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尚驿站屯记

国庆节回乡,我与兄长一拍即合,决定在省亲之余,驱车前往柳家乡南部的几个村屯,走马观花一游。

我们顺着原柳家中学南北大道,驱车左行200米,就到了尚驿站的路口。虽然距小赵家屯甚近,但这是几十年来,我们第一次开车来到这里,这片区域,距离我们小赵家屯,仅仅几百米,但因为属于邻村,来往甚少,不像我们对本村的几个自然屯那么熟悉,我们竟然开过了进村道口。

倒车回来,一位路经道口的村民好奇地看着我们。进了尚驿站村口,一棵大榆树赫然在目,遮天蔽日,颇有南方桑树独木成林之感,估计此树业已存在五十余年以上。每从县道上望向尚驿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棵大树。

童年时期,因为我们小赵家屯与尚驿站,并非一个大队的,尚驿站屯属于夏家大队,而我们属于柳东大队,来往相对较少。在农村,不是一个行政单位管辖的村庄,人们出工、娱乐、集会等项目,往往并不能聚在一起,自然少了许多往来,来往即少,了解也就不多。这也说明,传统乡村的封闭,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感。

自大榆树驱车向前,可领略尚驿站屯的全景。这里,曾经是我高中同学李双久的老家,双久也是我四哥的初中同学,因休学才和我又成了同学。双久是我们家的远亲,大概是从祖母那头论起,因为祖母不到四十岁就过世了,所以远亲慢慢的联系少了。双久毕业后,曾经在长春政府机关工作,为解决父亲的医药费,他毅然下海经商,保证了老父亲的治疗费用。他的双亲如今都已经过世了,他全力治疗,无愧内心。此后双久闯荡贵州,后又返回长春,稳定于此。

尚驿站也是我们多次穿越小赵家屯南坟圈子而来看电影的邻屯。那时,两村的小孩子打群架,看电影也成了掐架的场所,我曾经几次随身携带皮鞭防身。尚驿站北面一二百米,现大赵家地坟圈子,主要埋葬邻屯大赵家屯的故人。我们从小赵家屯去南边的县道,或越过县道到尚驿站屯,都要经过这片坟地。白日基本无事,我曾经在发大水时,与兄长们到邻近坟圈子的南甸子捉鱼,也曾经在小学放学后,独自带上抢网,背上布包,到坟区壕沟中捉鱼。

最令人恐惧的是夜晚。有几次,我们去尚驿站看露天电影,返程已是深夜,成人们一路奔跑,远望鬼火在坟间出没。经过坟圈子路时,我常常断后了。胆颤心惊,发足狂奔,远超白日百米速度。后高中毕业去尚驿站看同学,夜深骑自行车返回,竟在坟区沟里狠摔一跤,恍惚看见鬼火呼地扑向我,有火烧火燎感觉,狠狈回家后,感觉脸皮发烫发烧。后来,村里连续两人死于此地。他们在冬天喝大酒后,骑车返屯,在此县道急转入土道之时,车速过快,酒后反应不及而失去控制,狠狠摔入坟区大沟冰面上,昏睡过去。及至天亮被人发现,早已冻死了。所以,从小赵家屯到尚驿站的土路慢慢行人减少,近年几近荒废,甚至道路中间也被种上庄稼了。

尚驿站这里也是三哥和姥姥前来正骨即“端错骨缝”的地方。三哥陷入回忆之中,但是我们放眼村里,具体哪家实在是想不起来了,毕竟相隔了四十多年。三哥感觉,应该是向西一走就到,当时是和姥姥步行来此。一代又一代人,没了好几代人了。当年,端骨缝的老太太,与姥姥年龄差不多,当年应该也就六十来岁。她先和你唠唠闲嗑,先问问,分散小孩的注意力,没想到一下就被她端上了。“咋整的”,正问呢,一机灵就端上了,然后就有点麻,但不疼了。如果直接告诉你马上端,则容易紧张,而小孩本能会使反劲,那她就很难端上,那是筋肉紧张使反劲的缘故。

