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越是发展形势纷繁复杂、越是改革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理解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内涵?新时代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如何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如何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柯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该项目是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推动能源转型实践的缩影。新华社图

■主持人:刘迪 本报记者

■嘉 宾:张占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

刘靖北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郝身永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主持人: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如何理解其深刻内涵?

张占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的领导有很多极其重要的论述。比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思想引领,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保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为我们党执政建立起坚实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刘靖北: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使党的全面领导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擘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对各领域、各部门及各地区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

郝身永:党的领导的核心功能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实践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行稳致远。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五个必须统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时代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张占斌: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新时代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等等。

刘靖北:自2012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党的二十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坚持”,2023年提出“五个必须”,2024年提出“五个必须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总之,新时代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断推进经济理论创新,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理论支撑。

郝身永:在党的领导制度方面,提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中央领航掌舵的作用;在把握经济新“方位”方面,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面,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等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在发展格局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处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模式和路径方面,提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背后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科学原理。

主持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有何深意?如何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张占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高度来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部署和推动实施。比如他提出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等等,都体现了这个思想、这个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讲政治,需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或者说要善于从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来看待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党带领人民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光明前景。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靠的是党从政治高度来把握时代大局,把握世界大势,遵循了人民的意愿,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守正创新,我们就能够创造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因此,从政治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如果不从政治上看问题,就看不清实质、抓不住要害,就难以把握好方向、大势、全局,难以清醒辨别政治是非、科学驾驭政治局面、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心怀“国之大者”,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及时纠正工作偏差,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郝身永: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从政治高度解决问题:其一,要把握好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自觉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切实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其二,要把握好党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就决定了党在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三,要把握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更好地坚守初心和使命,更加深刻理解党中央出台的大政方针的深远意义,增强对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认同感,校准工作的“准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如何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张占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理解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把党的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几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其一,就是要不断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理论创新。比如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理论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工作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其二,要理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中央成立了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其三,要不断改进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方法。比如党要善于领导经济宣传工作、舆论工作,要善于引领预期、改善预期,提振士气。其四,要不断提高党的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调动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切实实解决内卷严重、一部分人躺平半躺平等问题。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很迫切。

刘靖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加强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防止调门高喊口号,行动不落实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同时,鼓励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二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确保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五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郝身永: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出台制度和政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搞“一刀切”。

其次要完善经济领域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

再次要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要对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予以通盘考虑,制定制度时要考虑符合激励相容原则,完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创造性解决难题,着力破解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突破“中梗阻”。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按制度要求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健全和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科学监督、依法依规监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