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蛇年春节近了。最近,你有去朝天门添置年货吗?
关于这个问题,年轻一代或许答得一知半解。但在老重庆人心中,朝天门那是过年买买买的风向标。
如今的朝天门批发市场,虽然在来福士摩天大厦下的映衬下,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但那里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依然保留着过去的味道。
“一年当中最盼过年”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小什字站,属于解放碑附近的人气站点之一。这不难解释,因为朝天门批发市场就在附近。
如果是第一次去,出站后不需要问路,跟着人流走,就能找准地方。
“亲爱的,随便选,随便挑。”
“试吧,试满意了再买。”
无论是沿街商铺还是商场门铺,店铺前都会有漂亮的“代言人”或者老板在揽客。不管过了多少年,这样的景象,依然。
“一年中最盼过年,生意最好做。”海润童装大世界的老个体户李艳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以往,年前娃娃的棉毛衫、羽绒服卖得最好,如今,汉服、小皮衣、小摇粒绒等特价服装,成为了畅销款。
“早年,卖童装的摊位生意最好,最早收摊,差不多上午10点半左右,就可以结束一天的营业。”海润童装大世界的另一老个体户姜玉蓉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如今,服装、床上用品、锅碗瓢盆等等行业,都在“各显神通”。
“把货卖完,回家过年。”姜玉蓉说,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每每要过年时,不少商家都会用来当宣传语,有的手写,有的拿来做吊旗。一来,既可以吸引顾客,表示现在买最实惠;二来,也可以告诉大家,个体户们辛苦一年,也想回家过个好年,卖个缘分,高兴就好。
“现在下午的人比上午多”
朝天门港渝商场分现代商城和老区摊位,中间被人行广场隔开。那里还是老样子,没有华丽的装修,弥漫着老布的味道。渝中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朝天门三分会会长陈永亮,依然做着服装批发生意。
“朝天门的开门和关门时间有变化吗?”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下午的人比上午多了。”
重庆晚报记者想了想,整天走访下来,似乎还真是这样。
“如今啊,上午中老年人的顾客多,下午是年轻人的逛街时间。”陈永亮笑着回忆,1991年至1995年间,在朝天门做生意的人,最早凌晨3点便开张。那些年间,来往朝天门的货船和夜行车24小时通行,车灯、街灯通明,朝天门似乎没有黑夜。从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各区县赶来的商人和小贩,均要争着抢着在天亮前,把货物通通塞满编织口袋和布包。
“1995年后,市场管委会出于安全考虑,特意规范了市场开门时间——早上7点后才开门,直至现在。”在陈永亮心里,上世纪90年代,无疑是朝天门批发市场最红火的日子。
“差不多在2000年后,重庆涪陵、垫江、万州等区县,相继有了本地批发市场。”陈永亮竖起大拇指说,那可是朝天门的个体户给大家打了板。他脸上洋溢的荣誉感,不言而喻。
“春节前会卖1个月红灯笼”
朝天门批发市场上面是陕西路,下面是朝东路,中间一路陡坡,在建设朝天门市场时期,几个市场之间缺乏连接,因此,有关部门将陕西路与朝东路打通,市场之间用三座天桥连接。后来逐渐形成上下五条街,东西多条巷,路、桥、楼相连的山城特色大市场格局,小商品批发也很快形成了规模。
不过,由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和新的商业规划,近些年,朝天门批发市场原先的一些小街巷,已不再看见商铺在经营。比如大家熟悉的“节约街”,就化成了永久记忆。
多名老重庆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小朋友们最早买贺年卡、文具、玩具都要去“节约街”淘一淘,而过年用的红灯笼和压岁钱红包,这里也是主要的采购点。如今,“金海洋”小商品商城的价格实惠和商品多样性,延续了“节约街”的老传统。
有意思的是,走访期间,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该商城2楼的“天堂伞总代”门铺,在眼下成了红灯笼、对联等过年用品的专卖店。该店负责人爽快地说,“我在朝天门做了20年多生意,卖皮带起家。但是每年春节前,我和一些卖小商品的个体户,都会临时卖1个月的红灯笼。做生意的都懂。”
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那些年,只有两种灯笼好卖,布的、纸的。如今,彩的、电的,才是热卖款。曾经的对联往往不带胶,如今大部分自带胶。
“以前的款式很单一,现在的红灯笼更立体,更有设计感。以前单位过年买得多,现在,企业、商圈、讲究生活的家庭,都成为大客户……”她感叹说,重庆人的生活着实变好了。
买东西时要问“‘发’多少钱”
重庆晚报记者走访发现,下午2点左右,朝天门批发市场的快递小哥、快递运货车,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
“那可不嘛!我们是这里的常客。不少个体户开了线上店,遍布整个批发市场,非常考验快递小哥的记忆力和脚力。圣名服装城的年轻个体户线上做得挺好,一些年轻老板是接了妈老汉的班……”一名长期在朝天门批发市场运送快递的小哥透露,他在这一带工作了三年多,每到过年前,这里的快递就蜂拥而至。要是新来的快递小哥不熟悉地形,那就得加班加点了。
说到圣名服装城,老重庆人都知道,这可是当年走在流行前沿的批发商城,店员仍然是整个批发市场内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如今,这里还多出了好几家“品牌设计师店”。
重庆晚报记者走访得知,早前,该服装城即便发服装给最低批发价,利润也是可观的。“现在线上、线下竞争激烈,薄利多销,顾客是上帝。”该服装城一老个体户提到,如今依然会遇到不少懂行的人,问价钱不问东西“卖”多少钱,而问东西“发”多少钱的,那自然买到的服装更便宜。
在与个体户聊天当中,重庆晚报记者发现,批发文具的商人,江西人占一部分。做服装和面料生意的,广东、浙江、山东人占一部分。
四时流转,有的商户仍然坚持着,有的转了行,有的去了外地求发展。但无论如何,这里依然保留着开放、热情的商业氛围。
新闻链接
朝天门的“前世”
根据朝天门批发市场相关记录显示:
1991年8月29日上午,陕西路天桥处彩旗飘扬,几个大气球高悬空中,“庆祝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隆重开市”的大型标语从天而降。
开市之初,其交易市场开发经营场地23700平方米,室内摊位2366个,市场总容量达2947个摊位,其中服装2021个摊位,小百货521个摊位。连接市场的天桥以东,为服装面料、中药材,桥上、桥西是服装,节约街和两条巷道是小商品。由于新华路、五四路、青年路摊区的全部迁入,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成为重庆最大的综合集贸市场。之后,该市场发展为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实习生 蒋达弘 摄影报道
编辑:蒋丽霞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