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到小微绿地、村头片林,再到“拆栏透绿”“无界开放”,北京正加速推动花园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百姓身边增绿、即时享绿。花园城市建设承载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休闲游览、丰富城市景观等诸多功能,既是对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态环境的积极回应,也是构建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公园总数已达到1100个,九成以上居民在直线距离500米范围内就可以到达公园绿地,能够便利享受“出门见绿”。
今年的《计划报告》提出2025年要“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建设森拥园簇、秩序壮美的花园城市,建成无界公园20个、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新增绿道1000公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家表示,“无界公园”“口袋公园”“绿道”“两园一道”将是2025年北京市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切实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无界公园”建设让市民游园“触脚可及”
近年来,市民对城市绿色空间有了新需求和新期待,希望增加更多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为了满足市民需求,2023年开始北京市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通过拆除公园围栏实现公园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2024年全市完成26家公园的无界改建,拆减围栏1.14万延米,全市三分之二公园实现无界融通,市民游园更加便利。
通过各种“拆墙透绿”的新举措,城市公园的传统空间边界正逐步被打破,街道上、公园里的美景正慢慢融入城市的肌理,公园绿地的公共空间价值进一步被释放,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家在公园里”的幸福。2025年,北京市将因地制宜拆除20个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也将推动温榆河公园二期等新建公园无界开放,融合参观游憩、运动健身、文化交流等功能。未来,随着“无界公园”建设的日渐深入,市民将在美丽的花园城市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实现“推窗即可见绿,出门便能入园”。
“口袋公园”建设让市民“转角遇见美”
口袋公园是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是利用高楼大厦之间“巴掌大”的边角地、零碎地等通过见缝插针建设的贴近市民生活的公园。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一座座小而美、融合创意与功能的口袋公园在北京应运而生,2024年新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不仅扮靓城市微空间,更为人们的生活添彩。
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袋公园具有用地灵活、简洁实用、环境友好等特点,不仅弥补了北京这座超大城市中生态、休闲、文化等空间的不足,也实现了在城市生活中转角遇见美的效果,满足了群众就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2025年,北京将继续通过疏解腾退、留白增绿等方式,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儿童较多的社区周边,积极建设绿地口袋公园。同时充分挖掘居民的生活需求,将社区活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康养疗愈、互动园艺等多元场景融入到口袋公园建设中,不断释放口袋公园价值,让其“兜”起附近百姓更多幸福时光。
“城市绿道”建设让市民畅享“慢生活”
绿道系统是休闲绿道、滨水慢行系统、旅游休闲步道、森林步道、城市慢行系统等线性空间的集成。北京市2013年开始推进绿道建设,2024年开始打造“京华绿道”品牌体系,新增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实现全线贯通。
一条条绿道不仅绵延串联起城市的山水人文,更为周围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将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和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带入市民生活。2025年,北京将加快推动千里京华揽胜、长城文化带等10条森林步道建设,打造更多百姓身边“最美的通勤路、安全的上学路、林荫的健身路”,让居民在出入家门的路上就可享受绿荫环抱、花香鸟语,让健身爱好者在绿道上慢跑,一呼一吸间感受城市脉搏的律动。
未来,随着更多绿道的不断延伸,市民的出行、生活将更加舒适便捷,亲近自然与赏景游憩的需求也将被更好地满足,一幅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想城市生活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王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