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精神世界过度探索,是件很危险的事。一旦迈过那条实线,人生就会滑向虚无主义。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一定要爱上点什么,有点牵绊,才会形成抓力,把你留在这世界上。
看到这句话时,我愣住了,因为我发觉我好像什么都不爱。
七个多月前我还在上班,每天朝八晚六,住公司宿舍,那个时候天天加班,工资也不高,工作反反复复地磨人,改方案、报告、图纸,挨领导的骂;
带着一个河南人的胃在厦门真的是种煎熬,总之,我不快乐,也不想在陌生的城市认识陌生的人;
除了工作上避免不了的应酬,我几乎没有社交,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后来我失业了,几乎逃一样从厦门回到了老家。
这七个月里,我没有再进入职场,一直在做自由职业,写公众号;
自由职业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挨别人的骂了,但收入不及上班时的三分之一;
刚开始我还挺喜欢这种生活的,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洗漱、吃饭,晒会太阳,站在院子里看看天,不用打卡也没有琐碎的同事关系;
一台电脑,一个书桌,书写着那些字正腔圆的悲伤和焦虑,行业下行,失业、设计院降薪、待岗;
但很快我就厌倦了这种单一重复的文章,骨子里觉得我应该是特别的,我应该写那些精致柔软,直击灵魂的文字,而不是为了流量挑起焦虑;
后来我开始写自己的经历,原生家庭,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前半生在世间的痕迹;
众口难调吧,争议、骂声、鼓励都有,但既然选择了出卖情感和隐私赚钱,我就不能那么矫情;
总不能既想赚钱又想得到赞美吧,我拼命说服自己,像完成某种任务似的,为了写而写,到最后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
可是我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心,所以自由职业后我依然过得很拧巴;
同时,也越来越孤僻,整天枯坐在电脑前,没有社交、朋友、甚至是交流;
几乎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害怕村里的人说三道四,我也不常出门。
我的状态越来越差,一句批评的留言都可以把我惹毛,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想去找份工作了。
因为不管是爆料设计院还是写自己的经历,都让我感到生理性厌恶,我常常望着自己写的这一堆垃圾想:我在干什么?
九月,我去了上海,在上海游荡这两个月我依然没找到工作,焦虑、自责、害怕吞没了我,我常常失眠到深夜,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觉得我快要失去自己了,是那种对世界、人群、爱和热闹的感知力。
于是,我选择去烟火气的小吃街逛逛,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
卖冰糖葫芦的阿姨,还是记忆中的模样:稻草把子上扎满了红黄各异的果子,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糯米纸......
热气腾腾的炸丸子、炸鸡腿,烤红薯和烤肠,散发着香味;
锅巴、烤馕,整条街上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
只有在路边摆摊卖东西的商贩,牵着孩子的父母,说说笑笑的情侣;
在这条烟火漫卷的小吃街,只有人类最朴实的需求,吃喝玩乐;
无论你多么失意,多么心如死灰,来这里走一走,吃几口东西,你就很难还想着去死了。
也许人生本就没什么大事,吃喝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