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书中寻找舞台人物的性格逻辑
周信芳6岁学戏,启蒙老师是杭嘉湖著名的文武老生兼花脸陈长兴。周信芳向他学习了《黄金台》《一捧雪》《庆顶珠》等传统京剧,后拜著名老生王玉芳为师。王玉芳是王九龄的弟子,学王九龄最为神肖,有“九龄正宗”之誉。周信芳13岁时到京剧的发源地北京,进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喜连成科班搭班唱戏。在此期间,他不懈练功,学戏,演出,还观摩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杨小楼、王瑶卿、金秀山等名角的演出,收获满满。18岁那年,周信芳回到上海,在新新舞台与冯志奎搭班。恰巧新新舞台老板请谭鑫培来唱大轴戏,使周信芳有机会与这位伶界大王同台。周信芳每天认真地观摩老谭的演出,还雇了马车到老谭下榻的旅馆登门求教,恭恭敬敬地向老谭学了《御碑亭》《桑园寄子》《打棍出箱》《打侄上坟》等谭派名剧。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学谭鑫培最好的是周信芳。”
周信芳一生演过600多个剧目,其中绝大部分是古代题材的剧目,演绎的大多是历史故事,比如《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斩经堂》《明末遗恨》《徽钦二帝》《文天祥》《海瑞上疏》等。他还演了不少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戏文,如“水浒戏”《乌龙院》、“三国戏”《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古城会》《走麦城》、“红楼戏”《黛玉葬花》《宝蟾送酒》《鸳鸯剑》等。
周信芳 本报资料
演名著,须得读名著,周信芳尤爱读古书。他虽然上学时间不长,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他说过:“有一点多余的钱,有一点多余的时间,我都花在书的上面了。”他演戏空暇之时经常到上海福州路和文庙等处的书坊里买书,或到旧书店、旧书摊上去淘旧书。1915年,他的弟子高百岁初到上海拜谒师门,就发现老师在繁忙的排戏演出中挤出时间孜孜不倦地读四书和古今名人的专辑。京剧主要是演古代的历史或古代的故事,周信芳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读史书方面,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三国志》《宋史》《明史》等史籍及有关的笔记野史。这使他对古代历史的发展沿革、历史的环境和风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心理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周信芳还喜欢读古人诗词及历代文学、戏剧作品,尤其热爱李白、杜甫的诗。他还经常研读《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及莎士比亚等中外作家的剧作,来丰富自己。
他的勤于读书对他的演艺有重要的帮助。他在编演《萧何月下追韩信》时,发现剧本里写到萧何初荐韩信时,刘邦封韩信的官职是理廒,有人解释此为管理粮仓的人员。堂堂相国推荐之人,竟被封此小官,对此他颇有疑问。于是他研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和《汉书·食货志》等史书,考据萧何初荐、二荐韩信时,韩信被封官职的情况,发现“不是理廒,而是连敖”。《史记集解》云,连敖即典客,并不是粮仓管理人员,而是一个不太低的职位。萧何二次保荐时,韩信被封的是治粟都尉,据《汉书·食货志》云“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斡天下盐铁”,是相当高的官职。这样戏情就通顺了。周信芳通过读书,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他不仅能演,还能编、能导,他创作或参与创作过许多新戏,如《文天祥》《澶渊之盟》《海瑞上疏》等。在读书方面,他很像是个旧式文人。
周信芳还爱好书画,曾拜书法名家郑孝胥为师学习书法,向国画大师吴湖帆和汪亚尘等学国画,他经常临池习帖、濡墨作画。1943年夏天,他还参加了上海文化名流组织的甲午同庚会,参加者有梅兰芳、作家范烟桥、画家吴湖帆等。
