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娃娃鱼

白衣秀士王伦的形象,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历史原型,但是其形象与北宋历史上两个真正存在的王伦有关,而这两个王伦又跟宋朝历史的关键节点纠缠在一起。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北宋历史上,真实存在两个王伦,生卒大概相距一百年。

他们在《水浒传》里被合并成了一个人,就是被林冲杀掉的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白衣秀士王伦

王伦A

生活在宋仁宗年间,原来是禁军虎翼营的军健,庆历三年五月,带着四五十个人在沂州(今山东临沂)杀了巡检使、御前忠佐朱进之后起兵。

王伦部下脸上都刺了“天降圣捷指挥”字号,属于立场明确的“造反”——

昨王伦贼杀主将,自置官称,着黄衣,改年号,事状如此,乃是反贼。

欧阳修《论光化军叛兵家口不可赦札子》

历史上,王伦叛乱的过程非常简单,历时只有短短两个月:

首先攻打青州不克,于是南下,经过沂、密、海、扬、泗、楚等州,到达江苏高邮,队伍发展到二三百人,然后在扬州被长江所阻,转而向西,最后在和州采石矶附近失败,王伦被杀。

按理说,这样小规模的反叛在历史上多如牛毛,几乎不值一提。

但不仅《宋史》、《宋史全文》、《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些史书有记载,就连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苏辙的《龙川别志》、王得臣的《麈史》、蔡條的《铁围山丛谈》这些文人笔记里也都留下了记录。

此外,欧阳修为了这件事上书了十几次,蔡襄相关的奏章也有好几份。

王伦A之所以那么受关注,倒不在于他的声势有多浩大,而是在他一路向南的过程中,沿途州县几乎没什么抵抗,官员要么直接逃跑,要么开城让路,甚至还主动提供物资,供他们好吃好喝,然后扬长而去。

用欧阳修的话说,王伦是“邀呼官吏,公取器甲,横行淮海,如履无人”:

臣闻昨来江淮官吏,或敛物献送,或望贼奔迎,或献纳兵甲,或同饮宴。

臣谓伦一叛卒,偶肆猖狂,而官吏敢如此者,盖知贼可畏而朝廷不足畏故也。

《论江淮官吏札子》

地方官的种种拉垮表现,蔡襄在《论失贼官僚乞行罚》的奏章里有详细描述——

高邮知州晁仲约:开城迎接,让当地富户出钱,送上酒食、武器,还和贼人一起聚饮;

盐城知县:避贼不出;

扬州驻泊王乞:总算出城迎敌,结果到光山就跑回来,眼见贼人攻城而不救;

淮南转运使张可乆、楚州知州胡揩:知道贼人在盐城,非但不救,反而开城借路。


蔡襄《端明集》卷二十一

“今遇小寇,官吏便至如此失节,何等屈辱也!”蔡襄简直痛心疾首。

王伦之乱,暴露出州县官员的怯懦和无能,欧阳修认为这才是“腹心之大忧”。

王伦B

是真的生活在两宋之间,和水浒宇宙同时期。

他先后四次出使金国,两次被扣押,羁留北方超过10年。

第四次赴金后,金人欲招他做官,王伦拒绝了,于是被缢死。

不过,这是《宋史》的说法。

《金史》则说他一开始同意出任转运使,后来却反悔,金人觉得他反复无常,所以才干掉。

这是桩无头公案。

以《金史》来看,如果王伦从没接受过任命,犯不着专门为他写一个传,但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受官又辞,等于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王伦不可能那么傻,一定是金人欲加之罪。


王伦B本是宋真宗宰相王旦弟弟的玄孙,不过到他这一代,已经败落了。

他一生有两件事广为人知。

其一是靖康末年,东京快要失守的时候,以布衣的身份去面见宋钦宗,表示能够守护陛下突围。

危难之中的钦宗大为感动,解下自己所佩的夏国宝剑送给他,还亲笔写了一张纸条:“王伦如果成功,可以当兵部侍郎”。

但当时的宰相何栗主和,两人发生了冲突,王伦骂他:“万一天子蒙尘,虽诛相公数百辈何益?!”

