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程彦,今年三十二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供我和弟弟上学。
如今,我在省城工作,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职员。
离过一次婚,孩子判给了前妻。
我一个人住在公司附近的出租房里,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平稳。
今天是腊月初十,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
再过几天,我就得回家过年了。
虽然每次回家都让我倍感压力,但一年到头只有这么一次,我也不想让父母失望。
上午,我妈打电话过来,问我今年给侄子包多少压岁钱。我弟弟结婚早,孩子今年已经五岁了。其实每年过年,我都会给侄子包个五百块的红包,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我的一片心意。可今年,我妈的语气让我有些不舒服。
“彦啊,你弟弟那边说,侄子上幼儿园要花不少钱,你是不是也该包个大一点的红包?”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你一个人在外面,没孩子要养,手头应该宽裕些吧?”
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有些堵得慌。每次回家,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我是那个“没什么负担”的人,理应为家里多出力。可我想反驳,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妈,去年我不是包了五百吗?今年还这样吧,毕竟我自己也有不少开销。”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些。
“哎呀,五百哪够啊!你弟弟一家今年过得也不容易,你多包一点,给侄子留着读书用。”她语气里透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意味,“再说了,你在省城,工资肯定比你弟弟高。”
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妈,我一个月工资就那么点,扣掉房租和生活费,剩不了多少。”
“那你去年不是还给你前妻的孩子寄了两千块吗?既然他不跟你过了,你也不用管那么多吧!”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刺痛。每次提到前妻和孩子,我妈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否定。他们大概不知道,我每个月为孩子存点小钱,是因为那是我心里唯一的牵挂。可这些话,我没法跟他们解释,也不想争辩。
“妈,等我回家再说吧。”我敷衍了一句,挂了电话。
中午,我请了半天假,提前坐车回了家。一路上,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变成了田埂小路,心情却越来越沉重。这些年,每次回家都像是一次“战斗”,我得面对家里的各种问题,得应付亲戚们的打量和议论。
刚进家门,弟弟程宇就迎了上来。他比我小两岁,结婚五年了,生活重心都在老婆和孩子身上。他脸上带着笑,语气却夹杂着一点埋怨:“哥,你今年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妈都念叨你好几天了。”
“公司事情多,刚抽出时间。”我放下行李,看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的弟媳。她低头刷着手机,连头都没抬一下。
“哥,你今年给侄子带了什么礼物?”弟弟又问。
“还没来得及买,等过两天再补上。”我尽量让自己语气平和些。
他笑了笑:“那红包总得准备好吧?侄子可是一直念叨着他大伯呢。”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烦躁,但还是点了点头:“会准备的。”
吃午饭的时候,爸妈坐在一起,话题又绕到了我身上。
“彦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什么时候再找个对象?你看你弟弟一家过得多热闹,家里多了孩子,年味都不一样。”我妈一边夹菜一边说。
“是啊,哥,你也别挑了,现在好女孩多难找啊。”弟弟附和道。
我低头扒着饭,假装没听见。
饭后,弟弟带着侄子去邻居家玩了,妈拉着我在沙发上坐下,语重心长地说:“彦啊,我和你爸年纪也大了,就盼着你赶紧重新成个家。再说了,你一个人在外面过得再好,终究还是得有个家。”
“妈,我现在挺好的,暂时没想这些事。”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些。
“你这叫好?一个人吃外卖,住出租房,还得把钱往你前妻那边送。你说说,这像话吗?”她皱着眉,语气里满是责备。
“妈,那是我儿子,我不能不管。”我忍不住反驳道。
“儿子?他跟着他妈姓了,你管他有什么用!”她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些,“你倒是好心,可人家根本不领情!你要是真有心,不如把钱留给侄子,至少是我们家的骨肉。”
听到这话,我再也忍不住了:“妈,您能不能别总拿这些事说事?我挣点钱不容易,怎么花是我的事。”
她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行吧,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我们也管不了。”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下午,我一个人走出了家门。村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几户人家冒着炊烟。我沿着河边走了一段,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我一直想努力让家人过得好一些,可不管怎么做,似乎都得不到真正的理解。
天色渐暗,我回到家,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决定提前回省城。临走前,我留了一个红包在桌上,里面五百块钱,算是给侄子的压岁钱。
走到门口时,弟弟追了出来:“哥,这才刚回来,怎么又走了?”
“公司还有事,得赶紧回去。”我没回头,声音有些哽咽。
“哥,妈也是为你好,别放在心上。”他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回到省城的出租房时,天已经全黑了。我坐在沙发上,点了一支烟,脑海里回放着家里的一幕幕。也许,有些东西是我永远无法改变的,但我还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窗外的灯火闪烁,我突然觉得,这个城市虽然冷漠,却是我唯一能喘息的地方。我想,等过完年,我还是得好好努力,至少,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