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蓬江区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持之以恒抓好科技、产业、教育、医疗、农村等13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队伍总量超20万人。
聚焦我区13支人才队伍建设,“蓬江发布”推出系列报道,讲述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故事,敬请关注。
第6期我们关注
急需紧缺博士人才队伍。
请到的嘉宾是,
江门天锦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李永义。
红烧肉、猪脚姜、小炒肉、炖排骨……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猪肉稳占肉食消费的C位。“猪肉自由”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通过技术创新与遗传改良,不断提升生猪养殖效率与肉品质量,为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科研工作者一员,李永义二十多年来只琢磨一件事,如何让猪吃得好、长得好。
养猪“养出”博士学位
做科研首先要能吃苦,要深入一线,动手实干。2000年李永义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导师推荐下到江门市某饲料企业工作,主要从事猪饲料研发和推广工作。为了提高猪饲料的转化率,李永义隔三岔五往猪厂跑,观察猪的生活习性、饲料吸收情况,还要对猪粪、食糜进行检测分析。李永义回忆道:“有时一整天都‘泡’在猪圈,猪粪骚臭难闻,食糜臭味更冲,这些味道难以洗净,感觉自己要被‘腌入味’了。”
李永义“以场为家,以猪为伴”,获得不少生猪饲养一手资料,但他的本领恐慌也与日俱增。“饲料行业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实际上是靠技术驱动的,无论是配方、原材料还是添加剂,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李永义说,“我做产品推广需要经常跟客户打交道,对方技术人员多是博士、教授,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与他们沟通让我深感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于是选择继续深造,去攻读博士。”
取得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以后,李永义并未就此停下学习脚步。“我们做研发是为了帮助养殖户养好猪。养猪是一门大学问,育种、营养、疾控、环控等因素都会影响猪的生长,想要把工作做好,相关知识都需要涉猎。这些都超出了课本范围,需要平常不断学习与探索。”
李永义查阅养猪相关的文献资料
中医药养出来的猪更有抵抗力
过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生猪养殖,被视为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的“万能药”。2020年起,我国饲料生产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养殖户纷纷寻找替代方案,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品被行业广泛看好,李永义说:“我们很早就在做饲料替抗产品及相关技术方案的研发,该项政策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饲料替抗产品怎么研发?李永义团队把目光转向藤茶黄酮,他介绍说:“藤茶黄酮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有关要求,在人体保健领域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但在动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现状,李永义团队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就藤茶黄酮应用于动物领域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外,李永义团队还联合广东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从原料筛选、分离提取、配伍组合、工艺修饰到动物试验,历经30多次实验室筛选和测试,结合多次动物试验以及较大规模的田间应用试验,成功研发出藤茶黄酮AGF(纳芬诺)系列替抗产品,显著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抗病力和免疫力,减少消化道炎症发生,改善肉质,有效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率。
李永义向学生授课
养猪行业也很“内卷”
近年来,饲料原料紧缺和价格上涨,使得养殖成本不断提高,“降本增效”成为养殖行业绕不开的热门话题,降低生产成本先砍添加剂,这是行情低迷时行业面临的普遍境遇。在行业极度“内卷”背景下,江门天锦泰如何谋取发展优势?
李永义表示:“在饲料、添加剂、养猪等环节,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要了解客户的痛点,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充分发挥每一类添加剂产品的优势功效,向客户推荐最优方案并取得良好效果。其次,要有技术优势才能立足市场。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取得‘藤茶黄酮’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应用数据,这就是竞争优势。”
【蓬江区急需紧缺博士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蓬江区持续加大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进力度,发挥科研创新平台聚才效应,支持鼓励链主企业、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站引才。同时,提升服务专窗、人才驿站等功能,为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至今,累计建成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家,引进(含柔性引进)博士160多人。
【点击链接回顾往期“蓬博人才说”】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