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于山东博物馆对外展出。作为山东博物馆2025年度重磅展览之一,展览从“明初王府生活”的角度进行策划,精选682件(套)文物,涵盖金器、玉器、服饰、漆器等多个品类,包括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九旒冕、九缝皮弁、镶宝石金带饰、天风海涛琴等精美文物,展出文物数量、规模、规格均前所未有,生动呈现了明代初期亲王的生活样貌。

展出的九旒冕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初期的冠冕实物;九缝皮弁,是现存唯一的明代初期皮弁实物,填补了明代藩王制度的实物空缺,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礼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览现场

据悉,经过两年的蛰伏,“鲁王展”华丽归来。展览按照器物的类别整合内容,共分为五大板块:序厅介绍了明代初期藩王的分封情况以及朱檀的身份背景。第一部分为“承运藩屏”,展出昭示明初藩王等级身份的礼仪内容,比如冕弁冠服和车马仪仗。第二部分“安荣养尊”,展示明初藩王府的生活用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明初亲王的生活状况。第三部分“鲁府奎壁”,展示朱檀墓出土的琴棋书画、文房用具。尾厅部分则介绍了鲁荒王墓葬的基本情况。

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包括与九旒冕形制一致的纸冕、果核珊瑚帽珠、交领短袖黄绫袍、交领窄袖黄缎袍等,以及第一次完整展出六件木翣(即遮障鲁荒王棺柩的仪仗用品)。这些文物对于了解明代历史、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均有重要意义。


展览现场

鲁王朱檀为何人

朱檀,生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他自出生起就备受宠爱,才两个月大就被封为鲁王,封地在兖州。他自幼爱好诗书、礼贤下士,诗词歌赋俱佳,本应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亲王,安享富贵,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15岁他到了藩地后开始迷恋起仙丹妙药,服过量丹药后毒发,19岁就匆匆告别了这个世界,结束了短暂一生。朱檀荒唐的行为,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和厚爱,为了警醒后世子孙,朱元璋给朱檀赐谥号“荒”。虽然朱元璋对于儿子服过量丹药而死的行为非常气愤,但依旧为他陪葬了一大批珍宝。


展览现场

1969年冬,山东省邹县尚寨村的村民在九龙山挖防空洞时,发现了一个墓道。它通向的,正是明代鲁荒王朱檀的陵墓。1971年,山东省博物馆主持对邹县明朱檀墓进行考古发掘,墓中出土了包括冕弁服饰、木俑仪仗、家具器用、文房珍宝、琴棋书画等1100件(组)珍贵文物,其中九旒冕、天风海涛琴、镶宝石金带饰、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等珍贵文物均为绝无仅有的珍宝。这些出土的珍宝在展览中得以呈现,并通过“承运藩屏”“安居王府”“鲁府奎壁”三个单元,近七百件展品,把明代王爷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具象在观众眼前。

展厅借鉴中国古代“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方式,展览的五个部分形成一个严肃、方正、有序、均衡的有机整体,展现出王权的威严。山东博物馆典藏部馆员韩敏敏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多件为全国唯一,“比如陈列在展厅中轴线上的九旒冕,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初期的冠冕实物”,展厅中的九缝皮弁,“是现存唯一的明代初期皮弁实物,填补了明代藩王制度的实物空缺,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礼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览现场“九旒冕”

“九旒冕”是现今所发现的中国古代唯一完整的冕冠实物。冕是古人在祭拜天地、祖先及举行重大典礼时佩戴的礼冠。依照地位的高下,冕的形制也各有不同,区别的标志是冕前后悬挂的串珠,也就是“旒”的数目。一般来说,地位最高的帝王是12旒,诸侯9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唐代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即写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其中的“冕旒”就是帝王的代称。

鲁荒王墓中出土的九旒冕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9厘米,由竹蔑编织而成,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枚金簪。九旒冕的顶部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称为“綖板”。綖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前低后高,呈前俯之态,象征皇帝有谦恭的美德,能倾听民意。綖板前后,各悬挂着9道旒,每道旒上有9颗玉珠,由赤、白、青、黄、黑5种颜色构成,与“五行”相呼应,意味着天象人伦合一,含帝王与宇宙相通之意。这9道旒垂覆在王的眼前,遮蔽住他的视线,使其目不斜视,不见不正之物,“视而不见”就是从此而来。綖板下方有玉衡,两端各以丝线悬挂一枚玉石,垂挂到耳边,称为“充耳”,目的是提醒佩戴者切勿轻信谗言,这就是“听而不闻”的由来。不论垂旒还是充耳,寓意都在警示为政者专心于国家治理,成为贤明之主。然而九旒冕的主人、鲁荒王朱檀,却没有达到王冠的期待。

此次展览中展品还包括,鲁王朱檀墓出土的、由大唐雷威出品的天风海涛琴。此琴为唐代著名制琴大师雷威亲手所制。作为现存古琴中唯一形制完备的七弦琴,雷威的蛇跗琴传到宋、明两代就已是传世珍品,当代出土之时举国轰动。


展览现场,天风海涛琴

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因其戗金龙纹图案而著称于世。明清时期,皇室流行使用戗金漆器,戗金技术达到了顶峰。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的这件漆器代表了明代戗金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文物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它高超的戗金工艺,不仅使明朝的人觉得高贵华丽,更使当代人感觉到视觉震撼。


展览现场,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

高科技手段重现《金碧山水图》

据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副主任鲁元良介绍,在此次“鲁王之宝”的策展、布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秉持“文物保护、预防先行”的理念,展厅中的每一个展柜都设置了恒湿机,“修复师对每一件文物都进行了细致的展前清理,包括从未展览过的纸九旒冕、纸腰带等明器”。鲁元良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示了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的最新成果,文保工作人员以鲁荒王墓出土的《金碧山水图》为原型重新描摹了画作并以视频的形式向观众展出。


《金碧山水图》原画

《金碧山水图》展示了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的最新成果。原图为绢本,后绢丝脱落,仅存纸本,画面局部有绢丝痕迹。画面色彩基本脱落,仅存部分轮廓线痕迹,可以看出山形走势、树木流水。


《金碧山水图》MSI多光谱拍摄

山东博物馆文保团队通过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在画面左下部发现金色痕迹,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发现金色痕迹为金属金(Au),合理推断原画使用了泥金颜料。对画面中绿色污渍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发现其铜元素(Cu)含量较高,远高于没有绿色污渍的区域,推断该部分绿色为水泡导致晕色的含铜颜料石青主要由蓝铜矿制成,化学成分为2CuCO₃·Cu(OH)2)和石绿(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化学式为Cu₂(OH)₂CO₃。通过对文物进行MSI多光谱拍摄,再通过描图手法提取其残留线条,分析其绘画风格,基本可以推断为宋至元代青绿山水图。

以此为基础,文保团队配合专业画家,以提取线图和色彩分析结果为根据,重新描摹填色,摹绘了这幅山水图。


《金碧山水图》填色临摹图

展览之外,博物馆还开发了五大类20余款“鲁王之宝”系列文创产品,“溯回明风雅韵,展学明礼芳华”研学教育活动也将陆续推出。

注:本文综合自山东博物馆、《新黄河》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