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一段时间,儿子对我都很抗拒,我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听你的,我要按自己的方式来,你管不了我。

听孩子说这些话时,真是有点生气,有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恨铁不成钢。

就好像一向乖巧和信任我的娃,突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再信任我,也不再听我的劝告,一心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很是任性。

刚开始时,我还能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试错,但观察一段孩子并没有调整自己,或者他调整的速度让我有点担忧时,就有点慌乱。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会在无意识中去责备和催促孩子:

有时候不经意说的一句话,就会让孩子变得很刺毛,会回怼我:你越是这么说,我越是不做,我凭啥要听你的,我要听自己的;

有时我问孩子还要玩多久,他说一会就玩几个小时时,我会很火的提醒他说话不算话;

孩子说这周好好学习时,我听了会很开心,但他一点没行动还是玩时我也会很灰心丧气。

往往这个时候,我就会对孩子很严厉和不耐烦,负面评判就会变多,像是:你做得太过分了!骗我好玩吗?没有你这样撒谎的人!

遗憾的是,我的这些做法和说法,原本是想让孩子反省和重建,是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及时调整,可结果却事与愿违。

孩子玩得更嗨了,言语上更刺毛,而且对于学习的态度更不端正了,甚至连作业也不愿意写了。

面对之前这样频繁出现的情况,我觉察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反馈方式以及共情一下他的处境:

首先,我自己也很敏感,对孩子的摆烂容忍度低。

骨子里,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也对孩子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些虽然在转念的刻意练习中有所放下,但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放下。

只要我对孩子有期待,怀揣着希望,就一定会有落差。

有期待,敏感,有要求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落差时的焦虑与烦躁,会影响我的言行、表情、动作,也会影响我跟孩子的沟通方式。

一定是我先烦躁和情绪不稳,对孩子有了负面评判,才引发了孩子的对抗,才会让孩子对我很刺毛和不友好。

想让孩子对我重新信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允许孩子目前的状态,也要允许自己对他有期待。

而我要练习的重点就是在期待与允许孩子之间找到平衡点,将重点转移到修炼自己和提升自己。



当我这么有意识觉察和这么做时,减少了对孩子的评判,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哪怕孩子说学习没学习时,我也波澜不惊。

多大点事,搁不住让我发火,也搁不住跟孩子翻脸。

但意外的是,孩子竟然主动在PAD上学了数学和化学,还跟我说这周玩是因为一部分作业在学校已经写过了,上周在学校可累。

其次,孩子学习很累和辛苦。

之前,跟孩子发火的99%原因就是因为孩子说学习而一直在玩游戏或磨蹭,忍无可忍时就吵他了。

现在我换了一种思维,每当看着孩子玩得很嗨时,我都共情孩子在学校的辛苦:

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了,高强度上课到晚上10点,是真辛苦的。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听课和写作业,孩子是真累的,换成我自己,我也会身心疲惫,也会周末回来想放松和报复性玩一下。

要是这时候,父母再因为孩子早上多睡一会或者玩个游戏把孩子暴吵一顿,孩子的内心该有多委屈。

虽然父母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想让孩子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的想法是没错的。

但是孩子也不是机器,更不是陀螺,这么想的时候,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共情与宽容,竟然没那么生气了。

最后,孩子自我认可度低,有一些自我怀疑。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为什么不能在玩和学习之间优先选择学习,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自我认可度低。

也就是在学习中没有找到太多的价值感,学习起来又累又没成就感,慢慢就会选择玩游戏这种又有价值感又轻松的事情。

换位思考一下,我自己在做一件事没有成就感时,也会不由自主刷起视频,整个人都会变得慵懒,只想娱乐和摆烂。

觉察就是疗愈。越洞察,越清晰,越能理解孩子,也能理解自己。

当我允许孩子不改变也没关系,当我允许孩子就这样也挺好时,我发现孩子对我又有了亲切和主动攀谈,以及告诉我他的想法与计划,他像刺猬一样的负情绪也随之消失了。

家庭教育道阻且长,先成为自己,再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