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居然是“上海遇到了懂它的韩国人”。


网上说韩国人来旅游住的酒店不是在外滩,就是在徐家汇的五星级酒店,一晚一千、两千,便宜的也要三五千,这都很正常。上海的餐饮向来以高消费闻名,网上要是讨论哪里价格贵,多数人都会猜是上海,大家也消费得起。但韩国人来了之后却觉得很便宜。


发视频的人举例说,在韩国喝杯饮料要 40 块钱,买个小披萨 100 多块,韩国人均吃顿饭两三百块还吃不到什么。听他这么一说,我能理解,这就像我们从上海去湛江,也会觉得什么都便宜,甚至有种类似香港人去深圳消费的感觉。


我在深圳玩了几天,听商务车司机讲,周一到周五深圳人打车,一天营业额不超过 300 块,但周末香港人过来,不得了,一天营业额 800 到 1000 都很正常。司机师傅说深圳比较高端的商业现在全靠香港人支撑着,他接了不少香港人,很开心。在香港,一家四口点餐 1000 多块还得省着,可到了深圳,1000 多块能让四个人吃撑。


上海现在中低端餐饮活下去相对简单,但中高端餐饮目前很困难。以前没这么难,因为那时中产愿意消费,可现在中产日子不太好过。


再者,以前上海的外籍人士多,他们是中高端餐饮的消费主力。去年开放落地免签后,有朋友总结,开放时间有限,能玩的地方也有限,主要是让北上广这些消费高的地方的有钱人过来体验,所以提供相应服务。而且重要的是,上海作为国际一线城市,是应该有中高端贵的东西。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本土推行有点卖不动,网上还流行一种说法,任何贵得离谱的东西都来自上海,甚至会让人有种错觉,谁消费谁就是大冤种,可很多人忽略了其本身的价值,比如地段、建筑风格、视觉享受、心灵享受等。


我个人感觉,就像香港人去深圳消费能撑撑底,但要拔高深圳的高度,仅靠旅游让 GDP 增速保持以往水平,恐怕不行。首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会天天来,可能就周末来。假如一年里韩国有 10%的人来上海玩,上海体量大,他们一年消费 500 亿,对上海旅游业的增长也没几个点。而且现在旅游业还有个现状,来上海玩的人在消费降级,以前住 800 的,现在住 500,这部分人是散户,但量很大。


我觉得韩国人来旅游,能让那些原本可能要歇业的高端餐厅、酒店延续一下。有韩国、新加坡、美国来的朋友,会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像农村,上海要豪华些,他们发现那边花一块钱,这边花 8 毛钱却能享受不同服务时,那种欣喜若狂,就像发现新大陆。


估计现在上海有种博弈,不断开放更多地方免签,吸引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人过来。但另一方面,我看航班感觉不是很好,航班没以前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对面特靠谱搞的。


现在上海的中高端餐饮和酒店,家里有钱能消费,但我都不愿意,不是不值那个价,是不舍得花。之前说过,在湛江住豪华酒店六七百一晚,在上海只能住普通的。像之前新荣基,人均差不多 1000 块,一年可能就吃一次。平时和老婆、朋友出去吃饭,人均超过 200 块都会考虑。只有旅游时会想难得出来多花点。


有时觉得一线城市发展遇到大瓶颈,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追求性价比。真怕韩国人突然觉得上海性价比高,去了别的地方,发现有比上海性价比更高的。我真觉得现在很多二线城市容易发展起来,规模小,地便宜,人工也便宜,造豪华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只要突出性价比,比什么都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