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至1953年发生的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长期被西方世界所低估。
然而,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全世界都意识到了一个人口众多,新生的中国拥有难以估量的爆发力。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坚韧不拔的表现让刚刚接受了二战洗礼的美军也赞叹不已。而率领解放军入朝作战,指挥千军万马,打得麦克阿瑟灰头土脸的彭德怀元帅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被一致称赞为优秀的军事统帅。
事实上,鲜为人知的是,当初中国决定组建志愿军入朝作战时,彭德怀并不是唯一的总司令人选,林彪,陈毅和粟裕也曾与志愿军总司令有过缘分,但最终都没有成行。尤其是陈毅元帅,在入朝确定后,曾主动请缨去朝鲜,却没有如愿。
那么,陈毅元帅为什么没能参加朝鲜战争?他如果参加入朝作战,又会打得过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吗?
1,陈毅适合去朝鲜吗?
其实,早在1950年6月,中国就已经对朝鲜战争和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一事表达了立场,毛泽东也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称:“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这一年7月7日,中国又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以粟裕大将作为边防军司令,在边境一带严阵以待。他在东北期间,不仅多次研究美军战术战法,还对美军空袭中国边境非常重视。
中国政府也在后来多次声明,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置之不理。不过,美国当时普遍认为这只是中国喊喊话而已,不会主动出兵。但事实上,中国当时已经在认真研究出兵事宜,与朝鲜和苏联达成了一致,即由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协助朝鲜人民军,再由苏联提供一批军事援助。
而针对志愿军总司令一职的人选,当时最受期待的显然是粟裕将军。
毕竟,粟裕任职的东北边防军处于对朝前沿,粟裕掌握的半岛信息较多,他当司令熟门熟路。
而且,粟裕的指挥才能也令全军信服,因为他此前不仅在红军时期,新四军时期取得过不少战果,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仅打过多次类似孟良崮战役,苏中战役一样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战事,还打过淮海战役这种大兵团作战的活动。
考虑到美军武器装备要比解放军强大得多,志愿军出兵必然要和美军形成以弱斗强的局面,而且参战部队的规模还很大,因此,粟裕将军这种将才是非常适合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
然而,粟裕最后并没有出任司令职位,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好。由于早年征战时经常疲劳工作,他患上了美尼尔氏综合症,他本身也有高血压和肠胃病。这些疾病让他经常头痛,甚至头痛吃饭时,饭菜在眼前都会变成一条直线。
因此,早在7月份,粟裕便自知身体不好,向毛泽东请求卸下东北边防军司令的重担。随后,他前往青岛治病。罗瑞卿将军在8月份探望他的时候也说他一边病情未见好转,一边又是“但又因新任务(指抗美援朝)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见转好,心中甚是焦虑,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粟裕先后在青岛,北京和苏联养病,这是在没有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直接原因。
林彪也曾是备受瞩目的志愿军总司令人选,林彪的指挥才能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获得辽沈战役胜利的战绩让人心服口服。因此,毛泽东在这一年10月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提议让他担任志愿军总司令去朝鲜。
但林彪却以身体不好的缘由推辞了这个职位。众所周知,林彪的确身体不好,他后来也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养病,还在出兵朝鲜半岛期间去过苏联接受治疗。
当然,这并不是他推辞的全部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反对出兵半岛。林彪曾认为出兵朝鲜是苏联得利最大,而且现在刚刚建国,应该集中精力搞国内建设,还认为应该尽快与美国恢复正常关系。
有人推辞,就有人主动请缨,而这个请缨的人,就是陈毅元帅。陈毅和粟裕是老搭档,老战友,从南昌起义到抗战时率新四军与日伪战斗,再到解放战争中共同指挥华东野战军,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陈毅当时担任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司令,依然在军界坚持。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的指挥才能也很优秀,虽然不及粟裕和林彪,但他也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而且,还善于在弱势环境下艰苦作战。
要知道,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打三年游击战的苏区部队就是由他领头带着的,那时候的日子,艰苦程度非同一般。
但对于陈毅的请缨,中央最终还是没有同意。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经济和内政外交工作还需要陈毅。
毕竟,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此时新中国建立刚刚才一年,国家百废待兴,经济需要恢复,秩序需要重建。在抗美援朝之外,国内的经济恢复和改革才是重中之重。当年在战场上四处征战的军人,有不少也要褪下戎装,从事政务,陈毅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身份不仅是军人,同时也是上海市长,而上海则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陈毅在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期间一直忙于处理上海的投机倒把和平衡物价,货币工作,先后处理了“七月涨风”,“十月涨风”,“春节抢购风”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同时,上海的工商业国有化活动也是由他负责的。上海的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活动也由他主持。考虑到当时能同时兼顾军政民生工作的人才不多,经济恢复又很重要,因此,陈毅留在国内搞经济建设,要比去朝鲜参战更有价值。
事实上,陈毅后来也的确在国内建设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上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和行动由他主持的,中国初次建立计划经济体系时,他也参与了相关工作。1958年之后,陈毅更是跨身外交界,当上了外交部长,在国际场合上为国奉献。可以说,文武双全的陈毅,很大程度上是中央舍不得让他去朝鲜。
最终,中央选择的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彭德怀此前在革命战争中既有以弱胜强的战绩,也有指挥大兵团作战,解放大西北的经验,而且他作战勇敢,非常符合志愿军总司令一职的需求。彭德怀入朝作战后,也的确在三年时间里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促成了朝韩停战,完成了任务。
2,美军失败是历史必然
其实,不论中国派到朝鲜的志愿军总司令是陈毅元帅,还是其他将领,受历史大势和中美两军战术的影响,美军最终也很难获胜。
不论是陈毅,彭德怀等将帅的战术风格,实际上都离不开解放军已经完善的步兵战术。志愿军在开战初期重武器缺失的情况下,火力和通勤能力不比美军,但解放军擅长穿插,迂回,以及在战争中极快的行军速度,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是联合国军难以匹级的。
美军此前在二战中也很少遇到日军采用类似战术,更别说南韩和其它军队了,所以总是会出现联军战线被解放军出其不意打开口子,然后全军崩坏的情况。而到了朝鲜战争后期,随着苏联援助陆续抵达,以及国内工业发展,志愿军的坦克,火炮和飞机也得到了不少补充,拥有了一定的武器对抗能力。此时此刻,美军想要战胜解放军,难度变得更大了。
这些客观条件,其实不论换哪个指挥官都不会改变。
此外,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多次失误判断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抗美援朝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期间,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认为中国不过是说几句狠话而已。从总司令麦克阿瑟到基层军官,都没有做好与志愿军作战的准备。
因此,当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出兵,一路打到清川江边的时候,美韩军队只能仓皇南撤。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一开始的示弱,让美国又再次产生了战略误判,以为志愿军只是打一波就停。没想到志愿军会继续南下,这才有了美军一路难逃,退出三八线以北的情况。而之后的第三次战役期间,美国依然保持了这种高傲的姿态,以至于连汉城都丢了。
最终,当李奇微坐镇朝鲜,意识到解放军是强大对手时,美国又产生了通过火力优势围攻和打击后勤瓦解志愿军的幻想,低估了志愿军坚韧的战斗意志。最终,直到停战,美国也没有找到志愿军的弱点,美国国内对这场战争的热情也在逐渐下降,不愿意持续投入。
综上所述,其实当年抗美援朝,不论是哪位将军和元帅,去了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是必然的。陈毅元帅之所以没去,最主要的因素是他在经济和内政领域的工作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