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在4S店里看着别人提保时捷的羡慕眼神吗?
提车要加价,等半年才能拿到车——那时候觉得,买得起保时捷的人,日子得有多风光!
可谁能想到,仅仅三年过去,这个“豪车神话”就破灭了。
譬如数据显示,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仅2024年销量暴跌28%——不可不谓之凄惨。
说来也奇怪了,明明这个品牌一度是中国富裕阶层的“理想之选”,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情。
提到保时捷销量暴跌的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经济环境不好。
说白了,大家手里没钱了,豪车销量自然也就下去了。
毕竟,三年疫情刚结束,又赶上国际局势动荡…就这些因素叠加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乍一听,这理由似乎有几分道理,但如果看看房地产市场,似乎又站不住脚。
因为2024年,中国豪宅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全国3000万元以上的豪宅成交量就高达4107套。
参考这个情况,怎么能说富裕阶层没钱了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过去,保时捷的价格也下降了不少。
譬如去年底,就有保时捷跌破40万元的消息被媒体曝光。
虽然多方核实后,并没有这么便宜,因为必须加上“杂七杂八的选配”才能成交。
但对比几年前,这个价格也非常逆天了。
说到底,价格也降了,富裕阶层也还有钱,销量暴跌了这么多,肯定不是市场的原因。
归根结底,我觉得是:保时捷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了。
说起来可能有些扎心,但放在今天的汽车市场来看,保时捷的确不太行了。
回想一下,过去的保时捷为什么那么火?
除了品牌加持以外,产品性能、操控感,以及“豪华车”的独特体验,才是它的制胜法宝。
但现在,这些优势还足够明显吗?似乎越来越弱了!
拿小米 SU7来说,这款车一上市,就被频频拿来和保时捷对比。
最初很多人以为,这种对比完全没有意义——毕竟一个是“手机起家的新玩家”,一个是传统豪华品牌的代表。
但当数据摆到眼前时,大家却发现,售价高达百万的保时捷,居然真的输给了小米 SU7。
这绝不是夸张!
譬如小米 SU7 可以做到 2.78 秒的 0-100km/h 加速,超过保时捷 Taycan Turbo 的 2.93 秒。
最高速方面,小米 SU7 支持最高 265km/h,同样超过了保时捷 Taycan Turbo 的 260km/h。
就连刹车制动距离,小米也强过保时捷 Taycan Turbo,真的太扎心了。
可能有人要说保时捷是油车,这么比还不公平。
但问题是,保时捷 Taycan Turbo也是电车啊,还是售价高达156万起的电车。
这么高的价格,却被一辆价格只有它五分之一的小米 SU7吊打,这怎么能不影响保时捷的销量呢?
关键还不只是性能的问题。
论配置、论智能化体验,保时捷的短板更为致命。
先说车机系统。
不少消费者直言,保时捷的车机系统“拉胯”得离谱。
比如,想听音乐只能用Apple Music,其他主流音乐平台全都不支持;
语音助手更是让人抓狂,既无法识别复杂指令和条件搜索,也不支持免唤醒功能,连“智能”二字都沾不上边。
再看UI设计,复杂又过时,操作逻辑还不够直观。
放到现在,简直像10年前的产品,完全无法匹配消费者对豪华车的期待。
更让人失望的是,已经逐渐成为行业标配的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功能,在保时捷这里居然还需要额外选装。
这种“不进反退”的表现,自然会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说到底,很多本该是加分项的配置,现在却成了拖后腿的减分项。
这怎么可能不影响销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困境并不仅限于保时捷的电车,就连燃油车也难逃波及。
要知道,过去人们买保时捷,图的是它卓越的外观设计、出色的操控性能,以及让人心潮澎湃的动力表现。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电车,这些“传统优势”不仅做到了,甚至还更强。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选择保时捷呢?
别说是为了装 x,为了有面子。
诚然,不乏有人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希望让自己有逼格而买保时捷。
但这样人终归只是少数。
说到底,能代表富豪身份的东西多了,为什么非要靠一辆保时捷?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总的来看,保时捷的暴跌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国产车越来越强,进口品牌越来越不思进取,这种情况还会加剧。
甚至某一天,我们一度追捧的品牌,可能会迎来破产或者合并。
不信,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