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1月13日上午,英勇豪迈的长征组歌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上空响起。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前的广场上,红旗、红衣、红色装饰汇合在一起,向红军长征精神致敬。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当日上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网信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在这里启动。这次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上更重实效。包括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网络红人、媒体记者、志愿者等在内的5支队伍,将采取各种各样、多才多艺的方式,宣讲传承长征精神,展现四川发展成就,带来长征路上的新气象。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四川,书写了无数军事传奇。其中,经典战役“四渡赤水”犹如神来之笔,成为军事史上永恒的佳话。90年过去了,这一光辉战绩随着历史的进步更加熠熠生辉,也吸引着更多后人传承伟大英勇的长征精神。
参观太平渡渡口。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在太平古镇,文物建筑修旧如旧,带着历史的原貌。与保存完好的红军居住旧址并存的,是融合在古镇老街里的新生活。屋檐下、门两旁,一排排地摆放着红色旅游纪念品和红色文化文创产品。一位守摊的大哥表示,这几年红色文旅越来越热,不但带好了他的生意,也让他领悟到了更多生活的真意。
“手机是我的新农具,直播是我的新农活。”一位网络达人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她工作的新特点。如今,古蔺的道路四通八达,早就不是红军当年走过的崎岖山路;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二郎镇的酒、马蹄镇的橙子、箭竹乡的木耳……各种各样的珍贵山货和精品货物,已经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卖到了千家万户。当年红军长征时看到的穷苦景象,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这种记忆激励着人们秉承长征精神,不断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
图为微党课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巍巍的赤水大桥上,车辆南来北往。赤水河边的广场上,一堂微党课正在进行。旁边不远处,就是镌刻有“太平渡渡口”字样的石碑。河水奔流,须臾不停;车流往返,争分夺秒。在河流和车流中间,一股红色人流感受着红色文化、铭记着红色历史。这样的实地微党课,让人们的心中涌起阵阵热流。
当年红军渡河处已修起大桥。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当天上午,“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在古蔺段展开。其中,健康步道徒步活动是沿着当年红军从太平镇向二郎镇行军的山路进行的。虽然现在的山路已经修起了台阶,虽然参加活动的队员们一般只拿着手机和瓶装水,虽然路程的长度只有当年红军走过的十分之一,但当徒步结束时,很多人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队员们经过实际拉练,更加佩服红军的英勇,也更加感谢红军的奉献。作为深受红军长征精神激励的“新兵”,他们将致力于传承四渡赤水的光荣、学习万里长征的坚韧。
“行军”路上。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中央红军取得了几次反‘围剿’的胜利?”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中,还有知识的考察。“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了。”回答正确的队员,会受到表扬,于是更加振奋士气继续“行军”。有队员表示,爬山途中加入这样的文化环节,让人们既分散了劳累感,还获得了成就感。
古蔺县的人们对“四渡赤水”这一红色传奇感到特别自豪。指路的牌子、酒店的装饰、高速路口的宣传语……红色标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记忆汇成了生命的点点滴滴。就连亲友之间敬酒,古蔺与别处都是不一样的——这里开席,不是敬三杯而是四杯,意思是感谢革命先辈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俯瞰赤水河两岸白酒产业集群。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90年过去了,赤水河畔的风光更好,生态也更好。“更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白酒的品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赤水河附近汇聚了茅台、郎酒、习酒等著名白酒品牌,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巨大白酒产区。赤水河两岸,是红军曾经战斗的地方。如今,这里以白酒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正在传统发展基础上进行提质升级,通过“智转数改”追求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经济的活力,让当年的长征路上有了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