我们看到,尚驿站路边为一个大壕沟,已修建了漂亮的闸门,防止发水时沟里流水倒灌。

解放初年,父母都在尚驿站所在的夏家小学上学。父亲上了六年高小,因为奶奶的患病而休学直至辍学,而母亲上了四年半的小学,因为每天步行一个小时上学,都是乡间小路,崎岖难行,后来就不上了。

我们与尚驿站相隔的省道,多年前还是一条县道,在清朝时期也是一条官道,在官道一侧设置了尚驿站,传送官方文书等在这里换马,休息,住宿,官家免费提供。后来,老百姓在驿站附近盖了房子,慢慢聚集成屯,屯名也就叫尚驿站屯了。此小屯作为柳家乡夏家村的一个小自然屯。这个屯集体主义意识浓厚,突出表现在,它是全柳家乡最后一个解体的生产队,说明其集体向心力、凝聚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七)宇宙屯记

我们出尚驿站屯后,向西一路奔宇宙屯和新风屯而去。此地若南行则是卢家村。我们决定,先去西部村庄。

道路两侧都是钻天的白杨,田野里是金黄的稻田。柳家乡南部一带,因靠近卢家水乡和新立湿地,地势低洼,成为全乡推广水稻种植最为成功的村屯。

柳家最早的村庄就是夏家岗子的宇宙屯。该村诞生之前,柳家都是荒草甸子,蒿草遍地,有一条土岗子占有较高地势,不但土质肥沃,而且还能防止洪水侵袭。有一户姓夏的由山东逃荒最先来到这里,在岗子上搭起窝铺,四周开垦一些荒地,只能自给自足,生活也是一般。后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这个地方居住的不断增多,都说老夏家住的岗子有风水,日子过的好,开垦不少荒地,雇佣了伙计帮忙,因此而得名叫夏家岗子,后改为夏家村。

1939年春,在夏家屯建立一所小学校,也是全地区唯一的一所小学校,共有九间茅草房,位于夏家屯中,校名以夏家屯命名,校名全称“夏家国民小学”。设有三个教室,一二年级为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各有一个教室。学生来源于乡内百姓家孩子。1943年开始有五、六年级学生,成为优级小学,又叫盘山十完小学(那时柳家属于盘山四区管辖)。初小学生来源于新立、东青、双家、柳家、夏家、卢家的学生,高小学生来源于最远的有马圈子、盘蛇等地学生。教学课程开设中文和日语。解放后的1949年,我们的父母亲,曾经在夏家小学读书,父亲读了六年的高小,母亲读了四年半的小学。当时,他们还是半大孩子,每天都从乡村小路往返跋涉两个多小时上下学,十分辛苦。

由夏家岗子之后,人烟聚集,百姓向南移民,几十年后,向这里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清朝光绪年间,由闾山罗罗堡的"千家寨寺”两个和尚来到这里,用化缘得来的钱修了一座庙宇,取名为宇宙庙,屯名也随之叫宇宙了,后来庙宇被扒,小屯名却流传至今。

另一种说法,宇宙村的来历要从风水先生说起。风水先生根据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字由东往西命名,到了柳家南部这块地方刚好命名到了“宇宙”二字,就叫成了宇宙村,开始也叫宇宙屯。宇宙屯南部的盘山县有大荒、小荒两个村子,其他的小屯小村反倒都没有叫开,现在只有宇宙村和大荒村一直沿用至今。

宇宙屯曾有座"财神庙“,始建于三百多年前。同别的庙宇一样,殿中供奉着“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大肚弥勒佛、送子娘娘、关老爷、文武财神”等佛像。主殿一座,配殿两座,当时“财神庙“器字非凡,香火鼎旺,每年的二月十九和四月十八,逛庙会的人络绎不绝,有求神的、拜佛的还愿的、逛庙游景的,左右远近八方都来求神拜佛。此庙看来不起眼,可是特别神奇,整个庙宇建筑坚固,做工精细。有一次特大台风从这里经过,宇宙屯住户大部分房顶被大风刮掉,唯有“财神庙"房顶纹丝不动。台风过后,人们惊呼“这是神仙的威力”。





