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巷人家》让不少人
忆起了巷子里的纯真时光
对于钟楼人来说,想要重温
那些藏匿于后街深巷里的“小确幸”
不妨来荆川里开启一段探索之旅
“吴阿姨、陈阿姨,又来散步啦!”
“是啊,第6圈了!特地从50栋绕过来的,这里太阳好,路也宽敞好走!”
清晨,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的草堂路上已经有不少居民在散步锻炼了。
刚到路口,“幸福荆川里”的景观牌格外引人注目。电动车整齐停放,车辆进出有序。东侧围墙上,荆川文化、家风、诗词和老物件等墙绘交织成一幅绚丽的荆川文化长卷,引得众多居民打卡拍照。短短两百米的路,这一逛就是半小时。
曾经的草堂路是居民的“心头患”,两侧停满汽车,拥堵不堪。2022年荆川里社区牵头,联合周边居民、商铺、交警部门组建“自治”小组,规划夜间车位、安装监控、清理无主车辆。路牌、墙绘、电箱彩绘等翻新设计,都由居民提议创作,钟楼“老小区改造自治自理”成效在荆川里小区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真是个好地方!每天都能和老邻居一起锻炼健身,还能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 居民张大爷口中的“好地方”正是去年年初投入使用的“武影馆”——荆川里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原先闲置车库,经改造成了集舞蹈房、乒乓室、健身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身佳处,由居民担任功能室“班长”,协同社区管理。温馨的环境、完备的设施与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四、五十名退休居民前来享受服务、参加活动。
荆川里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观翻新上,更在于社区内设施设备的升级。“改不改、改哪里、改得满不满意,都得小区居民说了算。环境好了,居民素质自然也提高了!”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裴美凤说道。
每月6号,是居民们翘首以盼的“固定节日”——便民服务公益市集举办的日子。
“阿姨,平时要多喝水,注意身体。”永红医院的医护人员正为居民进行免费义诊并科普养生知识。
各摊位前,口腔医院、理发店以及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热情地为居民提供义剪、磨刀、口腔检查等“一站式”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关怀。
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积极性很高,每次报名都需要靠“抢”,不过也正因如此,69岁的凌榴英练就了5秒内在群里抢到报名名额的“绝技”。今年是她担任荆川里小区第一支部书记的第16年,她和同为退休干部的刘老师还结对帮扶了一位93岁的孤独老人,通过每天探望、打电话等,及时为老人送上帮助。
社区常驻60岁以上老人有3863人,占比约36%,像凌书记与刘老师这样的文明志愿结对有十几对。少帮老、老助老,荆川里社区统筹辖区优质资源,汇聚各方志愿服务力量,把居民最关心、最期盼的服务“打包”到他们身边。
随着草堂路的改造升级和口碑的传播,社区食堂、瓦屋烘焙、草堂咖啡店等“家门口”的“新就业”应运而生。
上午10点,荆川小食堂准时开餐,饭菜香味萦绕整条街。餐厅宽敞明亮,大排、咕咾肉、咖喱土豆牛肉、粉丝煲、素鸡等菜肴整齐码放在窗口。
这里是社区的养老服务助餐点,除了每天为老年人提供新鲜健康、口味多样、价格实惠的菜品外,店员还会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阿姨,您不吃鱼,尝尝咕咾肉,酸甜合口”“李叔,今天有粉丝煲了,还照老样子少点粉丝多点汤吗?”食堂负责人杨大厨热情招呼着。杨大厨从事餐饮行业30多年,快要退休的他仍一心惦记着他的“厨勺”,去年便与爱人租下了这300平方米铺子,在家门口经营起了这家社区食堂。
“我们本就是抱着做公益的心态经营的这家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想尽可能给社区老人更多福利。”助老餐利润薄,为了让食堂顺利运营,社区还帮助杨大厨拓展家庭聚餐业务,临近新年每周都会有年夜饭的订单。
沿着草堂路往南走,就能看到一家中古风咖啡馆——草堂咖啡。店内,复古家具、老电视机、泛黄磁带,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年代感”。小区的居民,是店里的熟客,步履匆匆的年轻人,是这里的常客。
“我感觉自己被需要着,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幸福。”88年的徐海浪是草堂咖啡的负责人,这个店也是他作为设计师送于妻子的浪漫礼物。“我跟我爱人一直想做一间为社区配套的咖啡馆,把烟火气、归属感保留下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老小区。”
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要6元就能点上一杯可以续杯的公益茶,75岁以上老人免费喝茶,店里每个月还会有小型读书会、环保市集活动、周四“盲盒电影”……草堂咖啡就这样低调又热闹地嵌入了小区。
走出咖啡馆还有一个与荆川里续建小区相连通的室外花园,紧靠白荡河,多功能健身器材、网红休闲桌椅依次摆放在河边。曾经破败的后花园如今变成了居民闲暇放松休息的户外休闲区。“道路通畅了,街道整洁了,老头子我也能在家门口喝上年轻人爱喝的下午茶了。”72岁的居民杨大爷对荆川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一条小巷承载时光记忆
三餐四季品人间烟火日常
如今,荆川里的蜕变
是常州老城厢发展的一个缩影
也是文明常州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