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发布《本市乡村全面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操作指引》,旨在为基层法治建设打造一支“生力军”。在崇明区三星镇,就有这样一名“法治带头人”,他深入乡村,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有纠纷,找宜章”成为了当地群众约定俗成的习惯。他就是“法治带头人”范宜章,一位法治乡村的建设者,一位三星镇老百姓信赖的“金牌调解员”。


范宜章(右一)和村民谈心

余热献基层,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

1978年12月范宜章参军入伍,曾服役于上海武警总队第四支队松江中队。5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从一位有志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范宜章常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让我学到很多、成长更多。”退役后,范宜章担任崇明区人民法院庙镇法庭四级高级法官,倾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退休后的他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怀着为家乡人民献余热的热忱之心,踏上了新的征程。


2021年,范宜章主动找到三星镇纯阳村村委会,希望发挥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投身于人民调解的工作中。在三星镇司法所的统筹推进下,宜章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为一体,为村民架起了一座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桥梁。

范宜章总是准时出现在工作室内,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村民答疑解惑。他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乡村治理中,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中了解他们的诉求,推动乡村事务共议、共治、共享,提高了乡村的法治化治理水平。从庄严的法庭走到了质朴的田间,这不仅是对范宜章职业生涯的延续,更是对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坚守。


范宜章(右上角)向镇、村工作人员和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倾力解纷争,助力乡村振兴根基稳

农村矛盾复杂多样,从邻里口角到劳动争议,从家庭矛盾到界址纠纷,即使是琐碎的小事,每一细枝末节,无不牵动着乡村和谐稳定的根基。范宜章在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时,始终秉持着“三心”原则:耐心听取群众陈情诉求、用心查清争议来龙去脉、恒心化解矛盾纠纷,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当事人既感受到公平公正,也感受到调解的温暖与关怀。

范宜章所调解的案件中,也不乏一些集体性的重大疑难纠纷。比如2023年3月,三星镇司法所受理一起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21名农民工因未拿到离职补偿款与用工单位发生矛盾。范宜章带领调解团队上门送调,与企业方及农民工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沟通,最终帮助21名农民工顺利获取266万元离职经济补偿款,协助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圆满完成退工事宜,既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在源头上遏制了一起群体性退工事件造成的社会面影响。


范宜章在村委会活动室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范宜章入户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普法润民心,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范宜章秉持着“有案办案,无案送法”的理念,在调解工作之余,致力于将法治思想传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他通过宣讲、拉家常,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在每一次的交流中,范宜章都会精心挑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热点话题以及社会治理重难点等相关法律内容,向群众进行宣传解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村民们了解到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条文,而是实实在在地保护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让法治思想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发了村民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范宜章(右上角)交流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的经验

范宜章作为法治带头人,带领其团队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91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82件,为乡村的和谐安宁筑起了坚实的基石。因其在调解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范宜章获评2024年上海市优秀调解员。

范宜章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以行动为笔、以汗水为墨,谱写着法治乡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资料:三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陆海华

给我点赞和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