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有五支作战能力强、武器装备精良的王牌主力部队,分别是新1军、新6军、第5军、74军(师)以及第18军(排名不分前后)。
这五支部队,都曾给我军造成过不小的麻烦。
而在五大主力之外,国军也不乏有能战之军,那么,在国军诸多部队中,哪一支能紧随五大主力之后呢?我们结合战绩来对比一二。
一、地方派系:35军、第7军
国军部队有个特点,那就是派系多。
从大的方面讲,国军主要分为中央军系和地方派系,而中央军系里,又有诸如土木系、黄埔系之分,至于地方派系,那就更多了。
中央军系暂且不说,先来说说地方派系。
国军的地方派系部队,经过了军阀混战时期和抗战时期后,依旧在战场上活跃还有不少,但能被我军视为劲敌的却不多。
这其中,主要是以傅作义的晋绥军、白崇禧的桂军,以及西北的马家军为主。
不过,这几支军队的战力参差不齐,相对来说,西北马家军略弱,而较为能打的,那就是傅作义的部队和白崇禧的桂系了。
以傅作义的部队为例,其35军是比较强的,该军的首任军长便是傅作义,所以算是其起家的部队。
而在具体战役中,35军先后数次与我华北部队交手而不落下风。
大同集宁之战,本身在第一阶段我军几乎攻下大同,结果傅作义亲率35军长途奔袭,最终,不仅大同没能打下来,连带着集宁也由此失守。
之后,在张家口战役中,傅作义故技重施,率35军前去偷袭张家口,而为了为了保存实力,华北我军最终只能先行撤离。
正是这几场战役,导致华北我军一度陷入困境,一直到朱老总前去才缓解了局面。
而通过这几场战役就不难看出,35军在作战中,有着很深的“傅作义风格”,也就是心思缜密,却又胆大包天,尤为擅长长途奔袭。
不过,35军虽强,但也是建立在一定前提下的。
进入解放战争之后,我晋察冀解放区经历了大规模的整编,部队也因此调整甚多,因此在整体战力方面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与我其他几个野战军对比,相对还是略弱一些的。
正因如此,傅作义部以及其35军才会占到便宜。
假如傅作义部对上的不是华北我军,而是三野、四野乃至一野、二野,那结果必然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别的不说,在朱老总亲临华北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之后,35军就被华北我军牢牢拿捏,并最终被全歼。
这还是华北军区部队,若是四野出手,35军更是毫无翻身之力。
所以,35军也就是前期打的还行,后期实属拉胯,也就是没有对上彭、林、刘、粟,但凡对上这几位任意一个,35军根本不够看。
而国军另一支所谓的劲旅,也就是桂系的第七军,情况与35军差不多。
7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果较好的就是打泗县一战,此战7军据守泗县城,陈老总则派出六个团作为主攻力量,但因7军据城固守,因此山野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歼敌目的。
而在战后,陈老总因为此战也做了深刻检讨。
不过严格来讲,泗县战斗中山野的失利,也并不在于7军有多么强悍,而是由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在发动总攻当晚,山野8师已经攻入城内,这个时候是有机会扩大战果的,但问题就在于,由于当时连日大雨,导致火炮未能及时跟上,同时炸药也因受潮而失效,这就让8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同样是因为大雨,山野其他方向的部队遭洪水阻隔,也未能按时抵达泗县。
诸多因素的交叠,让山野先头部队即便已经攻入城内,却因为后援不济,未能及时且迅速的扩张战果。
而除了泗县战斗之外,7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平平,像一度被人大书特书的青树坪之战,其实细究下来,7军属实一般。
青树坪之战,7军动用三个师的兵力,包围孤军深入的四野13兵团49军146师,并且还是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却激战两天,都没能吃掉146师,而146师这边,损失则十分有限。
因此,7军的战斗力,至少在解放战争时期十分一般,只不过国军其他部队拉胯的多,这才让7军显得略微出色。
但要是排国军第六大主力,那么7军也好,35军也罢,还不够资格。
二、中央军系:83师、66师
说完国军地方部队,我们再来说说国军中央军。
中央军,是国军的嫡系部队,训练足、装备好是其特色,也正因如此,还是存在有战力强悍的,抛开五大主力不说,这其中,整编83师尤为特殊。
整编83师,即原国军100军,为什么说这支部队比较特殊呢?很简单,这支部队,是与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军(师)并称“孪生双子”的部队。
并且,该部队的建立者,正是将74军打出威名的王耀武。
