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而新奇。——王小波
每经历一次社会毒打,我就动了写鸡汤的念头(因为鸡汤最安全)。2024年3月三亚网X办给我打电话要求删稿,给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翻看过去这些年自己写过的文章,发现我还真是能写鸡汤,不是不能写,写得还挺好玩,分享一篇证明我没吹牛(后面再写今天要评论的事情,能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写,我还是更喜欢写犀利的评论)。
人性里有一种弱点,不喜欢不一样的人。
可是你发现没有,许多成功的人,偏偏喜欢那些格格不入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的生命结构不一样,性格密码也不一样。
成功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格格不入的人,自有妙用。
亨利·克劳德在《他人的力量》中写道:“没有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男人或女人,每一位伟大的领导者都会向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人寻求帮助,无论这种需求是什么。”
越成功的人,反而越不畏惧说他们需要帮助。
这就是成功者喜欢格格不入者的深层原因,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更清楚对方性格的优点与弱点。
孔子有天要外出,没有雨伞。有人说:“子夏有伞,可以找他借。”孔子说:“不可。他是个吝啬的人,我一旦开口,他如果不借,别人觉得他不尊重老师;他借给我,又会心疼。”
孔子很了解弟子的性格,也就知道如何因材施教。
子夏虽为人吝啬,但天资聪颖。所以孔子不会找他借伞,而与他探讨很多重要的思想问题。
《论语》中涉及子夏的共有18章,子夏最终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里的佼佼者。
我的一位朋友,我常笑说,别人是研究细节,你是研究细菌。
他是那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者。
举个例子,买一支牙膏,他要反复对比,精心权衡,没有一个小时买不下来。
这样的人,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他的状态太紧张了,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耽误事吗?
可是我有时候离不开他。
有些复杂而难以抉择的事情,找他就对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恰恰相反。
他太放松了,有一次出席重要会议,他坐主席台。
现场有电视台摄像,结果当晚新闻根本没法播出。
他在台上睡着了。
这位朋友,我一样离不开他。
他总是很松弛,是我的开心果。
圈层里切忌都是同一种人,而是要有差异性。
每个人的生命结构与性格密码都要搞清楚。
有的人是紧张的性格,有的人是松弛的性格。
两种性格都有独特的能量。
知道如何对应组合不同的性格,就懂得了圈层之道。
1.紧张的人,就像CPU,精密处理各种难题。
2.松弛的人,就像催化剂,教会我们放松,教会你无所谓。
3.这样的方法,就叫能量性格学。
我们要学会喜欢那些格格不入的人。
他们代表着超越认知的次元世界。
每种性格都有弱点。
弱点,是需要被尊重的。
一个人吃过苦,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吃苦。
而是要接纳不吃苦也能获得快乐的另一种维度。
心灵开放了,颜色才丰盛起来。
怎么样?我写的鸡汤是不是还挺好的?哈哈。
好了接下来写今天的评论文章,以后我写评论也尽量写得温和一些、金句多一些,这样小伙伴们读起来也能纾解情绪,要不然老有人说我煽动仇恨……仇恨这东西,是不用煽动的,就像《一代宗师》里面老爷子带闺女去金楼看戏时对闺女说的——这世上的事,你不看,它就不在了?
温和全面地直面问题,总比当个缩头乌龟好得多。
这个世界非常现实,人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关注你是谁,而是你能给他什么。
人与人的交往,一定要懂得对方的生命结构,要懂得性格的密码。
今天的老百姓想要什么啊?其实任何时候想要的都一样——钱多一点、活儿少一点、人与人平等一点、去机关办事对方的脸色能好一点……
这很过分吗?这都是很正常的要求,不过分,但很奇怪的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好像天方夜谭,这本身才是过分的状态。
近来的社会大趋势,我总结下来,其实也是尽量温和全面地去藏富于民,去调动普通人的生产积极性,可正如卢麒元所说,“削藩均田下长安”这种事,很难,考验我们所有人的智慧。
当你对生命里难以承受的东西宣战,你就有了一半打赢的几率。
那现在很多人就是承受不了,那就必须直视、甚至宣战,倒不是真的打仗、暴力冲突,而是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内好好干,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推动改变现实,这不是什么假大空的官话套话,而是我们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能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比什么都重要。
去年3月,媒体披露很多银行向员工“反向讨薪”——两年间,招商银行累计追索回的绩效薪酬超一亿元,人均被追索扣回9805.21元;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向某些岗位员工900余人实施绩效薪酬追索扣回92.96万元。这意味着该岗位员工人均被追索扣回995元;交通银行、一些城商行等等,也都开启了反向讨薪……
银行人咋这么苦呢?
苦吗?苦可以不干嘛。
又没钱赚、又柜台问三问四还要被储户怼……何苦来哉?
这就像以前东北国企大下岗一样,能不下岗当然不愿意下,毕竟有路径依赖,失去组织又能干啥去呢?更何况工商银行连续多年都是我国乃至全球盈利第一的国有经济组织……让你离开是不可能离开的,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可不像1992年前后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潮,今时不同往日……
不过从各个方面的风向来看,金融行业的大改革或许会成为接下去的一次重大重构,各路大v也在讲,其实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也就700万人,只有这些人相对是铁饭碗,其他什么参公、协会等等3000多万事业编,以及国企央企就更别说了,过紧日子,先得从吃财政饭的同志们紧起来……
站在普通老百姓立场上,真的不太关心这些同志的死活,我们更关心的是省出来的钱能不能花在老百姓身上……
紧日子可以过,但最好别让我过。
因为我们一直过得都是紧日子。
愿大家都有机会过上松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