习惯于在国内造车的主机厂往往没有意识到海内外造车成本上的不同。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分析称,国产车在海外市场能有成本优势,是得益于国内市场够大,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成本大大优于海外市场。“比如,中国生产的大众ID车型,被经销商平行出口到欧洲,加上运费和关税也比当地生产的同款车型价格低。”
在他看来,未来这种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需要被全产业链优势所取代。“中国汽车行业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坚持自主研发才构建起来全产业链优势,更应该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优势。”
和很多制造业一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需要规模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去提供产品和服务,也是许多车企纷纷走向海外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拥有较快发展的机会,既是因为国外消费者也希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希望得到新产品新技术的体验;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确实有一定规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得相对比较快。
“所以面对竞争,中国汽车产业出海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叶盛基建议,自主品牌在出海中要主动保护知识产权,应对国外管理,并且更要做好我们自己。“我们的企业要不断地创新,提升自己,提升产品;相关方也要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标准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我国产品出口,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