“这是从美国电影明星考尔门那里学来的”
上海是个四海通商的国际性大都市,这里生活设施现代化,文化方面更是南北戏曲、杂艺荟萃的舞台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外来的话剧、电影、芭蕾舞、交响乐无不率先在这里落脚。周信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深受都市生活和海派文化的影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位追求先锋潮流的青年,相当时尚。比如他喜欢同电影界、话剧界人士结交,他们经常一起出入电影院、咖啡馆、舞厅等场所。他经常观看外国电影和话剧演出,阅读外国作品。1956年,青年演员齐英才和张美娟结婚,周信芳送给他们一套《莎士比亚戏剧集》作为礼物,嘱咐他们“古今中外的书都要读”。
1920年5月,周信芳在丹桂第一台推出了《全本乌龙院》,“坐楼杀惜”一场,宋江在乌龙院失落了装有梁山书信的招文袋,他急匆匆回乌龙院向阎惜姣要回招文袋,阎惜姣以此要挟宋江写下休书,并按下手模脚印。宋江为了息事宁人,耐了性子一一允承。但这些事都做完了,阎惜姣还是不还给他招文袋,而是撒泼地说:“到郓城县大堂上给你!”而且打宋江耳光,步步紧逼。宋江愤恨已极,也打她一个耳光,在她当胸一拍,一把扭住她的衣领。两人脸对脸地站着,在原地转动,宋江目光如炬,逼视着阎惜姣。阎惜姣恶声恶气地问:“我不给你,你怎么样?……要骂我?……打我?”宋江忍无可忍,动了杀机,他伸手到靴筒里去摸匕首,颤抖的手一时摸不到刀。阎惜姣再问:“你还敢拿刀杀了我吗?”宋江摸到刀,一刀刺了过去,终于把阎惜姣杀死。杀人以后,宋江十分惊恐,要把刀插回靴筒去,却颤抖得插不进去,最后颓唐地跌坐在地上。周信芳的这段表演富有激情且非常细腻,生动地刻画出宋江的心理活动。后来他告诉朋友说:“这是从美国电影明星考尔门那里学来的!”
周信芳在《坐楼杀惜》中的剧照
周信芳演《萧何月下追韩信》,当演到韩信题诗弃官逃走,院子报于萧何,萧何闻之,十分惊慌,这里的表演是一吸气,退两步,一捋胡须,非常着急,手在颤抖,一锣之后,顿一顿,右手举起,颤抖着,说不出别的话,迸出一句:“带路。”萧何到了韩信寓所,进门,察看,看见韩信在墙上的题诗,抓袖、吸气,专注地看。这里周信芳吸收了美国电影明星约翰·巴里摩亚拍摄背影镜头的技巧,化进萧何的表演。萧何背着观众站立台中,一边读诗,一边用肩背由慢而快地颤动,以传达出此时此地萧何内心感情的波澜。这一节成为周信芳经典的表演。
周信芳还从交谊舞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演。《徐策跑城》是周信芳以数十年之功精心琢磨的一出名剧,它的特点是载歌载舞。最初徽剧演这个戏时,舞蹈性还比较差,跑城时只是单调地走过来、走过去。王鸿寿移植过来时做了加工,还创造了十字形的走法,使跑城的“跑”有了规律,周信芳又在王鸿寿的基础上大大地发展了一步。王鸿寿每一节拍跑两步,周信芳加上了一些“蹉步”,有时一拍跑两步,有时一拍跑三步,有时三步两步交织起来,有时或前后左右斜步,融入了不少交谊舞的元素,使舞台形态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周信芳在《徐策跑城》中的剧照
正如德国汉斯-格奥尔格·克诺普博士所说:“周信芳是一个作为艺术家而有意识地寻求与不同文化邂逅的杰出范例。”(《论麒谈艺》255页)
周信芳还经常仔细观察生活,将观察所得充实到自己的表演当中。有一次周信芳送客人到宁波去,在黄浦江上看到渔民撒网捕鱼的情景,那网很大,撒出去散成一片,很美,后来他就把它融进了《打渔杀家》中撒网的表演。还有一次他和他的女婿张中原在马路上看到一个乞丐,那个乞丐在寒风中紧缩成一团,在破棉袄上捉虱子,周信芳观察了好久,对女婿说:“这是最真实的资料。”后来他演《鸿鸾禧》中莫稽时,运用了这段表演,非常精彩。周信芳还时常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充实他的表演。在演《乌龙院》“下书”一场时,他就调动了自己当年掩护田汉逃避反动当局搜捕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表演宋江用扇子掩护刘唐上酒楼一节,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话剧舞台上的“麒派”周朴园
