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洞,大家第一个会想到霍金,的确,霍金教授研究黑洞研究得比较多,在上面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高。
但是,黑洞并不是霍金第一个发现的,它源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在当时都是一种假设,没有实验作为支撑,但是这不妨碍科学家们研究相对论。
一位叫做卡尔·史瓦西天文物理学家,在爱因斯坦论文发表后的第二年,开始研究爱因斯坦的引力场。
史瓦西认为,只要进入这个范围,那么无论是什么物质都会被吸进去
后来的天文物理学家不断地完善这一假设,得到了一个天体的假想,它的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大到离谱,密度也非常大。
由于光也无法从这个范围内逃出去,理论上这个天体是不发光的,所以是一片漆黑,被命名为“黑洞”。
黑洞这个名字其实也算是比较符合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它的中心位置基本上就呈现为黑色,但是如果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它的周围其实是红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被称为黑洞的天体都要远比我们知道的恒星和行星巨大得多,这样的形态和性质使得它们拥有了超高的时空曲率。
尽管体积也不大,但是却能将周围的时空走向彻底改变,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区域,但是一般的设备和成像技术是很难观测到的。
因为黑洞的附近都是没有光的,任何一点光线经过这里都会被吸入最核心的区域,无法照亮它的周围,某种意义上来说,黑洞就像宇宙诞生之初的奇点一样,致密且高压,只是没有发生爆炸而已。
科学家通过测量黑洞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如吸积盘、喷流现象等,间接观测或推测黑洞的存在。物质在被吞噬时,会沿螺旋状轨道靠近并落入中心的黑洞,从而在黑洞周围形成圆盘状的吸积盘。在黑洞的引力下,吸积盘内物质落入黑洞的速度极快,物质之间的摩擦使它被加热至数十亿度的高温,从而发出辐射。后来,越来越多黑洞被人们观测到,也证明了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