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
其中,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更是以其突发性和高致死率令人闻之色变,其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希望本文可以提高公众对这一潜在健康威胁的认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一、心梗的基础知识
心梗,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完全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严重的急性缺血,引起这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通俗地说,冠状动脉就像庄稼地里的水管,而心肌则是庄稼地里的树苗。
如果水管堵塞,树苗就会因缺水而枯萎坏死,心肌细胞也会因缺血而死亡。
二、心梗的预警信号
1.胸痛: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压榨性、紧缩性或烧灼感的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2.呼吸困难:由于心肌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或躺下时加重。
3.出汗、恶心、呕吐:心梗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大量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疲劳、无力:心肌缺血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极度疲劳和无力。
5.其他症状:包括心悸、头晕、晕厥、意识丧失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的先兆症状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因人而异。
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可能会有不典型的表现。因此,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特别是在既往有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及时就医尤为重要。
三、科学应对心梗
“两个120”为心梗救治黄金准则,即发病速拨120急救送医、把握120分钟救治时间窗。
心梗救治是与时间极限竞速的生死较量,心肌缺血每分每秒都在推动心肌细胞向坏死深渊迈进。
早一秒开通血管恢复血供,就多一分挽救心肌、减损心脏功能的希望。
以下是心梗发作时的科学应对方法。
1.拨打120: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症状和所在位置。打完急救电话后,耐心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切勿自行驾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持安静、停止活动: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躺下,保持绝对休息。
3.深呼吸:如备有氧气,可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通畅。
4.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远程指导或急救人员的现场评估下合理使用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一系列紧急治疗措施,如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等,以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记住,心梗的治疗效果与送医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接受治疗,心肌损伤越小,生存率也越高。
四、预防心梗的策略
预防心梗,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监测并控制这些指标在理想范围内。
2.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吸烟会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利影响。
3.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预防心梗至关重要。患者应多吃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控制适量的盐分和糖分摄入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4.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梗风险。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心梗等不良反应。
5.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心梗同样重要。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利影响,从而增加心梗的风险。
6.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此外,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建立一键呼叫紧急联系人的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在无力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梗,这一生命的潜在威胁,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积极预防。通过了解心梗的成因、症状、应对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共同守护心脏健康,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 何晓兰
编辑:唐蔚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