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琳琳,今年35岁,是一家私企的部门主管,平时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但收入还算说得过去。然而,我的日子过得一点不轻松,背后有个重男轻女的妈和一个成事不足的哥,让我活成了家里的“提款机”。
我妈重男轻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我记事起,家里但凡有好东西,都是先给我哥。我小时候想要一个洋娃娃,我妈说“女孩子玩这些东西没出息”,转头就给我哥买了遥控赛车;过年新衣服,我哥总是能穿崭新的,而我的永远是邻居姐姐淘汰下来的。
这些事,我也不是不记恨,但一想到是自己的亲妈,能忍的就忍了。只是没想到,这种“偏心”随着我长大还变本加厉。
我哥学习不好,早早辍学出去打工,后来成家生了个儿子小军。家里人都把小军当成宝贝疙瘩,说他是王家的“香火”,一定要培养好。我妈更是事无巨细地操心,从他幼儿园开始就给我灌输“你是姑姑,得帮帮你哥”的理念。
为了不跟家里闹矛盾,我这些年对侄子确实没少花钱。幼儿园的学费、课外班的费用、甚至连他小学的校服和书包,都是我掏的钱。我妈每次都振振有词:“琳琳啊,你哥不容易,小军是咱家未来的希望,你帮点忙是应该的!”
可谁知道,小军小学刚毕业,我妈又作妖了。
那天晚上,我妈把家人都叫到了一起,一脸严肃地开口:“琳琳啊,小军小学毕业了,成绩不错,初中要是进了重点学校,以后考大学也能省心点。咱们家里没那么多钱,这事还得靠你帮衬一下。”
我盯着她,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不是什么好事:“妈,您想让我帮什么?”
她轻咳一声,眼神瞟向我哥,缓缓说道:“咱们商量了下,想在重点学校附近买套学区房,正好现在房价涨得快,早点买也算是给小军铺条路了。”
我瞬间愣住了,忍不住反问:“买房?妈,这房子少说也得百万吧?你们让我出这钱?”
我妈一本正经地看着我:“是啊,琳琳,你现在条件这么好,买个房子不是什么大问题。再说了,小军可是你的亲侄子,将来考个好大学,你也脸上有光啊!”
我气得笑了:“妈,我条件好归好,但也没好到随手拿百万买房的地步吧?再说了,这房子买了以后写谁的名字?”
我哥在旁边小声嘀咕:“当然是写小军的啊,毕竟房子是给他上的学。”
这话彻底点燃了我的怒火,我压着心里的火气,冷冷地看向我妈:“妈,我小时候您偏心我哥,我可以不计较。长大了,我赚钱帮衬他一家,这些年吃的苦我也认了。可现在,凭什么要让我出百万买房?这钱要是给您养老,我二话不说,可是给小军买房?我凭什么?”
我妈的脸色一沉:“琳琳,怎么说话呢?你这点钱以后还能带进棺材啊?你哥家条件不好,你帮一下怎么了?再说了,小军是王家的后人,你供他,不是天经地义吗?”
我猛地站起来,指着自己,语气都抖了:“天经地义?妈,我姓王不假,可我就不是王家的后人了?从小到大,您偏心我哥的事,我不想翻旧账,但您就不能问问我,这么多年我过得轻不轻松?我自己都没房子,凭什么给侄子买?”
我哥在旁边急了:“琳琳,你这话就过分了吧?我现在挣得少,但我可没白吃你的!你嫂子对你多好,你心里没点数吗?”
我气得大笑:“对我好?这些年谁家过年都是我出钱买东西,谁家孩子的课外班是我掏的钱?你们还嫌不够?”
我妈“啪”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我鼻子骂:“王琳琳,你这是忘本了!咱们家养你这么大,你现在翅膀硬了,居然敢不管家里?”
这话像一根刺狠狠扎在我心里,我再也忍不住了:“养我这么大?妈,从小到大,除了给我一口饭吃,您还做过什么?小时候给我买新衣服了吗?让我上兴趣班了吗?别总拿‘养育之恩’压我,我是个独立的人,不是你们提款机!”
我妈气得脸都青了,骂骂咧咧地回了房间。我哥一脸尴尬地看着我,支支吾吾地想说什么,我懒得再听,转身就离开了。
这次争吵之后,我断然决定,不再无条件地帮扶哥哥一家。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和他们的接触,每次我妈再提什么帮衬的要求,我就一口回绝:“我能帮的已经帮了,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
起初,我妈还会冷嘲热讽地骂我“狼心狗肺”“不念亲情”,我哥也时不时来试探,但看我态度坚决,渐渐也就放弃了。
至于学区房,我妈和我哥后来凑了首付,找银行贷款买了一套。听说这件事折腾得我妈大病一场,但我没有再掺和。
这场风波让我看透了很多事。亲情固然重要,但亲情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更不是道德绑架的工具。我学会了给自己设底线,也终于把日子过回了自己的节奏。
虽然和家里的关系变得疏远了,但我不再觉得累。毕竟,人生是自己的,谁也不能替你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