何栗见一个不知哪儿来的无名小子一下子当上三品大员,还口出狂言,一气之下要杀了他,王伦仗着怀里有皇帝的御批条子连夜逃走(见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

另一件事更有名,因为南宋枢密院编修胡铨那篇著名的奏章——《戊午上高宗封事》。

其中把王伦归为秦桧一党,骂得狗血淋头,让他从此背上“汉奸”的恶名。


胡铨奏章

这件事的背景是王伦第三次出使北方,金国派张通古为“江南招谕使”和他一起回到临安,要“册封”赵构。

一时间,群情激奋,都认定王伦是卖国贼无疑了。

主战派的胡铨、许忻、张焘都口诛笔伐,尤以胡铨的上疏流传最广——

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

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表示,我和王伦、秦桧、孙近三个人不共戴天,要亲手宰了他们——

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

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

当时对王伦的风评差不多就是这样。

《水浒》的故事在南宋开始流传时,想必是受到了这种评价的影响,将“白衣秀士”王伦塑造成了一个反派。

因为王伦B以平民而提拔为官,以“白衣”相称正合适。

不过,到了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开始为他辩护,认为他能够在建炎元年那种大厦将倾的时候出使金国,以身入虎口,可见胆勇过人。

王伦主和时,敌势正劲;等到秦桧主和时,两国关系已经缓和,此一时,彼一时,不可相提并论。

可惜这个看法来得太迟了一些,大家只记住了《水浒传》里那个“嫉贤妒能、无大量之才”白衣秀士。

两个王伦与水浒的关系

1、王伦A的活动范围和历史上的“淮南盗”、“京东贼”宋江高度重叠,欧阳修曾担心他会逃到海上成为海盗,难以抓捕。

70多年后,宋江果然就走了这条路,不过在劫巨舰剽掠海上的时候,被张叔夜击败了。

2、王伦A是明确造反的,所以“着黄衫”。

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里说他号“黄衣秀士”,但查宋代史料,并没有这种说法。

他是禁军士卒出身,不可能自称“秀士”,应该是和另一位王伦B搞混了。

3、在《水浒传》里,王伦A和宋江没有交集,不过在明代许自昌的传奇剧《水浒记》里,两个人倒有过联系。

剧中,王伦创立的梁山泊四处打劫富户,宋家庄也成为劫掠对象。

王伦从所劫的财物中发现一份文书,才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竟然抢到及时雨宋公明家去了,于是让小喽啰赶紧把财物还回去。

喽啰们说,我们只恨掳掠得少,怎么还要送回去?万一他把我们抓去送官怎么办?

王伦答,宋押司不是这样的人,他很仗义,不会为难负荆请罪的人。

后来,宋江果然很慷慨地对小喽啰说,这些钱财我不要了,你们拿去做本钱,从此当个良民吧,不要再为盗了…

(《水浒记》里的宋江形象那才叫高大全、伟光正……)

4、王伦B则和宋江同时出现在另一部作品——明代邵璨所著的传奇剧《香囊记》当中。

此剧以宋代理学家张九成为主角,讲他因为得罪秦桧,被派往金国出使,结果被扣留在北方。

(历史上张九成确实是状元,也确实遭受秦桧的排挤,但并未出使过金国)

汴梁城破,张妻邵贞娘带着婆婆仓皇南逃,途中遇到宋江带着手下劫富济贫,见她们两个弱女子逃难,便送上金帛资助。

几年后,金国放归一批宋朝使臣,张九成因为曾拒绝金主入赘的要求,不在释放之列。

已经获释的王伦念他有老母和妻子在南方,偷偷把自己的节符让了出来,让他顶着自己的名义回到故国。


《香囊记》插图,写张九成回国时的情景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香囊记》的主题是宣扬“忠、孝、悌、忍、善”的纲常五伦,在张九成一家尽忠、尽孝,曲折团圆的故事中,宋江和王伦都助了一臂之力,完成了各自的“仁义之举”。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