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故事,全部是真实发生过的。
2015年,还是实习记者的日本女孩伊藤诗织,想要寻求TBS电视台驻华盛顿分局的实习机会,她联系到了时任首席新闻官的山口敬之。
对方爽快表示职位还有空缺,并约见她晚上详谈。
谁都没想到,山口当晚在酒中下了迷药,随后把神志不清的诗织带去酒店,并实施了强奸。
酒店的监控拍下了两人入住时的画面,诗织明显脚步踉跄,必须由人搀扶。
等诗织在酒店房间里清醒过来时,她发现身上竟然压着秃头油腻的山口,他十分满意地表示,自己“通过了考核”,恐惧和屈辱让她迅速逃离了那个房间。
几天后,诗织选择报警,但由于错过了第一时间留证的窗口期,她只能提交一部分DNA证据。
然而之后的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为了争取真相和正义,她花了长达四年的时间——《黑箱日记》。
2018年,BBC推出过一部纪录片《日本之耻》,讲的就是伊藤诗织的这段遭遇,而今天聊的这部《黑箱日记》更加特殊,因为它的导演和主角,是迷奸事件核心的受害者伊藤诗织本人。
片中既有来自导演的客观视角,也有主角的第一人称叙述,记者和受害者的身份重合,让这部纪录片注定成为影史中特别的一笔。
影片获得了圣诞斯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奖项的提名,目前在豆瓣保持9.3分的超高评价。
事件中诗织指控的山口敬之,是日本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他不仅是TBS电视台驻华盛顿首席新闻官,而且还是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的传记作者,两人私交甚好。
正因如此,诗织在报警后听到最多的话,便是劝说她放弃诉讼。
尽管警方受理了诗织的报警,收集了相关证据,甚至申请好了逮捕令,但是在实施逮捕的前一刻,一通电话叫停了逮捕行动。
不逮捕、不审判,面对这样一个几乎能只手遮天的强奸犯,诗织并没有退缩。
2017年,她决定向大众公开自己的遭遇。
值得一提的是,伊藤诗织是日本第一位向大众公开身份的女性性侵受害者,这在大肆消费性、却又闭口不谈性的日本,无疑掀起了一阵巨浪。
01 二次伤害
从那之后,伊藤诗织开始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
坊间流传起一阵“荡妇羞辱”,有的指责她不过是为了工作出卖身体,有的笃定她是情人反目成仇,伺机报复。她的一举一动都被过度解读,甚至不得不搬出原来的公寓躲避镜头。
而在这些路人的议论中,最让诗织难过的是很多都来自女同胞,她们指责她不检点,被强奸都是她自己的错。
还有女性议员公开表示,事件中的山口敬之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从这些与事件毫不相关的人们的言论可以看出,日本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训已经深入骨髓,扭曲到一部分女性踩着其他女性的肩膀,去协助男性物化女性,压迫女性。
这种强奸之后的二次伤害,其实从诗织报警那天就开始了。
日本的强奸案取证,有一个十分不人道的环节,就是要求受害者利用等比例的假人,还原被侵害的过程,诗织当时就是被假人压着,被警察拍照、追问:是不是这个姿势?是不是那个姿势?
这毫无疑问是对受害者的再次伤害,也让伸张正义这件事在日本变得异常诡异。
更加诡异的是,诗织与侦办案件的警探沟通时,希望对方能够答应公开真实身份,没想到对方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如果你嫁给我,我就答应。
警探半开玩笑的语气让诗织愣在原地,她随即用假笑掩饰。
这段对话让每个观众都倒吸一口凉气——似乎没人在乎诗织这个受害者,只把她当成了利用的工具。
日本社会这种媚男厌女的氛围,让实施性侵的山口敬之有恃无恐,他毫不在意诗织的公开表态,甚至通过镜头,多次表示一切都是诗织的自愿行为。
02 腐朽的法律
在纪录片《日本之耻》里,诗织曾描述到一个细节,那晚她发现自己正在遭受山口的侵犯时,立刻用日语阻止他,但她很快就意识到,这反而让山口更加兴奋,于是立刻用英语咒骂他,这才勉强终止了侵犯。
这个细节其实就能暴露出,日本社会的男性和女性,都在被一种错误的“性同意”观念洗脑。
在全球都在如火如荼地响应Metoo运动的时代,日本还在延续“No means yes”的荒诞规则,成为这场运动的漏网之鱼。
道德层面如此,法律层面更是如此。
有一个冷知识——伊藤诗织遭遇性侵的当年,日本关于“强奸罪”的法律定义,仍停留在1907年。
这条一个多世纪都没有修订的法律规定大致是这样的:
受害者在受到陌生人攻击,并且在反击过程中受伤,才能被算作强奸,如果受害者有醉酒的情形,则不算强奸。
这就意味着,在当时的日本,熟人之间的性侵不叫强奸,酒后迷奸也不叫强奸,受害者没有反抗并受伤的,同样不叫强奸。
腐朽的法律成为强奸犯的另一个保护伞,在诗织报警后的第二年,日本检方以证据不足为由,决定对山口敬之不予起诉。
接下来,诗织只能选择民事诉讼,同时,她决定把自己的这段遭遇写成书出版。
她为自己的书取名为《黑箱日记》,以此表明对于日本司法制度的质疑。
诗织甚至写好了遗书:如果有人发现我自杀,一定要去调查真相,因为我绝不会自杀。
03 艰难的胜利
诗织的民事诉讼漫长且艰难,最困难的是她当时错过了取证的窗口期,只能依靠监控、目击者,去证明自己当时是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被山口拖进了酒店。
幸运的是,那晚为他们开车门的酒店礼宾人员,决定站出来为诗织作证,并且爽快地答应可以公开指证。
对方的话语击中了诗织最脆弱的地方,她拿着电话哽咽哭泣,挂掉电话后更是掩面啜泣。
她感觉自己这几年的坚持,终于等到了一位重要的正义的伙伴。
这一幕是片中少有的情绪崩溃时刻,大部分时间里,观众看到的是诗织作为记者的一面,她沉着冷静、客观诚实,对真相有着不懈的追逐动力。
直到她情绪崩溃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才能反应过来,原来她一直都是事件的核心人物,她的职业素养只能让她暂时从痛苦的记忆中解脱出来,但永远无法弥补她遭受过的伤害。
2019年12月18日,日本东京法院宣判诗织胜诉,拿着“胜诉”海报的她,此刻已经30岁。
在大家一同庆祝这场胜利的同时,人群之外传来异样的指责声音,对她大肆痛骂——你从别人的不幸中赚取好处!你怎么敢啊!跟个偶像明星似的!
镜头里的诗织和镜头外的我们都明白,她是揭露“日本之耻”的第一人,但这场旅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场胜利之后,日本将强奸罪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是日本刑法110年来的首次大修,加大了对性犯罪的惩处力度,降低了受害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增加了针对家庭内部性犯罪的新罪名。
但这场进步的同时,荒诞的一幕还在日本上演——
当时一通电话叫停逮捕行动的人,成为了日本警察厅长官;山口敬之依旧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没有犯罪;安倍晋三在选举活动中遭遇枪击身亡,而山口敬之是第一个报道死讯的人。
荒诞虽继续上演,但日本已经注定甩不掉这个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