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不得不不知疲倦的混迹在喧闹的人群中。
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渐渐地,我们就会想要逃离那些喧嚣和热闹。
累了,厌倦了这一切,只想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静静的生活,过着安静的生活。
有一位哲人曾说,“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超过四个星期整整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
当你喜欢独来独往,没有电话,没有聚会,说明你活成了这三种状态。
01、看穿了表演,看透了伪装,不想再看他人演戏。
建刚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国企单位工作。
他不仅专业水平过硬,而且为人处世地道靠谱,所以,深受领导的欣赏和重视。
在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相处上,热情、大方、融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
曾经有个同事,因为生病住院没有钱医治,他帮忙垫付了医药费,还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医院照顾他。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同事却在日后为了利益深深的伤害了他。
虽然他一直非常努力的工作,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升职加薪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曾经赏识他的领导除了安抚和画大饼之外,就是表现出一副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姿态。
渐渐的,他就看穿了人与人之间的表演,看透了人与人之间的伪装。
他不再把自己的人生押在他人身上,而是学会了往后退,在单位里不再与人热情大方、掏心掏肺,而是学会了拒绝。
他拒绝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拒绝不属于自己职责的事情,拒绝了一切无效社交。
渐渐地,他就成了那个没有电话,没有朋友,没有饭局的人。
但是,他的工作更高效了,生活更清静了,专业能力更精进了,为人处世更霸道了,没几年就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只有两种,要么享受孤独,要么沦入世俗。
凡是人群扎堆聚集,主要话题无外乎三个,拐弯抹角炫耀自己,添油加醋贬低别人,相互窥探,搬弄是非。”
现实生活中,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真的区分不了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假意,看透了太多虚伪的面具,只想真实的过好自己的一生,朋友如是,家人如是。
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进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
世间纷扰,我们演绎着人生大戏,心却向往浪漫真谛。聪明人,在人际交往中,看穿了你的戏码,却不揭穿,静观你演,悄悄远离,默默蓄力,偷偷拔尖。
02、悟透了人性,不想再在人情世故中消耗自己。
人到中年的松伟,生活里除了家人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朋友了。
在他的通讯录中除了家人的电话之外,没有其他的人。
他在工作中需要联系的人,都在另一部手机上,只有在工作日的时候,才会刻意关注。
以前的时候,他的手机通讯录中上千人,每天都会有各种电话和信息,连周末休息的时候,都无法专心陪伴孩子。
他总是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电话叫走到外面去参加一些应酬,或者被一些电话占用着,一打电话就是半个小时以上。
其实,那些电话和人,并没有多么的重要,也不是必须要去应酬的,只是在他的生活里,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
在他的认知里,要想混社会就要多应酬,多维系关系,多结交人脉,多结识朋友。
然而,当他身处低谷深陷泥潭的时候,到处求告却无门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都是虚伪的关系。
当他落魄一次之后,就彻底看清了人性,再也不想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人情世故中消耗自己了。
刘震云曾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
他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悲哀,即自己视为朋友的人可能并不如此看待自己。同时,当自己陷入困境时,能真正依靠的朋友数量也是判断友情真假的标准之一。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看到一个真相:借钱的时候会发现朋友挺少的,想要托管一件事的时候,发现朋友更少了。
人性就像一张纸,看似干净纯白,其实上面沾满了各种污渍和瑕疵。
犹如刘震云说:“成大事的人,都是半人半兽,如果你忘了人是动物,你就永远无法了解人性,也永远无法理解历史。”
当一个人经历的多了,也就看透了人性,一切都会变得无所谓,就会变得沉默,学会了不动声色,懂得了保护自己的能量,拒绝被消耗。
03、看透了人生,专注于提升自己。
山海在成功之前,曾经乞求一位亲戚带着自己去参加一个高档的聚会。
在那个聚会上,有很多他所从事的行业的大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所以,他希望自己可以借用亲戚的关系,得到那些大佬们的赏识,与其产生交集,合作一二,让自己的事业更快地走上正轨。
然而,当亲戚把他带到那里以后,虽然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得以加上了微信,得到了电话等联系方式,但是过后,他再去联系对方,或者亲自登门拜访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根本不记得他是谁。
有很多人连见都不见他,有很多人即使见了他,也是对他一番羞辱和轻视,根本不可能有合作。
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他渐渐就明白了,在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你认识再多的人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人人看的是你的价值,而不是你这个人。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花费时间和金钱,到处去结交人脉,卑微地要联系方式,乞求合作,而是静下心来专注提升自身价值,打磨产品质量,直到有一天他取得了成功。
当他取得成功以后,有了名气和地位,还是同样的聚会,曾经那些无视他的人都来结交他,就像之前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因为,他们在他那里看到了价值。
作家王世民在《思维力》里写道:
“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你的价值,最终决定着你在别人眼里的位置,决定着别人对你的态度。
你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深度和契合度。你若盛开,圈子自来:修炼自我,遇见更好的圈层。
你没价值,混再牛的圈子也没用,人脉的强大,要建立在个人强大的基础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处理关系,有了价值,有了能力,一切关系都会很顺畅,如果不顺畅,是因为价值和本事还不够。
作家连岳说过一句话:“不要担心没有人脉,要担心自己没有成长。”
看不到日出,可以看夕阳。赏不到春花,那就赏秋月。
独处,是我一个人的狂欢,是心灵的安静,也是自由的绽放。尝试独自行走,努力变得强大,强大到无人能敌。
周国平曾说过独处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惶惶不安,想要逃离;第二境界,是能够平静地面对孤独,专注做事和思考;最高的境界,是在独处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没有朋友,没有电话,没有应酬,不是你不够好,而是恰恰说明你活明白了,学会了独处,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叔本华说:“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愿你历圆滑, 仍保天真, 不染世故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