(八)新风村记

新风村,原名十字屯,后在文革后改为现名。此地过去和现在,都是柳家乡小部分信徒的中心。新风村的牌子前树木茂盛,满目葱绿,人烟集中,房舍紧邻,乃是一个大屯,全不像我们柳东村,分成了四个自然屯,新风村一个村,就是一个大的自然屯。其原因是,这里开发较早,而我们柳东村迟后十余年开发,人少地多。

我们驱车在新风村屯路上,三哥向一个老者询问,告诉我们信者地在西南方。我们向左拐去,果然看到了一个硕大的架子,矗立在一排瓦房的西侧,类似原来民居烟囱的位置。这里是中国特色瓦房顶与架子的结合。来到正面,我们下车照相,自然大铁门上方,也镶嵌着架子。见我们照相,来往的村民们没有任何好奇,应该是见多识广了。我们索性从大铁门进入到大院里,中间是一条红砖路,道路两侧园地,种植着一亩多的大豆,豆秧发灰,已经接近成熟了。这里门窗紧闭,我们探头从窗户张望,正屋是布满桌椅的礼堂,显得颇为阴暗,侧屋则是休息室,有两张简陋的单人床,上面铺着洁白的床单。总体感觉,从大院到大堂到休息室,都是空空荡荡,全不似寺庙中充满塑像,这当然和杜绝偶像崇拜有关。偌大的地盘,应该是拨款修建,外加捐款吧。

一般情况下,为凸显凝聚力,招徕徒众,信者都格外强调团结友爱。但是,西方的上帝是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天父,甚不包容,内部也刀戈相向,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崇高博爱。真正的普世价值,应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据考证,新风村最早叫薛家屯,是以姓薛的来此落户,故以姓氏命名。1886年,沈阳的法国人来此,新风屯的大多数人们无论是胸前佩戴的,家里供奉的,还是坟墓前立的都有架子。因为信教,屯中嫁娶从不外娶外嫁,所以也叫亲戚屯。1900年,义和团沿传教线路进行追杀,到此时洋教师早已逃之夭夭,徒们都躲进青纱帐,义和团没有抓到人,但将大堂付之一炬。

1906年(光绪二十六),经沈阳来的谭姓信者重修大堂,共十二间,正房六间青砖草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四周土墙围成院落。每年由黑山县城来的教师传授,偶尔外国人也来传习。1948年至1950年由辽阳姓白的传习,1951年至1956年由北镇姓王的传教习,1957年拆除东西厢房,将砖石、木料等物用于建十字屯小学。1963年至1967年,由锦州来的郭树民传习。

“文革”时,推行破“四旧”立“四新”,传习活动停止。1975年。将十字屯改为新风村,意思是"去旧俗,树新风"。 1981年,这里的传习又开始活动了。

出大门,离开新风大堂,打听去卢家的道路,村民告诉我们还得经过宇宙屯道路。从那里向南大道走,南北大道直通卢家,那是柳家最南的村庄。但是,出村时,我们走了一条弯路,进入了一个荒废的土道上。农村的水泥硬化或柏油道路,往往通到村头,断头路前就是一片田野,自然连接的就是田间小径,稍宽点的也不过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泥土路。退回,我们碰到了三辆风驰电掣的收猪大卡车,一律为纯蓝色,从我们老实停在道边蒿草边上的小车边呼隆隆驶过。

在新风村村口,我们又照例停车照相。在村头小桥边回首新风村,整齐村落,金黄稻田,婀娜白杨,这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这种美丽连同外来的信仰,给阳光下的小村,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或者不可控的色彩。虽然同是故乡,但童少时期从未来此,只是对地名耳熟能详。道听途说,人死后就到新风去了。现在想想,大概是说信者死后见上帝的意思吧。



