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妈今年67岁,患高血压已经有十几年了,最近她在网上看到新闻,说有两种降压药可能含有致癌物,这让她很担心。

宋大妈吃的药正好就是其中一种,这下她慌了神,马上打电话给儿子:“你看看我吃的药是不是有问题?还能不能继续吃?”



儿子一听也有点着急,赶紧查了新闻,但信息太复杂,他也搞不清楚该怎么办。宋大妈心里不踏实,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停药,可她又知道高血压停药会反弹,担心血压失控。这样一来,宋大妈每天都在纠结,担心自己吃药会不会有危险。

很多人跟宋大妈一样,一听到药物问题就紧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么,降压药真的那么可怕吗?停药又会不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一、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这个病,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日常生活中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不疼不痒的。可它却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原因就在于它潜伏在你身体里,悄无声息地破坏着你的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所以,别小看高血压,它是个会威胁生命的“大麻烦”。

“药能不吃就不吃,副作用太大了”,这是不少人的心声。其实,降压药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帮助你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防止血管受到过度压力的伤害。



有些人担心长期服药会对身体有损害,尤其是肝肾功能受到影响。这种担忧很常见,但其实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几类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身体的损伤风险是非常低的。比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利尿剂等,这些药物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长期的使用经验,被证明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按医嘱用药,不乱加量或者擅自停药,副作用一般都是可控的



高血压本身没有办法根治,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但通过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降压药并不是一种“能治好”高血压的药,而是让你能安全生活下去的“保护伞”。

还有人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摆脱降压药,毫无疑问,这些健康习惯对控制血压有帮助,但对于大多数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仅靠这些改变往往还不足以完全控制血压,药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二、2种降压药被曝含致癌成分

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标准的日益严格,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关于药物召回的新闻报道。尤其是一些用于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药物,由于在其生产过程中发现了致癌物质超标的情况,成为了召回的焦点。

其中,厄贝沙坦与喹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剂两种药物的召回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这些药物是否因此就不能再使用了?



1.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它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一线药物。

然而,2018年10月,印度制药公司宣布在美国召回了22批次厄贝沙坦原料药,原因是这些批次中检测到N-亚硝基二乙胺(NDEA)杂质超标。随后,2019年1月,我国浙江某药业也发现某批次的厄贝沙坦原料药中含有超标的N-亚硝基二乙胺。



N-亚硝基二乙胺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A类致癌物的物质,意思是对动物有明确的致癌性,但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因此,当这种杂质的含量超标时,药品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检测出杂质超标的批次药物才会被召回。对于未检测到问题的批次,药物质量是合格的,患者仍然可以安全使用。

换句话说,厄贝沙坦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得到了大量临床验证的,患者不应因为召回事件而产生恐慌,随意停止使用该药物。停药或擅自更换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失控,从而增加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喹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剂

喹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而氢氯噻嗪是一种利尿剂,常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降压效果。两者的联合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控制高血压。

然而2022年,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制药公司宣布召回多批次的喹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剂,原因是这些批次中检测到了亚硝胺类杂质超标。

亚硝胺类物质是一类常见的强致癌物,长期摄入超标的亚硝胺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药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检测到亚硝胺类杂质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药品就可能被召回。



同样,召回的只是受影响的批次,未涉及召回的药品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的药品在召回目录内,那么也不必过度恐慌。通常,召回公告会附有详细的处理建议,患者可以联系医生,寻求合适的替代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更换药物是保障健康的正确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其他安全有效的药物,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



三、如何降低降压药带来的风险?

很多人一听到新闻说降压药里可能含有致癌物,就开始担心家里的老人,尤其是父母每天吃的那些药还安不安全。毕竟,老人吃药是常态,高血压又是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药可不能随便停。但又怕万一药物真有问题,影响健康。



其实,市面上常见的几种降压药,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多年的使用经验验证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中风、心梗等。

大部分降压药,特别是那些医生常常开的药物,比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安全性已经被反复证明,只要按医嘱服用,基本不用担心严重的副作用。



但有些药物,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可能会在药品中无意产生一些像亚硝胺这样的致癌物质。尽管听起来挺吓人,但这类物质只是在少数批次的药物中被发现,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你发现父母正在服用那些曾经曝光过的药物,比如喹那普利或者厄贝沙坦,第一步不是让他们停药,而是赶紧跟医生联系。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高血压药物不能随意停下,否则血压可能会反弹,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降低父母在用药时的风险呢?

首先,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检查他们的肝肾功能和血压情况,确保用药没有出现副作用或者身体不适。

如果体检结果一切正常,说明药物对他们的身体负担不大,可以继续用下去。如果发现有任何不适,比如头晕、乏力、胃口不好等情况,也要及时告知医生,看看是不是药物引起的,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除了药物本身,还可以通过改善父母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压。还有一点很重要,帮助父母定时定量吃药。这样不仅能确保用药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四、生活中的致癌风险你忽视了吗?

很多人一听到药物里有致癌物,立刻开始担心,可其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致癌风险远不止药物。仔细想想,平时吃的、喝的、甚至呼吸的空气里,可能都藏着一些我们忽视的致癌因素。

最常见的就是食物中的致癌风险,比如,大家都爱吃的烧烤、腌制食品,或者煎炸食品,这些美味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健康隐患。尤其是老一辈人爱吃的咸鱼、腊肉,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胺,吃多了对身体可不好。



再说说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大城市里,空气质量时好时坏,但空气中那些我们看不见的颗粒物、尾气等,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密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在其中,身体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饮水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大部分地区的自来水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有些地方的水源里可能含有一些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和化学残留物,这些物质长期积累在体内,同样会增加患癌风险。

相比这些,药物中的致癌风险其实是很容易控制的。药品本身是经过严格检测的,药物中的致癌物含量是有限的,超过安全标准的批次都会被及时召回。反倒是我们生活中的这些日常细节,可能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



结语

降压药含致癌物的新闻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长期依赖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关心父母健康的人们。然而,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某些药物批次中含有微量的致癌物亚硝胺,但这些风险在合理范围内是可控的。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生活中还有许多潜在的致癌风险,例如腌制食品、烧烤、空气污染等。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药物本身,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致癌风险。



降压药是否安全、生活中的致癌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归根结底,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行动来应对。不要被新闻吓到,更多的是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仅在于用药的选择,更在于对健康风险的长期关注和管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