100军成立于1938年,也就是74军刚成立一年之后,由王耀武牵头组建而成,1942年,王耀武一手培养出来的三大猛将之一的施中诚任该军军长。
自此之后,该军彻底进入王耀武派系,并长期与74军配合作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国军整编83师,而当时担任该师师长的,正是曾任74军51师师长的李天霞。
所以说,83师可以说是74师的一个原汁原味的翻版。
由于是王耀武的嫡系部队,因此该师在武器装备,也就略微逊色于74师,但与傅作义部和白崇禧部相比,则要强出一大截。
以炮为例,该师整编后仅各种炮类武器就有100多门,其他美械装备数量同样十分可观。
武器好只是一方面,该师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1947年7月的宣泰(宣家堡、泰兴)战斗,即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第一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军与整编83师第19旅56团短兵相接,一番苦战之后在付出不小伤亡后,才将该团大部歼灭。
而此战83师的失利,更多的原因集中在李天霞的狂妄问题上,但在此战之后他就极为谨慎了。
也正是因为他变得谨慎,所以导致了74师被困孟良崮时他磨磨蹭蹭不肯施以援手,最终眼睁睁看着74师覆灭。
可以说,83师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李天霞给耽误了,坐拥74师的传承,又有大批74军出身的军官,却没能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确实是不应该的。
不过,就其部队素质和装备方面去衡量,83师还是有资格争一争国军“第六大主力”的。
除83师外,国军中央军系还有一支部队也不容小觑,该部正是在鲁西南战役中以一对三的整编66师。
当时的情况是,国军方面出动了整编66师、32师以及70师,结果,32师被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和两个地方独立团打垮,72师则被1纵击溃。
这么一来,就只剩下66师了,而在之后,6纵连同1纵以及2纵,三个纵队集中向整编66师发起猛攻,但打了两天,因整编66师反击猛烈,以及其防守得当,一直打了足足两天,却进展甚微。
从当年的7月15日,一直打到28日,整编66师方才覆灭。
因此,若论具体战绩的话,整编66师的表现,要比李天霞的83师更有资格成为国军“第六大主力”。
不过,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3师和66师的表现,可能会有人觉得很一般,比他们强的国军部队有的是,比如东北战场的52军。
52军确实也算是国军的一支精锐,抗战时期表现的极为顽强,但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该军在新开岭一战,其核心第25师就被东野全歼,在此之后,就基本失去了战力,不是在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
所以综合来看,整编66师在国军五大主力之外,还是比较强的。
三、粟裕的看法
针对国军的部队,粟大将也曾有过自己的看法,而从他的看法里,我们大致就能看出,国军部队除五大主力之外,谁才是最强的。
粟大将晚年时曾说过,他一生中最难的时刻之一,就是碾庄围歼黄百韬的期间。
而熟悉军史的都知道,在得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被击毙之后,粟裕因一直操劳过度,立当即就晕了过去。
之所以会操劳过度,实在是打黄百韬打的心力交瘁。
碾庄战役,从开打到结束,整整打了16天,而济南战役打了9天,孟良崮则只有3天,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黄百韬有多么难缠。
而在碾庄战役之前,黄百韬就已经与华野多次交手,其中不仅不落下风,还曾让华野纵队吃过大亏。
包括救援张灵甫,也是黄百韬的25军最积极。
粟大将曾评价25军,说其是“徐州系统里中等偏上”,意思不是最精锐的,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指实际战斗力,而是指装备。
当时国军的“徐州系统”,不乏有美械部队,而相比之下,黄百韬的25军武器和装备要差不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25军不是嫡系呢?
但就是这个“杂牌军”,却给华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并在碾庄战役中令华野伤亡大大增加,因此,黄百韬的能力,以及25军的战力可见一斑。
但也正因不是嫡系,所以其战绩和能力遭到了国军嫡系将领的眼红,这些人的不配合,最终导致了黄百韬兵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