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 图侵删
禹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不管是履历还是威望在当时都是最为适合的,可是很遗憾皋陶还没有继任就死了,这一意外变故,瞬间打破了权力继承的原有格局,也让众多心怀野心之人,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丝权力再分配的机会。
至于皋陶的死因,至今扑朔迷离。究竟是因疾病突发,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已难以探寻真相。毕竟,在那远古时代,医疗条件极为简陋,人们对抗疾病的手段极为有限,猝死之类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皋陶的死因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
作为皋陶的替补,伯益成为了禹的第二人选。
禹逝世后,将天下禅让给了益。遵循当时的习俗,益为禹守丧三年。待丧期结束,按照部落联盟传承已久的惯例,益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让予禹的儿子启,随后便退居到箕山之南。
然而,益并未察觉到的是,时代已然汹涌改变。往昔盛行的传统氏族继承制,此时已经失去了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兴起,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权力的传承不再仅仅遵循古老的禅让规则,各方势力围绕着首领之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一场权力更迭的风暴正悄然来临。
伯益虽然做出了谦让的姿态,但是对他来讲这只不过是成为联盟之主要走的过场罢了,在守丧的三年,他已经为部落的发展规划好了蓝图。
躲到箕山之南后,他便等待着诸侯们前来迎接自己。他在心中反复斟酌、默诵着面对诸侯时要说的言辞,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细细琢磨。在他看来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从日出等到日中,伯益的心中渐渐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不安。然而,他的内心仍被巨大的喜悦所充斥,不愿去正视那逐渐浮现的异样。
他不断地在心中给自己寻找各种理由,试图说服自己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也许只是诸侯们临时有事耽搁了,又或许是路途遥远,他们还在赶来的路上。可实际上,这些理由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站不住脚。
终于,有几个和他关系较为密切的诸侯以及联盟内部的好友,来到了箕山之南。当他们将启已经在诸侯们的拥护下,成为了部落联盟之主的消息告诉伯益。
当然,故事版本还有很多,因为权力的争夺会根据需要被演绎成更加残酷的冲突和斗争。本文依旧以《史记》为本来阐述。
启画像 图侵删
夏启继承父位,确立家天下,虽然他做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但是依旧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伯益容易搞定,但是想要搞定有扈氏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很多诸侯都在观望,他们其实也不想让之前可以轮流做庄的权利宝座,变成一家独大的囊中之物。但是诸侯首领的制度,又让诸侯之间的交流蒙上了一层纱。道不明又捅不破。
启与有扈氏的首战并不顺利,但启并未因此气馁,他励精图治,最终取得了甘之战的胜利。随着有扈氏的灭亡,摇摆的诸侯纷纷选择归顺,一时间,天下诸侯皆来朝拜。
甘之战堪称夏国的立国之战,奠定了夏朝的立国根基。
夏启凭借武力成功镇压了以有扈氏为代表的诸侯势力,但他深知,仅靠武力无法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赢得思想层面的认同。于是,他下令修建钧台,并在此举行祭祀上帝的盛大仪式,意图为自己的王权披上神授的外衣。
值得一提的是,夏启在祭上帝时并非独自进行,来自各地的邦国首领也参与其中,他们共同完成祭祀活动,这一形式便是助祭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夏启不仅强化了自己与神灵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邦国的控制和影响力。
夏启祭祀上帝,四方邦国首领助祭受命,标志着夏启天下共主地位的最终确立 。
夏启登基图 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