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No.210


谈《王子复仇记》

金 庸

好几天前就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他说:“我以前曾看过一遍,这次重映准备再去看一遍。希望你像谈《恺撒大帝》那样,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下。”但这部旧片重映,映期不多,我不能花太多的篇幅来详谈,而更重要的是,我所知有限,实在没有资格来解释莎翁这部伟大的作品。俄国的大思想家赫尔岑说:“要了解歌德和莎士比亚,你必须把你所有的才能都发挥出来,你必须熟悉生活,有过惨痛的经历,并且体会过浮士德、哈姆莱特、奥赛罗的痛苦。”了解都不能,哪里还谈得上解释?就像和一位朋友聊天那样,我在这里把我所想到的随便说一些吧。

登峰造极之作

一般认为,《哈姆莱特》(即电影《王子复仇记》所根据的原作)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在自古以来的全世界文学著作中,它与歌德的《浮士德》并占登峰造极的最荣誉地位。正因为它博大精深,所以也极难了解。小泉八云叙述他阅读这部戏剧的经验说,他从小就能整段整段地背诵《哈姆莱特》,但数十年后每读一次总发现新的意义。他叫学生每隔十年读一次莎士比亚,因为一个人人生经验越丰富,就愈能懂得莎士比亚的伟大。


1948年英国电影《哈姆雷特

《哈姆莱特》中的许多句子,有许多早已成为我们的口头语,例如“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那就是哈姆莱特责备他母亲改嫁的名句(准确的译法应该是“水性杨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但在我国不知怎样一向沿袭误译为“弱者”);又如《红粉忠魂未了情》的原名From Here to Eternity(从此处到永恒),是《哈姆莱特》中的句子;像“活着呢还是不活,这是问题”的独白,许多学生都是会背诵的。然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几百年来许许多多人写文章讨论阐述,却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俄国的大批评家伯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说明莎士比亚每一个剧本中的优点,你就非得写一大本书不可,并且即使写成了,还是不能表达你想表达的百分之一,还是不能表达剧本的内容的百万分之一。”

戏剧中的冲突

近一两年来,苏联电影戏剧界关于戏剧中的所谓“无冲突论”曾有十分热闹的论争,因为对这问题发生了兴趣,我曾根据英国布莱特雷教授的分析,把《哈姆莱特》中的大小冲突,一条条地列举出来。这部戏(影片与戏剧原作的结局是一样的)开始是出现了鬼魂叫哈姆莱特复仇,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提起了,大家注意到这个基本冲突:王子的复仇是否能够成功?

假使我们把趋向于复仇成功的事件称为A,趋向于失败的事件称为B,那么我们看到这戏中A与B在不断地反复冲突:哈姆莱特假装因恋上奥菲丽亚而发疯,波罗尼斯马上就相信了,还是A。下一场是国王对哈姆莱特的精神失常极为怀疑,不相信波罗尼斯的解释,那是B。王子胜过了派来侦查他秘密的两个人,计划演戏(A);他想到了自杀而作的独白,他对奥菲丽亚说的话被人听见了,国王决定送他到英国去(B);演戏大成功,拆穿了国王的秘密(A);王子在国王祈祷时没有杀死他,后来误杀波罗尼斯,使国王有充分借口来放逐他(B)……一直到戏完为止,这样互相激荡的事件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成功,失败,成功,失败……这两种因素激烈地冲突,直到悲剧的顶点。

哈姆莱特的性格

有人问:哈姆莱特为什么不爽爽快快地杀死国王替他父亲复仇?那么他自己就可做丹麦国王而与奥菲丽亚结婚了。这部戏里死了八个人,似乎是毫无必要的。这原因,完全在于哈姆莱特的性格。对这部作品后世所以有这许多不同的意见,基本上也是因为对哈姆莱特性格的理解不同所致。


1948年英国电影《哈姆雷特》

有些人的说法十分荒唐:一位学者说,哈姆莱特是个扮成王子的女子,“她”爱着霍拉旭,所以对奥菲丽亚这样凶;又有一派的人说,哈姆莱特觊觎王位,那个鬼魂是他叫人假扮的。这些荒唐的说法不谈,比较正式的意见有下列这几种:一、外界的困难使哈姆莱特没法达到目的,以致发疯;二、他的主要困难产生于他的内心,他的良心与道德观使他失败;三、他志大才疏,用歌德的比拟来说,好像一棵橡树在一只宝贵的瓶里生长,终于把瓶胀裂;四、他想得太多,行动太少,毛病在于优柔寡断,舒莱格尔和柯尔立治都是这种说法的主张者,屠格涅夫和伯林斯基也大致同意这种说法;五、由于他性格中忧郁的特性,那是布莱特雷教授的主张。

悲天悯人的先进人物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同意英国戏剧家哈莱·葛兰维帕克、苏联学者莫洛佐夫等人的解释。他们认为,莎士比亚的时代中充满了苦难和不合理,莎氏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热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眼见周围的虚伪和卑劣,幻想着公正的社会关系,同时又深深为自己无力实现这幻想而苦恼,而焦虑不安,而厌恨自己。他热爱人,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主宰”。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人是那么不幸,于是悲天悯人的哈姆莱特体会到了最深刻的痛苦,就如剧中所说,他是“那广大世界中先知的灵魂,梦想着将来的事物”。


1948年英国电影《哈姆雷特》,劳伦斯·奥利弗扮演哈姆雷特

在英国戏剧界,劳伦斯·奥利弗与尊吉格德(在《恺撒大帝》中饰凯修斯)是演哈姆莱特的双璧。在香港可以买到尊吉格德全套哈姆莱特的唱片,读者们如有兴趣,可去买来与影片中劳伦斯·奥利弗念词的风格比较一下。在我自己,我比较喜欢尊吉格德,我觉得他的话中感情更为丰富深刻,吐露了一个更广大的灵魂的痛苦。

1954年9月10日


作家出版社倾力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金庸散文》

金庸 著

作家出版社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景宜:边疆大地抒情诗人——王蒙

送别琼瑶:故事里火花燃烧爱也依旧

新书推荐 | 《影响中国的古代科学巨匠》:小说有奇趣,巨匠是真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