(九)卢家村记

三哥说,当年他在乡政府上班时,下乡来过这一带两次。再次来到宇宙屯,一条南北大道将此屯分为东屯和西屯,这里是我们家族的老家,因为曾祖父曾经和包括我的祖父在内的他的五个儿子,在此居住十多年,后来因土匪绑票事件,才又散开四处,即兴城石人沟和南大山乡、柳家柳东小赵家屯、高山子乡、黑龙江望奎县等。父亲就出生在宇宙屯,当年的老宅早已不存,父亲是在出生不久就搬到小赵家屯居住了。

我们下车拍摄宇宙屯的全景,此地来往村民十分好奇,以为我们是测绘人员,因为我们的车牌明显不是本地。待我们解释是柳东村小赵家屯人,来看长辈居住过的小屯时,他们都变得亲切,连说原来是本地人啊。确是,宇宙屯是熟悉的陌生区域,虽然同属于柳家乡,我却从未涉足。该地地名宏大,应是临近盘山县大荒村,取名时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来。我们一路南行,经过一条两三公里的南北大道,看到一只黑色大鸟,远看似乎是猫头鹰,大鸟忽然落到道旁的电线上,车驶近后细看,好像是一种类似斑鸠的大鸟,这是一种自北部南返的候鸟,也可能是鹧鸪。

从柳家乡政府到最南边的卢家屯,有十多里地。可以想象,如今道路是柏油马路,当年可是砂石路,路况肯定更加崎岖难行,前往政府或柳家中学的成人和学生们,或步行,或骑车,把孩子们都累惨了。当然,柳家乡周边村,最远的还是双家屯,皆须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柳家中学。在路上,我们又碰到了两个大群,一个是羊群,一个是牛群,模样凶恶的牧羊犬前后照应着。为以防万一,我将车窗摇上。牧羊犬应该是德国的大狼狗种。卢家屯第一大户是老门家,却已经没有任何曾经在小赵家屯居住的老门家的消息了。

卢家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荒凉,道路泥泞,苞米茬子布满道路,加之正在修桥,道路上布满胡乱堆放的黑土。我们本想进入屯里,窄道对面忽然开来一辆大卡车,不好错车,我们索性倒车回到路口停下。桥下大沟,原来应该是一个类似河流的排水沟,却已经没有了一丁点水。我们胡乱拍照,正在桥边拉土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问我们做什么,我们告诉他来此溜达,看看多年的卢家有无变化。他听到“变化”两字,明显有些牢骚,说哪里有变化,要说变,只是更差了,去五大队的大路也没有修好,漫水桥都年久失修了,被人告状修上后,又被扒了,最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漫水桥下边本来都是石头,十分结实,荒废后,村里无钱维修。屯里的自来水也总坏,通了坏,坏了通,终于管道也坏了,卢家已成为柳家的落后地区了。

我问他可否听过老吴家,一个读初中的孩子死亡之事。那是三十多年前,我的初中同班同学,班长吴国斌。中年男人说,那家叫吴庆贵,很早就搬到五大队去了。他家大儿子走后,小儿子还很小。当年,吴国斌才上初中一年级,他在屋里用一个小细绳子吊在柱子上的一颗钉子上,假装着玩上吊的游戏,逗引弟弟,结果忽地一下就岔气了,弟弟才两岁,及至他的爷爷从园里抱柴禾发现,已经气绝身亡。他学习优秀,以他的能力,必然能够考上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很怀念他。

三哥说,他早年下乡时,卢家屯还是十分利索十分整齐兴旺的一个村子,如今这么凌乱。我们离开时,这个干活的村民还在抱怨着“没人管,没有钱”之类的话。可以感到,卢家屯是这柳家乡几个村里较为破败的,青堆子村虽然有点脏乱,但那是养殖大户造成的,是发展中的问题,而明显卢家村是缺乏治理的原因。

出卢家,经过夏家岗子,我们又到西部的范家村一游。范家屯属于柳家村管理,全屯就是一趟长达两公里的一条街道,走到头向右拐就是官营子子了。三哥当年也曾经骑自行车来过这里。此屯全是平房。到村头,询问几位妇女,知道前边道路尽头,又是土路了。范家屯西边是壕头子村和四段村,北边是官营子村。全村环境整洁,绿树环绕,是个居住的好地方。

