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剧照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近日,川剧《梦回东坡》在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礼堂倾情上演。2024年,该剧沿着苏东坡的人生足迹,陆续在眉山、成都、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演出30余场,开启了一场东坡文化“寻梦之旅”。

近年来,四川围绕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创作出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大型历史原创话剧《苏东坡》、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等形式多样、观照当今文化需求的作品,带领观众于舞台上感受“三苏”家风魅力的同时,让苏东坡题材成为四川文艺创作的经典案例。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三苏祠博物馆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苏东坡的家乡,一直以来,眉山都在为讲好东坡故事、传承推广东坡文化而努力。早在2021年,眉山市就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商定共同出品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实现对东坡文化内涵价值的挖掘转化,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创排阶段,诗词如何与舞蹈相融合转化成视觉艺术成为创作的难点。“舞蹈艺术有自己的魅力,诗词有另一种魅力,当两种魅力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不一样的磁场,找到二者的连接点是关键。”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总导演沈伟表示,为萃取苏东坡的精神气质,《诗忆东坡》更多的是采用意象,比如月亮、花鸟、宇宙甚至是芸芸众生,来表现苏东坡的悲喜和人生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在最终表现形式上,作品开创性地融合了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音、舞、诗、画的综合视听体验,探寻中国文化深处的精神图景。

在四川,东坡文化还通过结合川剧、曲艺等艺术门类的特点,打造出不同韵味的文艺作品,为传统文化探寻现代表达。

作为四川省川剧院重点创排剧目,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自2023年首演以来,展现了戏曲中少有的开放、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该剧讲述了迟暮之年的苏东坡,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在梦中追溯过往一生的故事。为更加鲜活地呈现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创作团队在剧情、台词等方面下足功夫,将厚重曲折的历史消解在诙谐的语言和事件中。剧中,苏东坡初贬黄州时,面对生活窘境,“竹筒装铜钱,每天用一串,要是用超了,月底吃铲铲”“君子固穷,不算儿童。安贫乐道,肚子在叫”等大段台词表现了他笑对生活的心态。

“苏东坡是四川人,川剧是四川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川剧演绎苏东坡称得上是原汁原味。”导演查丽芳说。不少剧评人也表示,苏东坡的历史生平、人生态度和川剧艺术的结合具有天然优势。“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四川人具有安逸、乐观、包容的心态。这些精神特质延续到今天,形成四川人乐观开朗的整体性格。”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陆薇说。

近年来,围绕苏东坡这一题材涌现出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其中却少有对他少年时代的呈现。《万里归来仍少年》创新采用曲艺剧形式,融入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谐剧等传统曲艺元素,以少年苏东坡为引,进而讲述苏东坡的一生。该剧出品人沈军直言:“大家对东坡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尝试陌生化表达,通过曲艺形式,以其少年时代作为切入点,转换了苏东坡故事的讲述视角。此外,该剧还从家风家教角度切入,更具独特的时代性。”

同样是关注苏东坡的少年时期,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省歌舞剧院联袂打造的文旅创意短视频《唤鱼清歌》自全网上线以来,凭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掀起了一阵清雅唯美的国风舞蹈旋风。作品聚焦苏东坡在四川眉山邂逅妻子王弗,留下千古流传的“唤鱼联姻”的故事。视频中,伴随着唯美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舞蹈演员用精彩的摆手舞展现了少年苏东坡与妻子王弗在唤鱼池相识相恋的场景。

“创意视频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艺术作品表现形式,在传播文明、弘扬文化、塑造精神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宣传效能。”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唤鱼清歌》充分挖掘展现了眉山秀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丰富厚重的“三苏”文化、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自上线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认识四川、走进眉山。

对于文艺界持续掀起的“东坡热”,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东坡文化热度不断攀升,一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吸引了众多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另一方面是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才华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厚魅力,苏东坡的众多经典作品不仅涵盖范围广泛、艺术水准高超,更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引发了强烈共鸣。

2025年1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四川文艺作品为何都在“追”东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