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
来源|多知
作者|张蔚斐
最近,深圳南山区因“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太难延时20分钟”上了热搜。
不少家长看完试卷后,算了一笔账:原计划考试时间90分钟,一共36道题布满了6页A4纸,这意味着两分半钟就要做完一道题,每道题的阅读量还不小。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根据网传的截图,老师指出:“这试卷如果没有强大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很可能还没做题,读题就已经让孩子们崩溃了。”
对此,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随后回应:“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国家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命题方向和重点都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希望通过这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
其实,试卷出题方向的变化早就有迹可循,深圳南山区并不是个例。可以说,这是新课标正式落地的体现和具象化标志。总说“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里,很多家长并没有实感。但这次热搜引发的讨论,让很多人真正意识到了新课标的“新”。
以前数学考试重逻辑推理和运算,但现在的新中高考题型往往需要结合生活情境解决综合性问题,有的数学题光是题干就长达800字。这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建模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综合跨学科分析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此,家长中的声音也分为两种,一类表示不解。
“学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
“这就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试卷吧,句句有主谓宾,段段有原因结果。”
“考完这套数学,没必要考语文了。”
他们认为,平时学的和考试考的内容有所脱节,这样的考试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
另一类家长则认为,这些题目兼顾了灵活性和实用性,恰好体现了现在教育提倡学生要大量广泛阅读的改革方向,也达到了以考试试卷改革来引导教学改革的目的。最终接轨的也是中高考,提前适应很有必要。
以数学为例,过去很多教育方式存在应试的弊端,对知识点不求甚解,总结出一套机械化套用公式模版的应试技巧。在没有把知识消化透的情况下,不少学生依然能够靠“死记硬背”的捷径,把数学题解出来,成为“应试型”人才,分数虽然高,能力却不够出众,稍微变通一下就反应不过来。
新课标的改革无疑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未来世界,数学思维尤其重要,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
有从业者曾针对新课标新教材向多知分析,现在的教育把数学考题复杂化,在无法直接套用公式的情况下,如何把一个生活情景转换成数学逻辑,抽象成一个数理模型,这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抽象概念底层概念学透。只有对知识原理建立非常底层的理解,才能有足够的内功应对新题型。
其中,底层思维逻辑不是一年两年能建立的,能力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长年累月的数学思维习惯。
究其根本,新课标改革背后对应的是国家筛选人才标准的变化,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这一代孩子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
作者:张蔚斐
《教育科技这一年·2022》+《培训行业这一年·2021》+《教育科技行业图谱2022-2023》,重磅发售!套装优惠价169元,闭眼入!迅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