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奏响新年的序章。随心启航的2025,将更加异彩纷呈。
回望不平凡的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光明,中国式现代化步伐铿锵有力。
步入2025年,我们将迎来“十四五”规划攻坚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新征程,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加倍努力,在“三个吃透”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服务中央决策的素养和能力,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一、吃透中央精神,不断提升政策理论修养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首先必须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不断端正政治方向,打牢理论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基本功、必修课,第一时间学、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不断深切感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等精髓要义和思想风范。
为决策服务,关键是要吃透政策。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研判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当前,要集中精力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加强对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慧和力量。
二、吃透学理,切实增强对策研究成果的含金量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的巨大理论优势。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在为中央决策服务方面强化理论支撑和专业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策研究要选好角度,增强政策建议的含金量,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精里做,努力做到研究“见底”、成果管用有效。提升服务中央决策能力,应坚持科学导向,以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以深厚的学理性和思辨性为支撑,有针对性地为决策提供创新的理念、方法、思路和对策。要在擅长的研究领域学精、钻透,不做“博而不精、广而不专”的“万金油”。学理化不等于学究化,对策研究成果要做到深入浅出、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文章写得好,不仅是要有独到的见解,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善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三、吃透民情,牢牢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建言立论。
使马者知地险,操舟者观水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经常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围绕人民群众烦心事、操心事,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民情”“民意”“民愿”中感悟初心、汲取智慧和力量,及时反映有价值、用得上的对策建议。
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还要深入实践、加强调研。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科学、靠谱、管用的良策。不同于单纯的学理研究,对策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现实导向和对策导向为引领。闭门造车不行,刻舟求剑不行,异想天开、雷人雷语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真正成为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行家里手。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吃透中央精神、吃透学理、吃透民情,做好“三个吃透”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提升服务中央决策能力的“磨刀工”。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为最高学术追求,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中央决策服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齐泽垚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