两个小时,我们将故乡的南部匆匆看了一遍,虽然匆忙,但了却了童年以来几十年的夙愿。



(十)时光倒影之乡情三种

无数次梦中,都身在柳家乡那片大草甸子上,那片早已消失的地方,那是一片方圆10平方公里的荒芜草场,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乐园。

查阅《北镇县志》 ,关于柳家乡的介绍是简略的,为北镇东南的洼地平原。查阅“百度”,介绍里把柳家乡所在地写成了位于“辽西半岛”。为理清脉络,试整理三种柳家乡的解读资料。

其一,柳家乡是辽西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宁静安详地躺医巫闾山东南平原上,具体位于辽宁北镇、黑山、台安、盘山县四县交界处。柳家乡原来是片广阔的洼地草原,野草杂生,柳树繁茂,后经开垦成立了人民公社(后改为乡),因柳树占据本地树种的绝大多数,所以取名柳家。我的村子柳东村,就位于柳家乡的中心。而我的小屯小赵家窝棚,则在柳东村的最东边,隔庞家河(新河)与省五大队劳改农场毗邻。远方影影绰绰的医巫闾山,如一位老人审视着世态的变迁。

其二,父亲在《乡村回忆录》中,记载了柳家乡的来龙去脉。

柳家的村名叫柳家段。一九四八年解放后,划到盘山县辖管,归盘山县第四区政府领导。当时柳家是一个很小的行政村,是一个最基层的村政府。村政府的就在在柳家段屯的一户于家院内的三间草房办公。所以起名叫柳家村。后来柳家地区划归黑山县大虎山区政府领导,村政府还是设在柳家屯。那时,柳家屯的东边和南边,皆是茫茫无际的大草甸子。所谓草甸,主要是较草原要小,草甸较湿,主要生长野草。家乡的草甸,实际上是辽河中下游洼地湿地上的自然生态。

一九五六年,全面进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就撤销了区政府和村政府的行政编制,全县统一在地方成立乡政府,当时乡政府的所在地在大赵家屯内,在当年土匪头子王岳东的五间平房内办公。当时柳家村政府撤销,乡政府的名号不能叫赵家乡政府,还得延用柳家的名号,叫黑山县柳家乡人民政府。乡政府管辖各屯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负责一些民事工作。原来结婚登记都得到二十里外的盘蛇区政府,后来到大虎山区政府,乡政府成立后,就在柳家乡政府办理手续。所以柳家乡政府的成立,即方便了群众,又能直接领导到各农业社。一九五八年,柳家乡政府改为柳家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由人民公社改为柳家乡人民政府)。

一九六O年,由于上级政府决定北镇县成立青堆子畜牧场,把柳家乡划归北镇县管辖。又把小赵家和尚驿站、宇宙屯、卢家屯以东的大面积草原用拖拉机开成土地,种了一年大豆。那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头一年,由于管理不好,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收成很少,所以第二年就转给了高山子劳改队种植,把柳家东部的大面积草原开成的耕地给了国家管理的高山子劳改队种植。一九六一年成立了高山子新生农场,在新开的土地上成立了高山子新生农场的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和五大队。一大队是在原来的高山子劳改采石场。所以从那以后,柳家东部和南部的大面积草原就划给了高山子劳改部门管辖和耕种。现在柳家乡管辖地区西部到高山子四段村、马家村、西南的新立农场。南边卢家村南是新生农村的二大队,卢家村东边是三大队,宇宙村东是五大队,柳东村东边是四大队。柳家乡所辖的青堆子村在四大队、五大队以东,双家村在四大队东北。

柳家乡是个小乡,并且居住分散,在几次的体制改革中也没有划当别的乡镇管辖。所以,柳家乡这个名字在解放以来一直延用到今日。乡政府所在地还是大赵家原王岳东住过的五间平房所在地。

