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打仗就强调谋略。《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中便强调:“上兵伐谋”。而到了现代战争中,我军同样推崇以奇谋战胜敌人。在朝鲜战场,志愿军的指战员们用虚实相生、环环相扣地谋略,将联合国军耍得团团转。
韩国“荣誉元帅”白善烨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中国军队:
“当时,中国军队的最大弱点就是补给和火力,而他们用藏在暗处攻打对手的偷袭、迂回和埋伏等方式弥补了这一劣势。比起正面,他们会选择侧面来进攻;比起白天,他们会选择晚上进攻对方。”
相比于直来直去、强调火力的美军、苏军,我军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而我军的奇谋,从入朝的一开始,就有所展现。
1950年9月,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后,被切断后援的朝鲜人民军可谓是一溃千里。美军、韩军以及其他联合国军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迅速逼近了鸭绿江。
为了保家卫国,数十万志愿军悄悄越过了中朝边境,向朝鲜境内进发。而这一切,却是那样的神出鬼没。美军空有空军侦察优势,却对我军的动向浑然不觉。为了继续麻痹对手,我军还祭出了一个奇计。
当时,刚刚攻陷平壤的韩国将军白善烨,正指挥军队向前进发。到了半路,白善烨陆续抓获了4名俘虏。从他们的口音中,白善烨很快就辨别出他们是中国人。在审问中,这些中国士兵透露:
“我们是被强制当的“志愿军”,志愿军没有军衔也没有政章,属于临时编成的小股部队,受北朝鲜军队指挥,总兵力大约9000人。”
与此同时,这些俘虏还异口同声地表示:“入朝指挥官是林彪。”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这些俘虏所供述的情报,没有一个是真的。事实上,我军入朝的部队已经达到了4个军,总人数达到数十万人。而入朝的指挥官并非林彪,而是彭德怀。
韩国史学家金东明在《韩国战争史》中曾写道:
“他们好像是一枪未放自动投降的,据说全都是地道的农民出身,看上去很老实,所以没有人怀疑他们是特务。”
就这样,区区四个“俘虏”,彻底误导了联合国军以及他们的指挥官——麦克阿瑟。直到第一次战役,麦克阿瑟仍然固执地认为,中国仅仅只派出一支小部队进入朝鲜。与此同时,麦克阿瑟至死仍认为,与自己在朝鲜交手的乃是林彪。
在4个“俘虏”的误导下,联合国军完全失去了警惕,他们出于抢功的心态,争相恐后地向北进发,一下子便钻进了我军的口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包抄、迂回和迎头痛击。就这样,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打响了。骄横的联合国军一溃千里,从鸭绿江边一直退回了38线。
我军仅仅只有4个“俘虏”作为诱饵,就骗过了老谋深算的麦克阿瑟。美国佬和打了几千年战争的中国人比谋略,实在是差了点。
而在战略层面,广大指战员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与主观能动性,将美国人耍得团团转。也是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在云山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交锋。号称“王牌”的美军骑兵一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被迫向南退却。
负责追击美军的39军116师346团的先头部队——4连,抵挡了云山城的一座公路大桥(南桥)。守桥的是美国骑兵1师第8团3营M连。他们在桥头建立了堡垒,用各种轻重武器指向北方,严阵以待。如果4连发动强攻,恐怕很难取胜。于是4连的连长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
美军战史记载:
“一个连的中国士兵排成纵队沿着通往龙山洞的干道,严整而有序地接近南桥面。警戒该桥的美军士兵见他们走得如此堂堂正正,竟将之错认为韩国军队,因此没有盘查就让他们通过了。该纵队通过桥后,轻而易举地接近了3营营部,随后掏出枪支,发动了进攻。”
美军万万也没想发到,4连的志愿军战士竟是如此的智慧、如此的果敢、如此的训练有素。过桥时,我军竟一个都没有露出破绽。由此可见,我军的战士是多么的沉稳。根据39军军史记载:
“我军通过桥梁的时候甚至还和美军握了握手。”
就这样,美军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线,被我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随后,4连士兵像扇子一般展开,向美军发动了白刃冲锋。美军作战一向迷信火力,很久都没见过白刃战这个阵仗,纷纷向后溃逃。
根据美军军史记载:“中国人枪声大作,不断向我们投掷手榴弹、炸药包。而我们的士兵,大多仍躺在睡袋里,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毫无察觉。”
根据一位幸存美国老兵回忆:
“只消片刻时间,我们的驻地就被打得千疮百孔,当我听到远方刺耳的军号声,我还以为我还在梦乡,敌人仿佛腾云驾雾,从天而降,人影模糊不清,他们见人就开枪,用刺刀捅。”
美骑兵一师师长盖伊将军见局面已经无法收拾,只好丢弃伤员和重装备,紧急撤退。
半个世纪后,负责指挥当时战斗的116师师长汪洋说:
“云山战斗中美军运送尸体的8辆打开车被我军截住,车上每层10具尸体,一共装了5层。因此,8辆车一共有400具尸体。按此推算,美军在116师正面伤亡就可达到1200~1600人。实际情况还有许多死伤者被遗弃在战场上,因此实际伤亡远不止此数。”
云山战役,是我军将战略之谋和战术之谋精妙结合的产物,最终出其不意地将美军打得四散溃逃。对此,同样精于轻步兵战术和谋略的日本人也对志愿军的战术大加赞赏。甚至他们还专门将此次战役作为模范,列入日本陆军自卫队的干部教材中。
由此可见,即使在现代战争中,也不能一味强调武器的作用,同时也要讲究谋略,无论是对于具有优势的对手,还是相对处于劣势的敌人,我们均应强调“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