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流来势汹汹
各大医院发热门诊人头攒动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
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
其中 99% 以上为甲流
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供不应求
还有别的法子能压制疾病吗?
我院中医科主任林景琳主任医师
邀请大家来看看中医治病法宝
揭开甲流 “神秘面纱”
量体裁衣精准打击
甲流属于 “疫病” 范畴,多因外感疫疠之气所致。当人体正气不足,无法抵御外邪时,疫疠之气就会乘虚而入,侵袭人体。甲流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变化、起居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的正气虚弱密切相关。
林景琳表示,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将甲流分为多种证型,再针对性地用药,事半功倍。
风热犯卫证
甲流初期较为常见,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或尚未发热,咽干咽痛,轻咳少痰,无汗,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此时应疏风清热,常用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生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此外,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也有类似功效,适合轻症患者居家备用。
热毒袭肺证
随着病情发展,若疫毒化热入里,转为热毒袭肺证,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频繁,痰黄黏稠,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剧烈,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疗应以清肺解毒为主,麻杏石甘汤加减常为首选。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热泻火,杏仁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共奏清肺热、平喘咳之功。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有助于缓解高热、咳嗽等症状,临床应用广泛,深受患者认可。
风寒夹湿证
部分患者因外感风寒之邪,兼夹湿邪,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肢体酸痛困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多,痰质清稀色白,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或浮紧。对此,治法为解表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是经典方剂。
方中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厚朴、大腹皮行气除满,桔梗宣肺利膈,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制剂,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尤其是对于伴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疗效确切。
寒火交杂证
当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咽痛、干咳等一系列症状时,此为心火受邪的外在提示。
黄连茯苓汤堪称良方,其疗效显著,仿若桴鼓相应。方中黄连能升能降,寒能胜热,主要用于平上下之热;黄芩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热,以泄其内外之邪;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子色黑,功达水源;茯苓、半夏通利阳明;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土御水,使水不上凌于心,而心自安;麦冬养液保金,与车前子合用可已湿痹,具有导水之功能。远志为苦辛之品,养心安神。
诸药相互配伍,寒温并济,恰能对治当下寒火交织的病症,驱散邪气,促使机体恢复平和之态。
除了服药,中医外治也有效
林景琳指出,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甲流的治疗中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加快康复进程。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选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功效的中药,研成细末,用醋或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有效缓解发热、咽痛等症状。穴位贴敷操作简便,无痛苦,尤其适合儿童及惧怕打针吃药的患者。
中药药浴能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起到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如艾叶、荆芥、防风、柴胡等,煎煮后加入温水中,让患者浸泡,有助于缓解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不过,药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日常预防,增强 “正气”
中医讲究“治未病”,可通过日常的调养,增强人体的正气,让邪气难以入侵。
避风寒,风邪夹杂着寒邪,最易侵袭人体。出门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
慎起居也很关键,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养足精气神。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顺应自然的昼夜节律,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饮食上,要遵循“省酸增甘”的原则。早春肝气旺盛时,适当少吃酸味食物,如山楂、醋等,以免肝气过旺克脾土;多吃些甘味食物,如山药、红枣、小米等,能健脾养胃,培补后天之本,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此外,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本文指导专家
中医科林景琳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会员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工作,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
出诊时间:周一、二 、四全天,周五上午
感谢王冬盈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