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支由《纽约时报》记者福尔曼等多名欧美记者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延安,开始了他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探访。
记者们在延安考察了几周后,纷纷要求到前线去亲眼看一看八路军和日军的战斗。
八路军的将领们讨论决定,送福尔曼等人前往晋察冀军区八分区,然后再去其他根据地。
原因是:首先八分区是到其他敌后根据地的必经之路;其次那里每天都在作战。
八分区位于山西东北部。
在那里日军沿着八分区边界修了一条公路,在周围建了大量据点,目的是封锁八分区根据地。
原来的计划是,在夜间悄悄穿过两座日军据点之间的公路,进入根据地。
福尔曼觉得很刺激,事先脑补了这次行动。
他想象着,他们会在深夜悄悄接近公路,一个先头兵先探路,然后向后面的人打出安全手势。再然后他们在胆战心惊中爬过公路,期间随时可能挨上一串机枪子弹。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
八分区的八路军接到的命令是,“绝对确保盟军记者安全通过封锁线”。
八分区司令员对命令有着自己的理解:把那个两个据点打下来,不就是对过路行动最好的保障吗?
八分区司令员是王长江,他出身保定军校,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获得过国军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但最终他选择了跟随共产党,1955年受衔为大校。
他认为打下日军据点最安全,于是他就打了,然后确实打了下来。
福尔曼描述,第二天黎明他们经过两个据点时,敌人的炮楼还在燃烧。
那么,八路军究竟怎样拿下据点的呢?
对于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来说,攻打日军坚固的碉堡据点有自己的套路。
第一招,就是用火炮。
可是八路军的平射火炮数量少,炮弹更少。后来八路军研究出将迫击炮放平了打平射的招儿,用火炮攻击日军据点。
第二招,采用爆破,特别是坑道爆破。
进入八分区后第三天,福尔曼等记者们参加了攻打娄烦镇的战斗,八路军挖掘了两条坑道,在据点下方放置炸药包。
福尔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把他们炸上了天。”
不过,那次攻打穿越公路的据点时,由于战斗组织得比较仓促,八路军没有时间挖坑道,也没有携带珍贵的火炮,所以这两板斧都无法使用。
第三招,架云梯强攻。
云梯可以跨越壕沟和铁丝网,也可以直接搭在日军据点上登墙攻击。
当然,这种强攻牺牲是挺大的。不过,那次攻击据点的牺牲并不是特别大。
根据福尔曼采访得知,由于兵员捉襟见肘,八分区的日军在1944年初已经把部分据点交给了伪军据守。
那天晚上40名伪军面对八路军的猛攻,进行了微弱的抵抗。
当看到外壕被攻克之后,伪军指挥官立马和八路军进行谈判,然后缴枪投降。
八路军随后烧毁了日军的工事,并动员周围的老百姓带走碉堡上的砖石。
这种拆,也是八路的一种战术。
在华北,日军占领城市,凭借坚固的城墙据守,不利于我军攻夺。
冀中八路军发动军民一起拆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冀中腹心地区24座县城的城墙均被拆掉。
城墙被拆掉以后,大大方便了我军的作战。
拆墙的做法,对日军重建据点的影响颇大。
据点失守后第二天,日军赶到现场,一番勘测之后离去,此后再没有重建这个据点。
日军的封锁线,被八路军打了一个口。
后来,福尔曼晚年说:
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到过欧洲非洲许多战场,但像中国人民那样军民合作打击敌人的情景,我从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