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过我国战争剧的朋友,或许都会对我军嘹亮、凌厉的军号声印象深刻。然而大家或许没想到,对于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来说,我军的军号声却是他们最为惧怕的催命符……



号角,是一种管乐器。早在3000年前,号角便被列为军用乐器。在硝烟满布的战场上,高亢激越的军号声能让士兵们在嘈杂的战场上,清楚地听到指挥员的声音。在没有电子通讯的时代,军号是军队最重要的传令工具。为了加以识别,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号谱,无论是冲锋、追击还是撤退,都有特定的军号声。因此仅仅只需通过军号声,就能判断对面是什么样一支军队。

到了无线电时代,军号逐渐在各国军队中退役。但对于我军来说,军号却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强大武器。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到志愿军,我军几乎每一个军队编制,都有一支司号兵部队。这是因为我军虽然利用电台、电话进行指挥,但是通讯设备非常有限。在基层,主要还是依靠军号来传递信息。因此在各个编制中,司号兵均被指挥员们视为宝贝。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军的军号除了拥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有威震敌胆、不战而败敌的强力效果。早在抗战时期,我们八路军就发明了“军号游击战术”。具体实施是在敌人四面八方吹响军号,让敌人摸不清我军的主攻方向,也判断不了我军的人数。凭借这个战术,我军曾用微小的代价击溃了驻扎在松山镇的日伪军。



到了朝鲜战场,军号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嘹亮的军号声,曾让“联合国军”恐惧万分,甚至视之为夺命之音。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虽然已经大体上解放了全中国。但从装备上来说,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

根据志愿军老兵谭秉云回忆:

“我们的无线电通讯只能到达团一级,电话联系只能到达营一级,营以下的单位主要靠小喇叭、勺子、照明弹和手电筒进行联系。”

因此,司号兵在基层志愿军中,仍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攻势作战中,志愿军官兵伴随着喇叭声,总能对“了联合国军”阵地发动潮水般的进攻。

当时,“联合国军”的通讯条件远好于我们,甚至普通的士兵都能利用无线电招来空中支援。对于他们来说,军号只有在礼仪场合才会使用。因此在战场上,他们对于我军的军号总是表现出万分的不习惯。



首次见识到我军“军号战术”的,是战争初期,向鸭绿江边快速突进的南朝鲜军队。此战中,我军在清冷月光的照耀下,向楚山镇的南朝鲜军发动了排山倒海的进攻,漫山遍野都响起了我军的军号声。根据《韩国战史》记载:

“一到子夜,中共军吹喇叭敲锣打鼓,集中大批兵力攻向我军,在敌军人海战术面前,我军不得不撤退。”

实际上,所谓“人海战术”不过是南朝鲜军的错觉。当时楚山镇的志愿军不过一个团,和南朝鲜军人数相当。然而震耳欲聋的军号声,严重误导了南朝鲜军,以为遇到了人数占据优势的敌军,因此纷纷落荒而逃。此战后,南朝鲜军3552人,仅仅逃回了875人,其他军官、士兵和美军顾问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紧接着,在云山反击战中,我军也让不可一世的美军见识到军号的恐怖。当时,我军346团为了进攻美军据守公路大桥,机智地装扮成南朝鲜军。而从未见过的美军竟直接将我军放行。然而我军官兵刚一过桥,司号兵便掏出了军号。一时间,喇叭声大作,我军迅速呈扇面展开,对敌军发动了白刃突击。



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并不习惯白刃战,对于军号声更是不适应。美军战史记载:

“整整一夜,高地的四周响起的军号声此起彼伏,中国的少数侦察兵在这个营的四周转来转去,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吹奏不合时宜的乐器……”

此时的美军官兵还在睡袋中酣睡,尖锐的喇叭声将他们吓得魂飞魄散,只得落荒而逃。战后,公路大桥旁的一处高地,被美军命名为“喇叭高地”,用以纪念当年志愿军和美军的首次白刃战。

在此后的作战中,“联合国军”竟然能在战场上听到我军“恐怖”的军号声。即使听了一百遍,仍然无法抑制住心里的恐惧。因为只要伴随着军号声,志愿军官兵就会从夜幕中钻出来,用刺刀给你一个透心凉。



因此美国士兵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中国喇叭”的恐怖传说。因此有时候,他们仅仅只是看到“中国喇叭”的闪光,便会掉头就跑。对此美军战史记载:

“中国人开始进攻时,用特大号的铜军号吹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可怕声音,尖厉而刺耳。”

此后我军有意识地利用军号扰乱、恐吓对手,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事实上在二战中,德军也曾用类似的方法击败对手。他们在“斯图卡”轰炸机上专门安装一种哨子。在俯冲时,哨子进入空气后会发出尖锐而恐怖的声音,往往能使敌军不战而降。而我军的军号,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在第三次战役中,还发生过一个战术奇迹,司号兵郑起曾用一把军号,活活吓退了一个营的英军。

1951年1月3日,我军347团七连接到上级命令,攻占了釜谷里北面的一处高地,切断了英军“来复枪团”和“皇家重坦克营”的退路。

我军为何只派一支仅有83人,甚至都没有满编的连去阻挡两个营的兵力?原来,我军在审问敌方俘虏时,误将一个“联队”理解为一个“连”。因此到达该高地,七连官兵才意识到,自己完全步入了绝境。

在攻打高地的战斗中,指导员和副连长便相继牺牲。攻占高地时,7连仅剩26名官兵,连长身负重伤,不久后也牺牲了。因此司号员郑起自告奋勇接过了指挥权,发誓要和英军血战到底。



困兽犹斗的英军为了打通阵地,向高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三次进攻后,7连便仅剩17人。其后,英军又发动了三次进攻,全连仅剩7个还活着的人。

当时,英军“来复枪团”团长奥斯特曾扬言:“中国军队战斗力不值一提,英军一个团可顶中国一个师或一个军”。然而他们面对仅有7人的阵地,却一筹莫展。

到了第二天下午3点,英军孤注一掷,集中所有火炮对我军阵地发动了猛烈轰炸。炮弹打完后,奥斯特破釜沉舟,炸毁了所有重武器,向7连阵地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郑起等人用机枪拼命地阻挡敌军,但是由于寡不敌众,子弹都打光了。此时的郑起认为,大伙儿恐怕要牺牲了。眼看着敌军越来越近,郑起掏出别在腰上的军号,对敌军吹响了最后的冲锋号。

军号声一响,原来还凶神恶煞向前突击的英国人愣住了,随后惊慌失措、没命地向山下逃窜。此时的英军早已是强弩之末,郑起的军号绷断了他们最后一根心弦。整整一个营敌军疯狂逃窜,英军的突围彻底失败。为了吓退敌军,郑起不停地吹着军号,甚至嘴巴都被吹出了血。最终,英军“来复枪团”大部被歼。而郑起的军号,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面对我军的“军号攻势”,甚至连敌方主将李奇微也无可奈何。当时,李奇微正欲放弃汉城,面对南朝鲜特使的质疑,他无力地说:

“请告诉那位可爱的总统,最好请他到前线听听中国军队进攻吹起的刺耳军号,再看看你们韩国军队是如何像羊群一般溃逃吧!”

军号嘹亮,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军号早已不再具有军事功能,而是成为一种军乐乐器,主要用于礼仪场合。然而我军利用军号取得的一系列战争奇迹,仍值得我们纪念和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