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当时我们是美国划定红线,它过了红线就被志愿军给教训了。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对于要不要派兵入朝参战,党内高层有意见分歧。在朝鲜方面发出求援信号后,党内多次开会讨论。当时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将军等人支持出兵援朝,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实际上,当时还有一个人,也向毛主席建议立即出兵。此人就是傅作义。
一 出兵援朝争议大
1950年10月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要不要出兵援朝。此前已经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但会上没有统一意见,有坚决支持的,有温和支持的,有强烈反对的,也有温和反对的,还有不少人认为应该谨慎一点,不能草率决定。
这次会议仍没有达成共识。反对者的立场主要是,国家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百废待兴,彼时正是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时期,不应贸然卷入战争,而且还是别人家的战争。温和支持者也认为,出兵作战不好会引火烧身影响国内和平建设,因此建议晚出兵。
这次会议大家莫衷一是,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之所以紧锣密鼓要敲定这件事,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很紧急。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一边派兵帮着南朝鲜部署备战,另一边又在联合国主导通过成立以美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军”,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弄了一个“师出有名”。
8月下旬,美军入侵我国东北领空实施轰炸,给边境居民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东北地区安全由此受到威胁。9月底,南朝鲜的美军不断向北推进,直逼三八线。
进入10月,形势更危急,美军一把手麦克阿瑟在三八线附近喊话北朝鲜,要求无条件投降。朝鲜立即向我们致电,称一旦美军越线,请求出兵参战。而另一边的老大哥苏联,明显不愿意跟美国直接撕破脸,压力也给到我们这边。10月3日,金日成又特别派人来华转交他的亲笔求援信。
在这种情况下,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进行了充分讨论,这一次支持者给出了充分理由。周恩来总理认为,一旦美国控制了朝鲜半岛,作为全国重工业核心的东北就难以安宁,工业生产更是无从谈起。
彭德怀认为,美国已经控制台湾威胁着华东,要是再控制朝鲜威胁东北,保不齐哪天就要效仿当年日军侵华,妥协让步行不通,不跟它一教高下,和平建设会困难重重。
毛主席进一步补充越南是美国插在我们脚下的另一把刀,并指出美国要是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形势就被动了。对此,他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最后会议秉持民主集中原则,决定抗美援朝。
而在几次会议期间,毛主席还收到一份来自外地的电报,内容言简意赅,建议主席立即出兵。发报人是在外视察的水利部长傅作义。
二 这个决定不容易做
作为北京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建国后,傅作义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还兼任水利部长。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是他主动申请的。上任后,他把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每年总有几个月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检查水利工程。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国内淮河流域闹水灾,位于安徽北部的中游段最为严重。淮北20个县,淮南7个县都被大水淹了,被淹田亩3100余万亩,水灾造成20多万人被迫转移,近500人死亡。
作为水利部长,傅作义亲赴抗洪一线。在怀远县等重灾区,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汪洋,几百里河堤形同虚设,几十万间房屋被毁,灾民在高地上焦急等待救援……他心中百感交集,感慨这淮水非治不可。
回京后他就主持召开治淮会议,集中讨论治淮方案。会后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治理方针:蓄泄兼筹,上中下游统兼顾。后来,毛主席邀请他跟邵力子到中南海讨论淮河治理方案。在听取他的汇报后,毛主席让他做一个全面的水利工程方案。
为了制定水利工程方案,他又跑到实地考察。就在考察期间,他得知朝鲜战争形势不妙,中央正在讨论要不要派兵过去。跟彭德怀将军一样,多年带兵打仗的傅将军,对美国控制朝鲜半岛对我国东北的威胁,以及它在我国周边“布阵”打什么算盘,自然一清二楚。
而他也知道,毛主席和中央做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新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而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当时我们的钢产量是60万吨 ,美国是我们的144倍,我们的工农业总产值是100亿美元,美国是我们的28倍。
论装备差距就更明显了,我们的海军和空军刚成立不久,陆军装备除了解放战争期间从国民党军缴获的,基本还是小米加步枪。而美国三军齐备,有先进武器装备,还有核武器这个大杀器。
双方综合力量相差悬殊,在老大哥苏联都不愿直接硬刚美国的情况下,我们出兵援朝,胜算有多大?打不赢后果会怎样?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但美国的野心摆在那里,让不得也不能让!
傅作义想了很多,他想到抗战时期毛主席曾写信鼓励他一道抗日,让他坚定抗日决心;北平解放期间,毛主席又写信劝他接受和平改编,让他受到感召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他相信毛主席和中央会做出英明决策,但他还是想向毛主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于是,他就发了那封电报。
他猜的没错,毛主席其实早就看出去了。早在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前,毛主席就草拟了给苏联方面的电文,核心内容是初步决定派兵援朝。由于会上很多人反对,所以这封电文就被搁置了。而会下的准备工作更早就开始了。
三 英明决策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央军委就开会讨论加强东北边防措施。一是调集25.5万人组建东北边防军,迅速部署到东北地区。二是按战时需要加强空军、炮兵等兵种的建设,以应对突发情况。有了前期准备,后面决策一下达,抗美援朝的行动立即连贯起来,快速高效。
10月8日,毛主席致电金日成,告知抗美援朝的决定,同一天人民志愿军成立,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兼政委。10天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备战。
彼时美军占领了平壤,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满心期待朝鲜缴械投降呢。此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听说中国有军队调动,还问他中国会不会出兵援朝。这位将军回答说可能量很低,依据是中国部署东北的兵力有10万左右,能送到朝鲜的兵力预计有一半。
而事实是,到1953年停战时,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约有120万,要算上轮转回防的部队,那就是290万。这位美国将军还打包票说,朝鲜战争当年11月下旬就可以结束,结果这仗断断续续打了2年多。
相比之下,我们的军事指挥层对战争的判定就准确多了:把停战线定在三八线,让志愿军发挥自身战术优势,灵活作战,攻取大中城市以外的地区,跟美军和南朝鲜军周旋,以打促谈,边打边谈。
1950年10月23日,第40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仗,歼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第6师的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歼敌325人,俘虏161人,缴获各类武器若干,取得首战开门红。
到1951年夏,志愿军跟朝鲜军密切配合,连续打了5次战役,把战线推到三八线附近。尽管装备精良,但美军在战场上逐渐失去了士气和斗志,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字停战。
而国内的傅作义,虽然也关心朝鲜战事,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淮河治理上。1950年11月,他在政务院会议上作了淮河治理的工作报告。而后就亲自到淮河上中下游展开全流域视察。
期间,视察河南省舞钢市境内淮河上游时,他选址修建人工水库,就是后来的石漫滩水库,被誉为治淮第一坝。从1951年到1954年之间,他一边推进淮河治理工程,一边总结淮河治理经验,成果陆续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刊发。
得知抗美援朝胜利,他心里非常高兴,他深知这一仗对国家的意义。
70多年后再回过头看,抗美援朝一战,打出军威国威,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和平窗口,由衷敬佩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傅作义等老一辈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有他们保驾护航,中国的国运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