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乡村“颜值”正带来“产值”——曾经陈旧的老屋已改造成精致的民宿,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为村民拓宽了增收路子。

在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的智慧大棚,传感器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蔬菜在四季如春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不仅产量攀升,品质更是上乘。

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大坝示范田,水稻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农耕迈向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在花溪区久安乡贵茶集团,各类茶艺培训走进乡村,昔日埋头采茶的茶农变身乡村工匠、技能人才。

2024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按照“5555443”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强三农”,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引领区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当时代的晨曦洒向田野,“三农”工作正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田园牧歌,诉说着大地的新生、耕耘的力量、丰收的热望,且看今朝,这广袤乡野如何绘新章。

“五个关键”

粮食生产稳中有增。贵阳贵安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创建“五个示范”责任田30.2万亩,强化种粮主体培育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良机良种良技良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51%,粮安考核全省排名第一,粮食面积、产量增速全省第一。


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持续实施“4个10万+100万+5000万”产业项目,建成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生态化蔬菜基地16万亩,“稻+菜”轮作示范基地5万亩,夏秋菜示范基地8万亩,在罗甸建设蔬菜保供基地5万亩,推动全市蔬菜自给率提升3个百分点,冬春茄果类蔬菜自给率从0提升至15%。第三轮“菜篮子”考核全国排名第4。

种业振兴提档加速。聚焦打造全省种业高地,深化产学研合作,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全省首个畜牧业院士工作站、德康种业总部“一基地一院站一总部”落户贵阳贵安,水稻育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筑农高科水稻矮秆基因(sdlr5)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45个,连续两年在省级种业考核中排名第一。

市场体系繁荣活跃。持续推进22个县域商业体系建设,3个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成运营。持续开展化肥直供直销“四大经营主体”建设,累计签约2500家直供直销店、销售5083吨化肥。整县推进息烽县、清镇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新建40个乡级、村级供销社。

加工产业链韧性更强。持续优化“三品一菜”特色食品产业生态,贵酒三期扩建、惠诚生态园等57个重点加工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培育贵州盼盼、极海果蔬等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7家,完成储备粮“储加结合”试点6.4万吨,预计2024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210亿元。

产业“五个一”

一乡一业。贵阳贵安持续推动12个农业特色乡镇产业扩面增效,开阳县南江乡(枇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评估。

一村一品。做强“花小莓”“修文猕猴桃”“印象硒州”等区域公用品牌,巩固提升16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成效,10个优质农产品入选“国家级名录”。

一产一企。推广“龙头企业+”组织模式,实现50%乡镇的主导产业有1个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联结覆盖。

一家一特。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提质独具特色的农村家庭经营业态农户3575户。

一人一技。精准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196人,认定乡村工匠336人,评审高级农业技师175人、农业技师(中级)200人。

农村“五治”

精准“治房”。围绕“清建管用”四个关键,2024年共完成农房确权登记3.3万宗、宜居农房改造1万户,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11人;整治农村空心房1140栋、改造危房352栋、打造旅居农房821栋。

精准“治水”。突出“三水同治”,2024年共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个,覆盖农村人口10.37万人,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69.2%,居全省首位;实施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6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20个,改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排名全省第一;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精准“治垃圾”。完成“旅居生活”村寨垃圾收集收运点提升190个、配置农村垃圾分类收运设施1200个、建设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含分类收集桶)600个,建设秸秆收储利用示范点12个,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项目5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

精准“治厕”。2024年新(改)建农村户厕6941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公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成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服务站(点)51个,将农村卫生户厕和1327座村级公厕全部纳入长效管护,推动公厕私厕“建、管、运、维”全生命周期运行。

精准“治风”。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制定婚事1天办结、丧事3天办结、单方办理不超过15桌、礼金不超过50元/人的倡导标准,组织99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实施农村公墓提质改造5个、新建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15个;数字殡葬平台上线运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党建“五个一”

配强“一个支书”。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持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提级培训,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3人,选拔10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建好“一支队伍”。加强驻村干部、到村任职选调生培训管理,选派驻村帮扶干部764人、民情助理21人,安排选调生到村任职47人。

打造“一个中心”。深入推进“三减一规范”,工作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分别减至49项、6块、7项。

健全“一个机制”。推动村级规范落实“四会一课一活动一评议一费”八件事。全面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完成“双交双办”87件、化解62件。

找准“一条路子”。稳步推进208个“1+1”实践村发展,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6个,观山湖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修文县获批为“数智黔乡”试点县。

“四大经营主体”

做强龙头企业。加大运行监测、助企纾困力度,新增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市农投集团首次进入中国农业企业100强(排名第71位),贵州富之源、贵州蔬菜集团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做活专业合作社。健全和完善合作社指导服务与管理机制,规范培育合作社100家。

做特家庭农场。加强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引导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新增家庭农场389家。

做多种养大户。鼓励采取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方式发展规模种植,通过“1050”“公司+农户”等模式发展规模养殖,新增培育种养大户2700户。

“四块地”改革

用好耕地。指导各区(市、县)制定地区土地流转政府参考指导定价,引导土地流转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建成高标准农田7.9万亩。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地力,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4.81等,排名全省第一。


开发林地。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蜂等林下经济,完成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54.3万亩,打造200亩以上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6个,预计非生态公益林亩均产值达1281元。

盘活宅基地。指导息烽县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1+3+6”制度体系,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交易宅基地使用权828宗。严格执行村民建房“一户一宅”规定和“一书一证”建房前置条件,审批宅基地3392宗。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指导息烽县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村集体发展康养旅居、城郊经济等新兴业态,入市6宗。

“三大收入”

大力提升村集体收入。积极推广村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科学指导发展富民产业、盘活闲置资产,促进村集体稳定增收。建立健全资金、资源、资产长效管理制度5个,新增投入财政资金2.7亿元,实施到村资产项目478个,预计2024年996个村集体总收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8%,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突破80%。


大力提升农民收入。大力提供就业推荐、专场招聘、技能培训、以工代赈等就业服务,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5938人次;组织劳务输出省外2.97万人、组织化率达70%以上;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0个,带动周边务工4293人;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8039人;发放69项“一卡通”惠民惠农财政补贴20.9亿元、创业“两项补贴”4712.61万元,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

大力提升亩均收入。聚焦粮油和蔬菜“两个重点”,精准发力提高单产和土地利用率,常态化开展撂荒地整治,大力推广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五改”等高产高效技术和接茬轮作、间种套作等种植方式,完成“粮+”轮作50万亩、大豆复合带状种植5.08万亩,粮食、油菜、蔬菜单产分别提升3.16%、2.11%、1.3%,耕地亩均收入达6040元。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脱贫成果抓出新成效、乡村产业迸发新活力、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激发新效能、农民收入得到新提升、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2024年,贵阳贵安“三农”工作蹄疾步稳。展望未来,贵阳贵安“三农”事业在政策春风吹拂下,将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人居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记者 李佳旭/文 杨才江 石照昌/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