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小史(二)|两汉时期的酒令文化
文:枯木
(续上)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前后长达四百余年,其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远远领先时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文明帝国。从汉代开始,华夏后裔自称“汉人”,华夏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文字被称为“汉字”,语言被称为“汉语”,汉代之隆盛可谓至极。
先秦时期的“射礼”在两汉时期被极大弱化。这主要是因为西周时期选官制度受宗法约束,实行“世卿世禄制”。重要官员只能从诸侯贵族中诞生,因而射礼是考核任选官员的主要方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唯才是举,韩魏赵秦等诸侯国出现了军功爵制,其中以秦国贯彻最为彻底,最终统一六国。
汉朝建立后,延续秦朝选官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因而以前依靠“射礼”选官的制度得以衰微,在宫廷宴饮文化中射礼逐渐退出。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作为宴饮文化之一的酒令文化,得到迅猛发展。不但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投壶、骰令、祝词外,而且不断演绎演变,出现了众多的酒令游戏,诸如了六博、樗蒲、藏钩、射覆、钱令(意钱)、弹棋、骰子等酒令,极大地丰富了酒令文化。
一、汉代监酒令
汉代的宴饮文化变得更加讲究礼仪和礼制,宫廷宴饮更加制度化,有了专门的监察人员维持宴饮过程。这源于汉初开国功臣大多为布衣百姓,没有学习过贵族礼仪,因而在朝廷宴饮的秩序混乱。《史记·列传·刘敬叔孙通传》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于是叔孙通给汉高祖建议“沿袭古礼与秦仪杂就之”设立“朝仪”。
在叔孙通和弟子的演练和培训下,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众大臣拜贺饮酒,完全按照尊卑礼仪依次恭贺饮酒。若是不符合礼仪者,就被驱逐出去,“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场面宏大,井然有序,汉高祖大乐,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从此成为惯例,朝廷宴饮由御史和执法进行监督执行。
而在《史记·列传·滑稽列传》中也有记录战国时期监酒令。当时齐威王问淳于髡能饮多少酒,髡回答道:“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说明叔孙通在汉代设立的两位监督酒令——御史和执法者,是战国时期酒令文化的延续和复兴。
汉代的监酒令权力非常大。御史和执法者可以惩罚和驱逐不守礼仪者,甚至有人因为饮酒礼仪不当而丧命。《史记·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吕后专权时期,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硃虚侯刘章入宫宿卫。吕后将侄子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以示笼络。
然而刘章却看不惯吕氏擅权。有一次“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硃虚侯刘章为酒吏”。刘章请求吕后允许他以军法行酒令,吕后同意了。结果在宴席上,“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意思是有一吕氏子弟喝醉了,逃离酒席避酒,刘章赶上去拔剑把他斩杀了。
这让吕后和众人大惊,吕后因为前面允许用军法从事酒令,因而也无可奈何,恕其无罪。从此以后吕氏子弟都很害怕刘章。在宴席上不守礼仪被杀,虽然背景是刘氏和吕氏暗中争斗,刘章含沙射影,“杀鸡儆猴”。不过,也可以看出当时酒令官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因而到了后世,酒席上以酒令官为大,判输赢罚酒都是酒令官说了算,大概是从汉代就立下了规矩。
由上可以看出,汉代酒令文化中,监酒令虽然名称不一,比如觞政、酒吏、酒令、御史、执法等等,并且属于临时任命的监督人员。不过,权力非常大,而且是宴饮文化必不可缺的监督机制,为后世所延续。
二、汉代的酒令游戏
汉代酒令文化大发展,出现了众多酒令游戏。有的是从先秦酒令文化延续而来,比如投壶、摇骰子,祝酒辞等等。有的则是把先秦的博弈游戏加以演变,和宴饮文化相结合,归纳到酒令文化中。从而更加增加了宴饮乐趣,下面我们简单其中几种代表性的酒令游戏。
1、六博
(四川新津出土东汉画像残石上仙人六博)
六博创制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诸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髡就说:“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後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其中“六博”和“投壶”都是酒令之一。
从现今考古资料来看,湖北江陵、山东曲阜等地就发现有战国时期博局盘、博箸和棋子,说明六博游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只不过当时最早是博弈游戏之一,并不一定要宴饮。到了汉代,六博则被纳入到宴饮文化,从而成为酒令游戏之一。
这点,从大量出土的实物器具和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可以证明。比如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土东汉绿釉陶六博俑(如图),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一套完整漆盒装六博棋具等等。以及四川的新津、成都和彭县,河南新野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都有六博图案。
六博的棋具和棋局结构复杂,走棋方式变化多样,彩点名目繁复,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玩法早已失传,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猜度一二。
2、樗蒲(chū pú)
(甘肃武威磨咀子 西汉晚期墓M48出土彩绘博局木俑)
樗蒲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从六博演变而来,流行于东汉。东汉经学家马融的《樗蒲赋》有:“昔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樗蒲原本为博弈棋类,后来逐渐演变成和宴饮结合,并且成为民间赌博的方式之一。《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很看不惯下属饮酒赌博,“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不过也说明樗蒲是酒令的一种。
关于樗蒲的玩法,类似于现代的掷骰子。宋代程大昌撰著的《演繁露•六》记载,樗蒲用木制骰子五枚,每枚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一掷五子皆黑者为卢,为最胜采;五子四黑一白者为雉,是次胜采。
赌博时为求胜采,往往且掷且喝,故称赌博为“呼卢喝雉”,亦称“呼卢”等。明代彭大翼撰著的《山堂肆考》云:“古者乌曹氏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博头有刻枭形者为最胜,卢次之,雉、犊又次之,塞为下。”
(未完待续)
2022/2/17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史记·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西汉 司马迁编撰
《史记·列传·刘敬叔孙通转》西汉 司马迁编撰
《史记·列传·滑稽列传》西汉 司马迁编撰
《汉书·东方朔传》东汉 班固编撰
《后汉书·梁冀传》南朝(宋)范晔编撰
《风土记》西晋 周处撰著
《荆楚岁时记》南北朝 梁宗懔撰
《晋书·陶侃传》唐 房玄龄等人编撰
《演繁露·六》宋 程大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