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叫子羽,长相丑陋,因而不被看好。孔子也认定,这个人应该不会成大器,资质平庸。
但是后来,子羽认真学习,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
子羽学习多年后,就外出游历,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多人。
孔子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但现实生活中,多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人的相貌和生活条件、自身教育、未来发展等,有很大的关联。
相貌不仅是外在的模样,还可以是一个人的“心相”,正如我们常说的“相由心生”。
对于家庭来说,兴旺发达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此可见,孩子的长相里,就藏着家庭的未来。
01
兴旺的家庭里,孩子会有三种长相。
明朝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刚刚出生的时候,家人都认为,有特殊的气质。
大概是他六岁的时候,有一个高僧到他家做客,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具体道破了什么,没有人说得清,但是从他后来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长相里有三种元素,成就了自己,也让家庭更加兴旺了。
其一,“书卷气”,厚积薄发。
任何一个成大器的人,传承家业的人,都要努力读书,王阳明也不例外。
他从小就在长辈的引领下,饱读诗书。
读了家里的藏书,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去了学堂。
老师问学生:“长大后干嘛?”
同学们说:“去科考,做官啊。”
王阳明说:“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我要做圣人。”
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他也为了自己的目标,必须比常人更加努力读书。
再后来,他考上进士,做了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宋代的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人的脸,带着书卷气,这不仅是气质,更是学业有成的迹象。家有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未来可期。
其二,“刚毅相”,知难而上。
王阳明在官场,得罪了宦官刘瑾,因此被贬贵州的龙场。
人生迅速跌落到低谷,对于年纪轻轻的王阳明来说,有些慌乱,但是很快镇定下来,摆脱了刘瑾的进一步追杀。
到了龙场,他一个人独处,在陋室里思考。
因而有了龙场悟道。
正如他自己说的:“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其三,“平和相”,不卑不亢。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的学识,得到了很多人赏识。
他再次被朝廷重用,又平定江西土匪,宁王叛乱。
面对人生的沉沉浮浮,巨大的功劳,他却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在正德十六年,他还多次请求辞职。
《幽窗小记》 中有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人生有很多的意外,惊喜,悲痛,穷困,发财等,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那就成熟的表现,也是胸有成竹的表现。要成事,是必然的。
如果孩子有了兴旺的长相,那家庭自然就兴旺了。
反过来看,败家的孩子,也有明显的长相:凶神恶煞,两眼无光,衰败,茫茫然,忧郁,一脸横肉等。
不得不说,孩子长相的变化,就是一个家庭的晴雨表。
02
孩子的“长相”,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父母,要观察孩子的长相,更要引导孩子去改变长相。
别以为,孩子就那样了,随意定型了。
看过一部泰国的动画短片《吵架的父母》。
一位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女儿被故事情节吓一跳。
女儿迅速躲到妈妈的怀里,妈妈也轻言细语安慰,女儿马上就平静下来了。
隔一会,爸爸回来了。
妈妈站起来,还和爸爸吵起来了。
女儿听到吵架的声音,吓坏了,顿时脑海里浮现一个噩梦:爸爸妈妈变成了怪兽。怪兽妈妈要来伤害自己,女儿只能逃出去;而怪兽爸爸拦住了门。
故事到此为止,至于结果,给观众自己去琢磨。
不难发现,随着父母的言行,女儿的表情在改变,惊吓的时候,表情痛苦;被母亲安慰的时候,平静了;看吵架,表情扭曲,夸张。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
爸爸一生气,把猫踢走了,猫一生气,对孩子不客气,因此孩子也生气了。
情绪在迅速传染,扩散。一次次如此,孩子的相貌,怎么会好呢?
在孩子的心中,加入了失败、恐惧、否定、无望等,孩子的相貌就奇丑无比。
在孩子的心中,加入了祥和、恩爱、感激、阳光、梦想,孩子的相貌,就自带阳光。
电影界的女神奥黛丽·赫本,说了这样一番话:“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父母们,想要家庭兴旺,就从改变孩子的相貌开始吧。
想改变孩子的相貌,就努力改变孩子的心灵世界吧。
改变心灵世界,要从父母的良好言行开始,从家庭的和谐氛围开始。
从长远来看,孩子的相貌,不仅仅是遗传了父母的基因,更是传承了父母的言行举止。
03
《六祖坛经》有言:“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如果你的家庭当下很穷困,那就带着家人一起读书,一起打工,努力节俭,过年年有余的生活。等孩子长大之后,家庭也有了丰厚的经济基础。孩子继续努力,家庭就富贵了。
如果你的家庭很富有,那还是多读书,并且更加节俭,逼着孩子有省钱的习惯。等孩子长大了,好习惯成就好的未来。
不管家庭如何,都带着孩子做好事,留下善良的相,可以得到更好的人缘,成就更好的人品,以后贵人相助,万事可成。
父母们,孩子就是你身边的一面镜子。
每天对着镜子,不是一直涂抹胭脂粉,还要面带春风。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