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十个勤天”组合靠种地“种”上了央视,还是“年轻人辞职回村”频频上热搜。大家仿佛一下子对乡村生活“上头”了。不少在外经历了繁华街市和高楼大厦的人们,决定回乡,当起了新农人。
然而热闹是一时的,浅尝辄止和孜孜不倦终归不同。
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子里,有姑娘辞掉高薪工作回乡卖腊味、有99年的小伙自立茶叶品牌、有非遗传承人的孩子再就业。为的都是让脚下的土地能重新拥有生机与活力。
返乡究竟是退路还是出路?这三个年轻人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选择。
浙江姑娘辞掉高薪工作 回乡卖腊味
“有些事必须我们年轻人想办法去做”
“寒窗苦读几十载,为的就是离开这片土地”。90后毛祎在上海的工作无疑是光鲜亮丽的。高薪、知名大厂的背书,妥妥的都市丽人。
“每天电脑前处理高强度工作,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常态……”机械、反复的工作,让她突然质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毕竟,无论她付出多少心血,那些用数字堆砌的工作成果,始终无法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就。
2024年6月,在外漂泊了数年的毛祎毅然决定辞职回乡。当异乡兜不住梦想,拥有近百年传统手工腌肉经验的父辈们成为了她的出路。
△图中分别为毛祎的爷爷、父亲和毛祎。
而今主动放弃这份光鲜,回到当初自己不顾一起要逃离的地方,留给她的难题还有很多……有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家乡的好物总是无法让更多人知道?
毛祎不断反问自己:有什么是只有我能帮助到大家的?她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并重新琢磨古法制作。当起了主播、摊主、工人…… 渐渐的她找到了家乡和产品之间的那个催化剂:讲出让消费者看得见的故事,守好父辈们的深厚匠心,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品质。
“我们浦江香肠,用的是七分瘦三分肥的土猪肉,切成细条,配上白酒,不加任何防腐剂,没有添加剂,自然风干,咬上一口,香味四溢……”志玲采访当天,毛祎所在的共富直播间非常热闹。除此之外她还剪视频、拍抖音,运营多个社交平台账号。 利用市场营销和线上投放的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包装设计……
如今,毛祎经手过的土香肠、土咸肉、金华火腿等家乡传统土特产不仅入驻了大润发超市、上海高岛屋等线下门店,与澳门豆捞等合作,还通过社交平台开通了账号进行线上营销,年销售额200余万元。
守望家乡的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可能。
【长按购买】
【助力小毛姐的“土味香肠”】
接手“盘溪手工面”专业合作社共富工坊
继承“妈妈的味道”
和面、打面团、割面条、搓面条、盘面条、发酵……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地操作,千丝万缕的白色面线逐渐有了雏形。在盘溪手工面合作社内,浓浓的面香溢满整个车间,返乡创业的潘凯旋正和母亲陈玉仙一起制作檀溪镇潘周家村的传统美食——一根面。
潘周家村位处浦江县深山,以往是默默无闻的村庄,但近年来因为“一根面”的这项绝活名扬四海。
△天气好时,能在村里看到白色面线从特制的木架上飞泻而下,如丝丝雨线,场景十分壮观。
1989 年出生的他,毕业后曾在宁波、浦江工作。当被问及返乡后是否犹豫过是,他笑着说,肯定是犹豫过的,但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把合作社弄得更好。他表示,此前合作社主要由母亲经营,太过辛苦,且手工面行业需要传承,所以决定回乡继承“妈妈的味道”。
△图中为潘凯旋与其母亲陈玉仙,陈玉仙是金华市一根面技艺的传承人。
在包装上,潘凯旋下足功夫。一根面分成品干面和半成品湿面,半成品湿面呈螺旋状包装,可保存2至3天,主要销售给周边地区。成品干面则持续优化包装,以扩大市场。时间回溯到2013年,潘凯旋发明的手工拉面半成品制作方法及包装组件,分别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手工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老人生日时,它是象征长寿的长寿面;孩子高考时,又称作状元面……正因如此,它深受大家喜爱。
返乡后,潘凯旋对加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建成生产、检验、包装等完整生产线,还在各厂房安装空调和除湿机,以提升产量。
产量有了保障,紧接着就是要解决销量问题。近年来,潘凯旋将品牌推广视为重中之重。为了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只要一有空闲,潘凯旋就会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展会。当下,产品已成功打入杭州、温州、上海、宁波等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合作社年产值超过 200 万元,“目前,我们还是面临着不少客观难题。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场地面积,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专业化水平。”
回乡创业之后,年轻人们开始理解家乡,家乡也终于拥抱他们。
【长按购买】
【助力阿潘哥的“妈妈味道”】
毕业后当起“茶三代”
“从1到100”并不容易
“返乡容易留乡难”是很多年轻“新农人”的处境。他们要面对的不止是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还有柴米油盐的日夜耕耘。
很难相信,眼前这个皮肤呈小麦色的小伙竟是1999年的,“我如果皮肤白白嫩嫩的,村里的老人们能信我吗?我常年在茶园里,这种黑皮肤也正好是我在干农业的证明了。”陈金鸿笑着说。
△陈金鸿现场取来一只玻璃茶杯,将些许茶叶轻轻拨入其中。随后,提壶倾水,不一会儿,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就好像陈金鸿回乡这五年遇到种种波折后的从容与淡然。
陈金鸿的身上有很多头衔:新农人、2024鼎承茶王奖得主、村干部、“檀溪味道”共富经纪人等。
△陈金鸿拿的大大小小奖项。
作为土生土长的浦江檀溪人,陈金鸿从小就跟茶打交道。2020年,陈金鸿从宁波的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的工作当起了“茶三代”。刚回来的时候,村里不是没有过闲言闲语:“陈金鸿出去读书又怎么样,一个大学生,还不是回来务农。”伴随着乡亲们的不信任和瞧不起,陈金鸿处处碰壁。
但陈金鸿并未因此动摇,为了从根源上提升茶叶品质,他成了茶园的常客,无论是雨天还是高温天,他都前往茶园与茶农们一同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农们对他的称呼也悄然变成了 “小陈”。
终于,在2022年,他成功创立了“心檀”茶叶品牌。“作为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我肯定是带着心系檀溪的情怀回来的。心檀,心系檀溪;兴檀,兴旺檀溪。”
他也坦言,得到这些成绩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檀溪镇这么好的一片土地,再加上我家三代制茶所以我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说别人创业是从0到1,那我就是从1到100。”
“走出去!”
这一次是带着家乡
镇里有一座“共富工坊”,一踏入店门,墙上醒目的“增收致富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义”便映入眼帘。字体被精心设计过,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每一位奋斗者的心声。
实际上,毛祎、潘凯旋、陈金鸿等年轻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努力奋斗着。
腊味厂的在职员工数量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 “心檀茶叶” 共富工坊,自营的茶园基地像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带动了近 8000 人次的就业; 而 “盘溪手工面” 专业合作社也不甘示弱,在其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加入手工面制作的行列 ……正如毛祎所说那般:“我们虽然回来了,但还是要走出去的!”
回到家乡的三个年轻人,此刻,与家乡的山水交织相融双向奔赴。就像那句话一样:“土地不会骗人,生活也是。”
返乡,不再是无奈的退路,而是这三个年轻人主动的出路。
19楼(my19lou)
作者:木木、宛如
审核:宛如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雷军晒健身房照片,网友又开始在评论区许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