周信芳虽然是京剧艺人,但他很早就涉足话剧和电影。1923年秋天,周信芳结识了著名作家、编剧田汉。二人彼此慕名已久,一见如故,遂成莫逆,常在一起互相切磋。
1927年,田汉在上海创建了我国著名的话剧团体南国社,并兼任上海艺术大学的校长。周信芳应田汉之邀也加入了南国社,并积极参加了南国社的演艺活动。以京剧艺人的身份参加话剧团体,周信芳是第一人。
1927年12月,南国社在上海艺术大学的小剧场举行“鱼龙会”演出。我国汉代有一种叫作“鱼龙曼延”的假形舞蹈,“鱼龙会”的出典即源于此。“鱼龙会”从17日开始,到23日止,共演出7天。第一天,演出欧阳予倩编写的六幕京剧《潘金莲》。这个戏大胆地把潘金莲作为一个叛逆的女性来描写。戏中,周信芳饰演武松,欧阳予倩饰潘金莲,高百岁饰西门庆,周五宝饰王婆,唐槐秋饰何九叔,唐叔明饰郓哥,顾梦鹤饰张大官人的家人。这是京剧演员与话剧演员同台演出的一次盛举。
周信芳扮演的武松,演到追问何九叔时,用真刀往桌上戳去,两眼一瞪,手提何九叔,逼真的形象使同台的演员都惊住了。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武松举刀,欲割潘金莲之心时,潘金莲挺胸跪近武松,说:“二郎,这雪白的胸膛里,有一颗赤诚的心。这颗心已经给你多时了。你不要,我只好权且藏在这里。可怜我等着你多时了,你要割去吗?请你慢慢地割吧,让我多多地亲近你。”田汉看了《潘金莲》后,对周信芳、欧阳予倩说:“我听到那段最后的台词,我完全陶醉了。”
周信芳不仅参加了南国社,而且他还亲自登台,正式参加过话剧的演出。1940年1月23日,孤岛上海的进步人士为了救济难民,联合举办了慈善义演。周信芳领导的移风社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与一些文化界人士联合演出了话剧《雷雨》。演出地点是卡尔登戏院。周信芳出演主角周朴园。其他演员大多为移风社演员,还有一部分则是文化界、电影界、新闻界人士。金素雯饰蘩漪,桑弧饰周冲,胡梯维饰周萍,高百岁饰鲁大海,张慧聪饰四凤,马绮兰饰鲁妈。导演是朱端钧。
周信芳充分发挥了他演京剧时擅长做工的长处,以丰富的表情、神态刻画周朴园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第二幕,周朴园与侍萍会面一场,周朴园开始不知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因此向她打听当年侍萍跳河的情况,表现他对往事的眷恋。这位并不相识的老妈子十分熟悉当年的事情,使他心生疑虑与警觉,他几次突然问侍萍:“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周信芳处理得很有层次。最后一幕,周朴园叫周萍来认生母:“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周萍半狂地说:“不是她!爸,不是她!”周朴园暴怒地说:“跪下,认她!这是你的生母!”周信芳以他特殊的“麒派”嗓音念出这些话剧台词,更加强了剧情的紧张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演出结束后,对于周信芳的跨界表演,报纸上一片称赞。
周信芳在话剧《雷雨》中饰周朴园
除了话剧,周信芳还涉足电影,早在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慧眼识珠,从众多的京剧演员中,挑选了两位年轻演员拍摄电影,一位是梅兰芳,另一位就是周信芳。他们为周信芳拍摄了京剧《琵琶记》的两个折子“南浦送别”和“琴诉荷池”,这是周信芳第一次走上银幕。1937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又为他拍摄了京剧《斩经堂》。新中国成立后,他拍摄的电影就更多了,先后拍摄了《宋士杰》和《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包括《徐策跑城》和《下书·杀惜》两出戏)等影片。在几次拍摄过程中,周信芳对如何拍摄戏曲艺术影片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成为一位驰骋银幕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许云倩 题图来源:题图为周信芳在读书 图片来源:照片除署名外由作者提供
来源:作者:沈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