其三,初中语文老师田长兴先生,对柳家乡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解放前,柳家是一片渺无人烟的马场甸子。坑洼不平,蒿草丛生。常有野鸡,野兔,恶狼出没,没有多少人居住。据说有一家姓柳的逃亡地主,绰号柳大皮靴,从南方来到这里,看到这里荒地多,没人开垦,就住下来开荒种地。不少从盘山,绥中,建昌,河南来马场求生的,看到老柳家开荒种地打了不少粮食,引起好奇心,也搬到这里混日子。屯里人渐渐多起来,成了自然屯,取名"柳家段“,这就是柳家的前身。后来一传俩,俩传仨,从四面八方来马场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占地开荒。1891年前,这里屯落稀少没有多少户人家,到了1949年各屯的农户多了,开垦大量荒地,西边盐碱地不拿苗,河东河淤土土质肥沃,“杨柳条",“六扇门"一抢而光。

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有十个行政村,二十三个自然屯。十个行政村及自然屯分别是东青堆子村(东青堆子屯,大兴庄),双家村(双家屯,双合屯),八家子村(八家子屯,前腰路子屯),官营子村(官营子屯,小官营子屯,李家窝棚),柳家村(柳家屯,孟家,范家窝棚),柳东村(大赵家,小赵家,孙家,刘大院),夏家村(夏家,孙家窝棚,尚驿站),宇宙村(宇宙屯),新风村(新风屯,平安堡,小河套),卢家村(卢家屯)。柳家乡位于北镇东南洼区,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东与台安县四泡子村相邻,东南与台安县后屯村相邻,北与黑山县的曹家村和后腰路子村相邻。

全乡人口虽只有1.2万人,耕地却有6万多,每户至少10每以上,可称为地广人稀。地势平均海拔8米,由北向南逐渐低洼,南北海拨之差3米。境内有南北流向的五条较大河流,西边有壕头沟河,中间有庞家河,东边有清水河,东沙河,与盘山交界处的绕阳河。

走出乡村又心在乡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振兴的必要与可能。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重行故乡,让我们明白了: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就是最大的民生。当政诸官一定要弯得下腰,撸得起袖子,真真正正地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百姓家里,父老乡亲心头。

(十)时光倒影之乡情三种

无数次梦中,都身在柳家乡那片大草甸子上,那片早已消失的地方,那是一片方圆10平方公里的荒芜草场,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乐园。

查阅《北镇县志》 ,关于柳家乡的介绍是简略的,为北镇东南的洼地平原。查阅“百度”,介绍里把柳家乡所在地写成了位于“辽西半岛”。为理清脉络,试整理三种柳家乡的解读资料。

其一,柳家乡是辽西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宁静安详地躺医巫闾山东南平原上,具体位于辽宁北镇、黑山、台安、盘山县四县交界处。柳家乡原来是片广阔的洼地草原,野草杂生,柳树繁茂,后经开垦成立了人民公社(后改为乡),因柳树占据本地树种的绝大多数,所以取名柳家。我的村子柳东村,就位于柳家乡的中心。而我的小屯小赵家窝棚,则在柳东村的最东边,隔庞家河(新河)与省五大队劳改农场毗邻。远方影影绰绰的医巫闾山,如一位老人审视着世态的变迁。

其二,父亲在《乡村回忆录》中,记载了柳家乡的来龙去脉。

柳家的村名叫柳家段。一九四八年解放后,划到盘山县辖管,归盘山县第四区政府领导。当时柳家是一个很小的行政村,是一个最基层的村政府。村政府的就在在柳家段屯的一户于家院内的三间草房办公。所以起名叫柳家村。后来柳家地区划归黑山县大虎山区政府领导,村政府还是设在柳家屯。那时,柳家屯的东边和南边,皆是茫茫无际的大草甸子。所谓草甸,主要是较草原要小,草甸较湿,主要生长野草。家乡的草甸,实际上是辽河中下游洼地湿地上的自然生态。

