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你是一个很强调实用价值的人吗?或者,你是一个很在意自己有没有提供价值的人吗?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在商业的世界里,提供价值就是产品存在的理由。

但是,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恰恰热衷关注那些没用的东西。比如,那些附着于建筑物或者道路上的,已经没有任何功能价值,但是却阴差阳错被保留下来的物件,这些物件被路上观察者命名为“托马森”。这些无用但却存在着的托马森物品包括,一些阶梯,根本不通往任何地方,甚至上升阶梯正对着的就是下行阶梯,这不就是上去就是为了下来。这群人把这类梯子叫做“纯粹阶梯”,意思是它就是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着。他们还注意到一些门,看起来是一个门的形状,但是它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封闭空间,人们从旁边一绕就进去了,根本不需要通过它。他们就给这种门命名叫“困惑之门”。还有超伸出房体一大截的壁檐,它下面并没有要遮挡的东西,人也走不过去,它的遮蔽毫无意义。



你看,这帮人就喜欢去观察记录这些城市“边角料”。可,这些无用之物难道不应该被城市建设所淘汰吗?关注它们干嘛?一方面,可以想见,这些物品大概率曾经都是有用的,只是随着城市变迁,逐渐失去了功能;也可能是鬼使神差的混乱施工遗留的产物,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了解城市史的过程。所以,看似无用,实则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而这群路上观察者的思考更具有哲思性,他们经由这些物品展开思考:门没有出入口的功能,阶梯失去了攀爬的意义,它们还有价值吗?可能很多人会回答,没有价值,因为他们本就是以工具属性存在的。但是,在这些关注无用之物的人眼里,它们的价值可太大了,他们管这种价值叫“逸出实用价值的智慧”。这里的“逸”是逃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群擅长从实用主义的框架中挣脱出来的“小机灵鬼”。他们的存在,有一点反叛的意味,也是一个提醒。

在这群观察者看来,人们行为的出发点目的性越来越强了。书中说,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能量场,甚至我们可以延伸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这世界的大部分物品,能量场会使它们拼命地往外发射一种波,叫“目的波”,你一看它,就能感知到它是为了达成一些目的而存在的。比如说,摆在橱窗被打着镁光灯的奢侈品,你一看它就知道,它是为了满足人们内心的尊贵感,甚至是虚荣感而存在的。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这些目的波里,让这些有无用志趣的人感到有些难受。



因为,在他们看来,创造价值并不是人和物的全部属性。生命最纯粹的属性,其实仅仅就是存在。人拥有仅仅是作为存在本身而存在的那一面,不被价值所束缚,也不因没有创造价值而忧虑的自在状态。

说到这儿还得介绍一类人,他们的观察角度跟关注无用之物有点类似,即使一件事物有原本的目的,他也要想方设法地挖掘出这个事物出其不意的,而且也没啥实际用途的另一面,就是觉得有意思。有一类人路上观察的重点是,从告示牌的文字里找一些梗来玩。本来告示牌有很明确的表达目的,但是无意间形成了谐音梗,或者告示牌字体脱落形成了古怪的表达,比如本来一个饭店的招牌叫“酒家”,结果字体脱落成了“洒家”,他们就会觉得好有意思,赶紧记录下来。这类人对广告牌原有的表达目的毫不在意,他们更喜欢的是这个事物意外的那一面。这有点像互联网上玩梗的文化,网友们显然最不想从最正统的那个角度去理解消息,他们有很多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者们眼里,这些城市里的无用之物,和这些奇奇怪怪的表达方式,都挺可爱的,它们都是一种轻柔的提醒,也是给这个忙碌城市的一个喘息的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