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通”一声,深冬时节,在济宁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出水口,水质取样器没入水中。提起把手上的长绳,水流沿细管流进透明塑料瓶。“看!多清。”举起瓶身,王宏春抬头眯眼观察着。瓶中水清澈透明,看不到一丝杂质。
“出水口连着老运河,水顺着河道流往下游,不到两公里就汇入南四湖。”王宏春是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北湖度假区分局总工程师,他表示,经过湿地生态净化后,老运河入南四湖水质稳定达标,给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王宏春(右)和同事正在进行水质取样。人民网 乔姝摄
南四湖又称微山湖,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这里河湖相连、水网密布,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输水通道。2024年底,山东省对《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行成效评估,三年攻坚以来,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近年来,山东全力推动南四湖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对污水深度净化与生态活化,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南四湖治污净水的创新实践,成为守好水质安全底线的生动注脚。
看不见的污水“清道夫”
在济宁市城区,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泵站输送,流向污水处理厂。走进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污水处理厂),看似平静的地面下,实则“暗流涌动”。
“全封闭管网深埋地下,源源不断地把污水送进预处理池。”中山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赵莎介绍,厂区承担着济宁城区约47平方公里污水处理任务,以生活污水为主。
在中山污水处理厂东西中轴线上,几个巨大的污水池颇为显眼,池中污泥和着污水不住地翻腾,这便是污水处理的关键所在——MBBR(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池。
MBBR(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池。人民网 乔姝摄
把污水处理流程比作一辆汽车,生物反应池就是引擎。池中的活性污泥上,附着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正不断地“吃掉”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除了活性污泥,微生物还有另一个“家”。随着污水涌动,许多黑色悬浮物在池中上下起伏。“这是我们给微生物建的‘小别墅’,上面可以附着更多微生物,在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处理效果更好。”赵莎解释道。
有了微生物这些小小“清道夫”,污水中有机物、总氮、总磷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污水处理完毕后,出水可达国家一级A类中水排放标准。
排污口生物指示池中鱼儿“检测”出水水质。人民网 乔姝摄
据了解,中山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22万吨左右,其中8万吨抵达中水用户,作为电厂冷却用水,或用于园林绿化和人工湖补水等,实现循环利用。其余中水流向人工湿地净化后,汇集到南四湖。
大自然的生态“过滤器”
南四湖汇聚39条河流,肩负南水北调输水重任。即便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国家一级A类,对南四湖而言仍是“污染源”,达不到地表水三类的调水水质标准。
对此,济宁市通过探索“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污模式,在入湖河流布局“一河口一湿地”。塌陷地、河滩地等低效用地,“变身”成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担负起深度净水使命。
“左边是老运河,右边是人工湿地,我们脚下是连通它们的输水涵洞。”2024年冬至,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水波微漾、清透冷冽,在进水口处,王宏春指着不远处的堤坝介绍,利用橡胶坝抬高老运河水位,拦蓄上游尾水,经涵洞引流,每小时约一万方水“入驻”湿地。
深冬时节,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水波微漾。人民网 乔姝摄
湿地工程采用表面流工艺,污水在湿地表面缓慢流动,通过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等层层“关卡”,不断净化后,流入下游河道。
沿岸漫步,两侧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再力花,水质净化能力强,发达的根系还能护坡。”在岸畔一簇簇大叶植物面前,王宏春表示,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栽植中山杉、垂柳、刺槐、白蜡等地表植物1万余棵,荷花、睡莲、千屈菜、再力花、水葱等水生植物15万余棵。
人工湿地末端,三排蓝色曝气机“手拉手”,与不远处连成一线的生态浮岛形成过滤屏障。曝气机通过水中增氧,分解有机污染物;浮岛上方菖蒲等植物与底下的生态水草,构建起净化水质的生态微环境。
人工湿地末端,曝气机与生态浮岛形成过滤屏障。人民网 乔姝摄
清水汩汩,奔腾涌流,在湿地出水口,王宏春打开手机查看,实测水质指标达地表水二类,“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很多时候优于地表水三类的调水水质标准。”
截至目前,济宁市共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70处,日深度处理中水能力达100余万方,形成了类型齐全、水生植物种类多、面积大的人工湿地集群。
游动中的水体“养护员”
装着鱼苗的活水车开到码头,乘上轮渡,到达南四湖水域。随着“哗啦”一声响,车上多处管道齐开,万千鱼苗随水流喷涌而出,似银色雨点跃入南四湖。
2024年11月25日,济宁市微山县启动冬季渔业人工增殖放流,2000余万尾优质鱼苗被投放到南四湖上、下级湖指定水域。
微山县启动冬季渔业人工增殖放流。微山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供图
“放鱼养水”、“以鱼净水”,增殖放流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放哪些鱼?怎么放鱼?其中也有讲究。
“放流鱼类以本地草鱼、鲢鱼、鳙鱼为主。”微山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工程师曹霄表示,鲢鱼、鳙鱼可以滤食浮游生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草鱼取食各类水草,减少水草腐败造成的污染,同时减轻水体淤塞,畅通水体通道。
每年三四月份,是鱼类产卵繁殖期,春三月放流后,迎来为期一百余天的禁渔期,给鱼类生长留足时间。秋冬季放流后,萌芽阶段的水草经放流鱼类滤食,来年麦黄时节,变质腐烂水草大大减少。
自2005年起,微山县连续20年实施人工增殖放流,累计向南四湖投放各类优质苗种4.6亿尾。
鱼类资源多样性提升,生物种群结构更加丰富。绝迹多年的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在湖区出现,被称为水环境“晴雨表”的桃花水母也在南四湖水域“亮相”。
静悄悄的微山湖(南四湖)上,一把土琵琶,弹唱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节奏。昔日“酱油湖”,如今清水湾,一脉永续北上的清流已然养成。(乔姝 柴伟强)