一九五六年,全面进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就撤销了区政府和村政府的行政编制,全县统一在地方成立乡政府,当时乡政府的所在地在大赵家屯内,在当年土匪头子王岳东的五间平房内办公。当时柳家村政府撤销,乡政府的名号不能叫赵家乡政府,还得延用柳家的名号,叫黑山县柳家乡人民政府。乡政府管辖各屯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负责一些民事工作。原来结婚登记都得到二十里外的盘蛇区政府,后来到大虎山区政府,乡政府成立后,就在柳家乡政府办理手续。所以柳家乡政府的成立,即方便了群众,又能直接领导到各农业社。一九五八年,柳家乡政府改为柳家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由人民公社改为柳家乡人民政府)。

一九六O年,由于上级政府决定北镇县成立青堆子畜牧场,把柳家乡划归北镇县管辖。又把小赵家和尚驿站、宇宙屯、卢家屯以东的大面积草原用拖拉机开成土地,种了一年大豆。那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头一年,由于管理不好,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收成很少,所以第二年就转给了高山子劳改队种植,把柳家东部的大面积草原开成的耕地给了国家管理的高山子劳改队种植。一九六一年成立了高山子新生农场,在新开的土地上成立了高山子新生农场的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和五大队。一大队是在原来的高山子劳改采石场。所以从那以后,柳家东部和南部的大面积草原就划给了高山子劳改部门管辖和耕种。现在柳家乡管辖地区西部到高山子四段村、马家村、西南的新立农场。南边卢家村南是新生农村的二大队,卢家村东边是三大队,宇宙村东是五大队,柳东村东边是四大队。柳家乡所辖的青堆子村在四大队、五大队以东,双家村在四大队东北。

柳家乡是个小乡,并且居住分散,在几次的体制改革中也没有划当别的乡镇管辖。所以,柳家乡这个名字在解放以来一直延用到今日。乡政府所在地还是大赵家原王岳东住过的五间平房所在地。



其三,初中语文老师田长兴先生,对柳家乡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解放前,柳家是一片渺无人烟的马场甸子。坑洼不平,蒿草丛生。常有野鸡,野兔,恶狼出没,没有多少人居住。据说有一家姓柳的逃亡地主,绰号柳大皮靴,从南方来到这里,看到这里荒地多,没人开垦,就住下来开荒种地。不少从盘山,绥中,建昌,河南来马场求生的,看到老柳家开荒种地打了不少粮食,引起好奇心,也搬到这里混日子。屯里人渐渐多起来,成了自然屯,取名"柳家段“,这就是柳家的前身。后来一传俩,俩传仨,从四面八方来马场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占地开荒。1891年前,这里屯落稀少没有多少户人家,到了1949年各屯的农户多了,开垦大量荒地,西边盐碱地不拿苗,河东河淤土土质肥沃,“杨柳条",“六扇门"一抢而光。

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有十个行政村,二十三个自然屯。十个行政村及自然屯分别是东青堆子村(东青堆子屯,大兴庄),双家村(双家屯,双合屯),八家子村(八家子屯,前腰路子屯),官营子村(官营子屯,小官营子屯,李家窝棚),柳家村(柳家屯,孟家,范家窝棚),柳东村(大赵家,小赵家,孙家,刘大院),夏家村(夏家,孙家窝棚,尚驿站),宇宙村(宇宙屯),新风村(新风屯,平安堡,小河套),卢家村(卢家屯)。柳家乡位于北镇东南洼区,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东与台安县四泡子村相邻,东南与台安县后屯村相邻,北与黑山县的曹家村和后腰路子村相邻。

全乡人口虽只有1.2万人,耕地却有6万多,每户至少10每以上,可称为地广人稀。地势平均海拔8米,由北向南逐渐低洼,南北海拨之差3米。境内有南北流向的五条较大河流,西边有壕头沟河,中间有庞家河,东边有清水河,东沙河,与盘山交界处的绕阳河。

走出乡村又心在乡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振兴的必要与可能。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重行故乡,让我们明白了: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就是最大的民生。当政诸官一定要弯得下腰,撸得起袖子,真真正正地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百姓家里,父老乡亲心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